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坐落于山水怡人、闻名遐迩的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学岛上,正式成立于1979年10月,其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建立的安徽省工业试验所,是一所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任务、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和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应用与基础并重的研究机构。
智能所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成员,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在仿生感知、信息获取、智能控制、先进制造、微纳米技术等重要科学领域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目前设有仿生感知与智能科学1个重点建设学科、仿生感知与控制和智能信息系统2个创新研究方向,拥有三十余位学科带头研究员、客座研究员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并设有“控制理论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联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截至2006年7月,累计已培养博士学位毕业生90余人、硕士学位毕业生170余人。
智能所自建所以来(截至2005年12月),已相继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院省部及地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近千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00多项,并荣获有数项国际性大奖(联合)和国家级奖项,以及数十项的科学院和省部级等奖项。智能所主办有在相关领域具备国际性影响力的国际信息获取年会(IEEE ICIA)和国际智能计算年会(ICIC),承办有《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中文核心期刊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国际信息获取学报》)英文期刊。
在“十一五”和“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中,智能所正在按照建成“三个基地”、创造“四个一流”的总要求,以实现确立的智能所“使命(Mission)”和“愿景(Vision)”为目标,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仿生感知与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和目标清晰、特色鲜明、水平一流、条件优越的现代化研究所方向阔步前进。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建于1979年,位于合肥市蜀山路350号。现有在职职工153人,科技人员126人,其中研究员13人、副研和高级工程师34人、中级科技人员47人。主要创新学科方向为智能传感系统与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敏感元件与智能材料,工业传感器与特种传感器,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检测仪表,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设有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厚膜专业点面向全国开放。研究机构分为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技术研究中心、检测技术开发中心、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消防电子技术实验室等5大部分。
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通过不断的科学创新,保持与国际信息与自动化领域学科前沿的同步发展。经过长期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善于打硬仗的科研队伍。建所以来,承担了大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的重大科技项目等,共取得近百项科研成果,智能所科研和开发总共申请专利91项,获授权专利59项,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占12%。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国家、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合肥智能所现有的主要研究设备有:用于传感器封装的大片真空封接机、工业控制
轮箍测量实验上用的Inter320工程计算机、用于智能机器人研究的工业机械手、用于传感器领域厚膜材料烧结的链式加热系统、用于图像分析研究用的逻辑分析系统。
合肥智能所MASSCOMP 6600计算机工作站,是专为数据采集处理用的计算机,它是双COP、三总线(存储总线、外设总线、数据采集总线)结构的计算机。该计算机具有“实验室工作站LMB软件,可以模拟频谱分析仪、示波器、X—Y绘图仪、信号产生器、数字电压表等各类仪器,即现时所谓的“虚拟仪器”。该计算机用于测试传感器静态性能、长期稳定性、动态笥能等用途。
2001年,合肥智能所通过改制、重组、资本运作和产品定型等引入多种类型的战略合作伙伴,使智能所的600万元无形资产转化为资本,使企业增加1500万元的现金资本,获得了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需的资金。
该所现有7个参股公司,有80位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开发的主要高新技术产品有智能测漏仪、心血管功能测试仪、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测长仪、IC
卡煤气表及网络管理系统、电梯加速度测试仪、电梯限速器、图像处理系统、六维力顺、运动员多维力测试平台、智能油耗仪、智能化胎儿检测仪、数显水平仪、微电子机械系列、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科普产品等,这些产品由于其技术优势明显,实用性强,深受用户欢迎,它们在国防、科教、化工、机械、医疗、农业、轻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个学术氛围浓厚、人文境界和谐、科研环境优越的智能所已经矗立在科学岛上!
智能所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成员,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在仿生感知、信息获取、智能控制、先进制造、微纳米技术等重要科学领域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目前设有仿生感知与智能科学1个重点建设学科、仿生感知与控制和智能信息系统2个创新研究方向,拥有三十余位学科带头研究员、客座研究员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并设有“控制理论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联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截至2006年7月,累计已培养博士学位毕业生90余人、硕士学位毕业生170余人。
智能所自建所以来(截至2005年12月),已相继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院省部及地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近千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00多项,并荣获有数项国际性大奖(联合)和国家级奖项,以及数十项的科学院和省部级等奖项。智能所主办有在相关领域具备国际性影响力的国际信息获取年会(IEEE ICIA)和国际智能计算年会(ICIC),承办有《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中文核心期刊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国际信息获取学报》)英文期刊。
在“十一五”和“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中,智能所正在按照建成“三个基地”、创造“四个一流”的总要求,以实现确立的智能所“使命(Mission)”和“愿景(Vision)”为目标,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仿生感知与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和目标清晰、特色鲜明、水平一流、条件优越的现代化研究所方向阔步前进。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建于1979年,位于合肥市蜀山路350号。现有在职职工153人,科技人员126人,其中研究员13人、副研和高级工程师34人、中级科技人员47人。主要创新学科方向为智能传感系统与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敏感元件与智能材料,工业传感器与特种传感器,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检测仪表,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设有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厚膜专业点面向全国开放。研究机构分为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技术研究中心、检测技术开发中心、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消防电子技术实验室等5大部分。
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通过不断的科学创新,保持与国际信息与自动化领域学科前沿的同步发展。经过长期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善于打硬仗的科研队伍。建所以来,承担了大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的重大科技项目等,共取得近百项科研成果,智能所科研和开发总共申请专利91项,获授权专利59项,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占12%。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国家、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合肥智能所现有的主要研究设备有:用于传感器封装的大片真空封接机、工业控制
轮箍测量实验上用的Inter320工程计算机、用于智能机器人研究的工业机械手、用于传感器领域厚膜材料烧结的链式加热系统、用于图像分析研究用的逻辑分析系统。
合肥智能所MASSCOMP 6600计算机工作站,是专为数据采集处理用的计算机,它是双COP、三总线(存储总线、外设总线、数据采集总线)结构的计算机。该计算机具有“实验室工作站LMB软件,可以模拟频谱分析仪、示波器、X—Y绘图仪、信号产生器、数字电压表等各类仪器,即现时所谓的“虚拟仪器”。该计算机用于测试传感器静态性能、长期稳定性、动态笥能等用途。
2001年,合肥智能所通过改制、重组、资本运作和产品定型等引入多种类型的战略合作伙伴,使智能所的600万元无形资产转化为资本,使企业增加1500万元的现金资本,获得了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需的资金。
该所现有7个参股公司,有80位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开发的主要高新技术产品有智能测漏仪、心血管功能测试仪、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测长仪、IC
卡煤气表及网络管理系统、电梯加速度测试仪、电梯限速器、图像处理系统、六维力顺、运动员多维力测试平台、智能油耗仪、智能化胎儿检测仪、数显水平仪、微电子机械系列、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科普产品等,这些产品由于其技术优势明显,实用性强,深受用户欢迎,它们在国防、科教、化工、机械、医疗、农业、轻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个学术氛围浓厚、人文境界和谐、科研环境优越的智能所已经矗立在科学岛上!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03-18 ]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