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陈芳允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送回上海。“863”计划发起人之一王淦昌在1920年,也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
   ■北京清华大学
  1934年,18岁的陈芳允高中毕业,7月份大学考试即将开始,陈芳允报考了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清华大学,由于两所大学试卷不一样(交大的试卷考题多,内容繁杂;清华试卷难度虽大, 但题目少而且灵活,这样的题风刚好对陈芳允的学习路子),所以上海交大落榜,清华榜上有名。
  考入清华的机械系,当时上的第一堂国文课就是由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讲授。陈芳允在机械系读一年后,对机械不感兴趣,却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物理课上,每周小考一次的物理成绩他总是优秀,物理课的期终考试成绩他得了最佳,分数为S+。那个时期,清华大学的考试成绩采用5分制的计分办法,S表示佳,S+当然就是最佳了。有了这优异的成绩加上物理课对陈芳允的强大的吸引力,他下决心做出了转换专业的选择,后他转换专业进入物理系,投在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门下。吴有训在教学过程中,也已经注意到这个物理成绩优异、又心灵手巧的学生陈芳允。他虽然不大爱说话,但做起实验来有板有眼、井井有序。他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非常专注地观察他的实验,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不仅一丝不苟地做记录,而且善于动脑子提出问题。吴教授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学生,所以当陈芳允提出想转换专业的请求时,得到了吴有训的大力支持。当时,物理系在清华是很难进的,因为陈芳允的普通物理课学的好,吴企孙等任课老师都很赏识他,因此在转系时被物理系所接受。陈芳允把对恩师的感谢深深埋在了心底,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留学英国
  
 1944年,美国利用“租界法案”款项,英国由“英国工业协会”招考培养一批中国技术人员,到美国和英国的工业部门学习工作。陈芳允先报考美国的电影工程专业,后又考英国的无线电工程专业。先得知被美国录取,到重庆教育部报到,因被工厂阻挠,未能出国。在重庆又得知英国也发来了录取通知,由航空委员会机关直接介绍报到,到英国留学。在英国伦敦A.C.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从事研究彩色电视接收机线路改进工作。此时他业余到伦敦大学听课。在英国期间,他参加了英国第一套海洋雷达的研制和船上试验工作。


卓越贡献

  陈芳允,早期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99年的9月18日,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515克黄金铸成)获奖专家大会。会上,江泽民向23个对两弹一星有贡献的专家授予了功勋奖章,值得一提的是: 23位中有14位功勋科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有11位科学家出自一个老师门下,——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其中有一位就是陈芳允。
  陈芳允之所以能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与他对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作的贡献密不可分。
  1960年,参加论证并提出了原子弹试验用的多道脉冲鉴别器的试制方案,三年后,与同事研制了出原子弹爆炸测试用的多道脉冲分析器,交原子弹试验场使用。
  1965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陈芳允担任了卫星测量总体技术负责人。当时,卫星测量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卫星的跟踪观测到底采用哪种手段和方案,我国还没有经验。为此,陈芳允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反复论证。陈芳允不仅主持了技术方案的设计,还参加了设备研制和测量台站的建设工作。经过他与其他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分别在新化、南宁、昆明、海南设立了四个多普勒测量站。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地面观测系统很快抓住目标,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计算,及时预报了卫星飞经世界各地的时刻。由陈芳允主持完成的卫星测量方案非常有效,不仅圆满完成我国第一颗卫星测量任务,而且为我国卫星测控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后,陈芳允参加了我国回收型遥感卫星测控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工作。那时正值“文革”时期,陈芳允被下放到陕南一工厂进行“锻炼”、“改造”,他顶住压力,排除各种困难,潜心钻研,设计完成了遥感卫星的测控系统方案,为我国第一 颗遥感卫星成功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7年我国建造了“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由于船上多种测量、通信设备,光天线就有54部,各种设备间电磁干扰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陈芳允利用频率分配的方法,解决测量船上众多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使各种设备得以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成功地解决了“远望号”船电磁兼容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并在我国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首次得到验证。
   ■双星定位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苏联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第一颗GLONASS卫星于1982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到目前为止共发射了80余颗卫星。
  1983年,陈芳允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这一系统称为“双星定位系统”。这个系统由两颗在经度上相差一定距离(角度)的同步定点卫星,一个运行控制主地面站和若干个地面用户站组成。主地面站发信号经过两颗同步定点卫星到用户站;用户站接收到主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后,即作出回答,回答信号经过这两颗卫星返回到主地面站。主站—两颗卫星—用户站之间的信号往返,可以测定用户站的位置。然后,主地面站把用户站的位置信息经过卫星通知用户站。这就是定位过程。主地面站和用户站之间还可以互通简短的电报。
  2000年10月随着2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了。是继美国第一个拥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苏联第二个拥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美国GPS系统历时16年,耗资120亿美元,由24颗卫星组网,而我国的北斗系统只由两颗卫星组成,在经济上更算,而且中国的北斗系统某些功能超过美国的GPS,北斗系统它同时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不需要其他通讯系统支持。而GPS只能定位。
   ■国家“863”计划发起人之一
  要说中国的“863”,得先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说起。1984年1月6日,里根总统发布了《国家安全决定》第114号文件,正式下令开始执行新的“星球大战”计划,井于次年6月20日,经美国众议院批准,为“星球大战”计划拨款25亿美元! “星球大战”计划一出笼,立即便在世界掀起了狂涛巨澜。甚至有人比喻说:里根总统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便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大感冒。
  首先感冒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一系列的部署,随后提出《高科技发展纲领》。
  欧洲,法国总统密特朗首先提出了建立“技术欧洲”的计划,即“尤里卡”计划。这个被人称之为法国总统“在洗澡盆里想出来的主意”,(“尤里卡”是希腊语“我发现了”的意思。2000多年前,大科学家在浴盆洗澡时,突然一个强烈的意念使他高兴的衣服都忘了穿就跑出来,如痴如醉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得到西欧17国赞同和支持,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正式宣布了“尤里卡”计划的诞生。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岛国,深感没有高技术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2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