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基本概况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为开拓激光科学技术而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现代光学为主导方向,以探索重大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
  上海光机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主要在光学(现代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学)学科方向上,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
  上海光机所设有3个基础类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强光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量子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开放研究实验室);3个高技术应用创新研究类实验室(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上海光机所高密度光存储技术实验室;上海光机所新型激光技术与应用系统实验室);4个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光机所激光应用工程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光机所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光机所光学薄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形成了现代光学科学研究中心和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两大运行体系。现有职工近千人,其中科技人员约500人,高级研究技术人员200余人。
  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首批启动研究所之一,上海光机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整体规划,凝炼科技创新目标:主要在现代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学学科方向上,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
  30多年来,上海光机所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科技实力,确立了在国内外科技界的地位,为我国现代光学和激光与光电子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体实力强

  1993年,被国家科委评定为全国300强科研机构中实力强、绩效好的第一类研究机构。自1994年中科院实行研究所评价以来,绩效评价、状态评价,特别是体现总体实力和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三项绩效评价,已连续八年获得全“A”的评价结果,居中科院一百多个研究所的前列。


拥有一支协同攻坚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

  集中了我国激光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一批善于开拓和跟踪国际前沿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在众多研究领域领头发展我国的现代光学和激光与光电子学科学事业。先后有7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三位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一批中青年学者获得了国家和中科院、部委和上海市的各种类别的嘉奖。


培养高层次年青科技人才的基础厚实

  上海光机所是国内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具有物理学、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和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科院首批十个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之一,设有物理学、光学工程和材料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4年公布的评估结果,在全国14个光学博士点、40个硕士点的综合考核中,各项指标均名列第一。自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共招收培养了700名研究生,接收过3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在站人员共18名。


综合性高科技研究与应用的能力

  建所以来,不仅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神光”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而且在各种类型新型、高性能激光无器件、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制方面,也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现代光学和激光与光电子学领域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已取得500多项各类重要科技成果,有250多项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级“三大奖”在内的部委级科技奖;自国家实施专利制度以来,共申请专利300余项,授权专利200余项,名列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第四名和全国科研院所前十名;每年发表论文约500篇,科技论文三项指标(SCI收录论文、论文被国外引用、国内期刊论文)连年位于全国科研机构前十名,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近几年一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第一位。


开拓国际科学前沿领域与高技术创新研究

  十分重视学科的积累和探索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国际科学前沿与高技术创新研究,不仅在强激光技术与工程的研究与发展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在利用各种量级的强激光装置,进行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与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广泛深入地持续了三十多年。
  早在80年代就开展了光存储、光信息处理、光计算和光通讯涉及的基础、器件及单元技术等信息光学领域的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信息光电子学高技术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科学基础。量子光学开放实验室,是最早开展激光冷却气体原于研究的实验室之一,也是最先观察到低于多普勒冷却极限的实验室之一。
  在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研究方面,专门为激光核聚变研究研制的大尺寸磷酸盐激光玻璃,各项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居于同等先进水平。高温氧化物晶体材料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尺寸钛宝石晶体和大尺寸兰自宝石晶体的某些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


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潜力深厚

  在推进成果转化和实现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多渠道、多模式、多层次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途径,形成了一个围绕“激光与光电子”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群,参股企业已发展到10多个,还有三个合资企业。主要产品有光电子元器件、材料、新一代高精度光学元件,CO2激光加工设备,高压恒流静电除尘电源设备等等。


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频繁

  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十分活跃,已接待的访问学者、科学家、企业家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2千余人次,其中包括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家元首。派往国外参加国际会议、考察和合作研究的学者千余人次,还主持或参加组织了20多次不同规模和不同主题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同时,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和扩大合作领域,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关系,引进项目和资金。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效果明显

  继评为1993~1995年度上海科技系统文明单位之后,又连续评为1995~1996年度、1997~1998年度和1999~2000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


历任领导

  第一任所长王大珩(兼),任职时间:1964.8-1977。
  王大珩,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为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50年代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以后发展成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领导该所早期研制我国第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