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
学校简介
嘉应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大学,是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梅州市市区。梅州是全世界客家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也是“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十大城市之一。因梅州在清朝时称为嘉应州,并于1924~1927年期间兴办了广东第一所地方大学---嘉应大学,学校故名嘉应学院。
学校历史
嘉应学院起源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经历数次跨越式发展,2000年3月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5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2月又以同层次同类型院校中最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设江北校区、江南校区、梅州师范分院校区和医学院校区。四个校区均在市区范围内,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茵,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文明校园”,被梅州市园林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校园”称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的理念,是理想的求学修身之地。
院系构建
学校已拥有16个院系、2个教学部、24个研究所,开设38个本科专业、30多个专科专业,有学士学位授权资格的专业达到23个;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成人教育在校生7600多人。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392人,690多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5人、副教授230多人,还聘请10多位外籍教师和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同时还聘请了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美国华人协会会长潘毓刚,原中科院副院长王佛松院士,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著名作家韩素音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办学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532亩,校舍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664万元,拥有22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176个校外实习基地;馆藏纸质图书157.3万册,开通了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新建了一批学生公寓,现有30多栋学生宿舍;校园网现已覆盖了整个校园。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并拥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设置
嘉应学院经过深化教育改革和学科调整,院系布局合理,专业设置科学,学科构成能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大专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师范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院现有2个二级学院、16个系、4个教学部,30个本科专业及20多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八大门类。学院始终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基本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德育工作,强化各项管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在94%以上,在同层次院校中居于前列。
办学特色
嘉应学院具有鲜明的侨乡和客家文化特色,自办学以来,一直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至目前为止,海内外乡贤为学院累计捐资7000多万元。学院还与国内外许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均有著名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校作访问学者,研究客家文化和讲学。学院从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来自美国、日本、阿根廷、泰国、印尼等国的学生来校学习。2008年11月25日上午,中国大陆首家客家学院在嘉应学院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客家学院将与客家研究院一起担负对客家优秀文化的研究、教学、传播及培养客家文化传承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海外客家华人华侨回国探亲及学术交流提供了方便。学校先后四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文明校园”;连续3年获得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先后三次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还得到了众多海内外乡贤的关怀和支持。海内外乡贤捐建楼宇,捐赠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育基金和多项奖教奖学金,谱写了一曲内外合办、共建大学的动人乐章。学校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于1998年获批准招收留学生。近年来先后有来自美国、 英国、日本、阿根廷、印尼、泰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人来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