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
发展历程
在各个历史时期,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始终高举"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旗帜,艺术地运用戏曲形式,形象地反映重大社会题材,关注社会变革、民族进步,参与社会大众精神构建的过程,自觉地担当社会演出剧照
责任,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建团以来,共计创作、改编、移植、演出了250余部(折)秦腔剧目,其中《血泪仇》、《穷人恨》、《赵氏孤儿》、《安安送米》、《游西湖》、《窦娥冤》、《洪湖赤卫队》、《祝福》、《周仁回府》、《屈原》、《千古一帝》、《太尉杨震》、《凤鸣岐山》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气势磅礴、质朴自然、清新雅致、严谨缜密,脍炙人口,久演不衰。延安时[1]期创作的秦腔现代戏《血泪仇》,在当时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发挥了唤起民众、鼓舞民众的独特作用。此剧不仅开创了戏曲现代戏的先河,而且具有极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至今依然为秦腔团的保留剧目。
1958年,秦腔团参加陕西省戏曲赴京演出团(誉称三大秦班),七进怀仁堂,演出了《赵氏孤儿》、《游西湖》、《白蛇传》、《窦娥冤》等剧目,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李先念、薄一波、贺龙、彭真、罗瑞卿、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亲切接见和鼓励。文化界领导、专家田汉、曹禺、马少波等纷纷发表评论文章,誉其为"老树红花",给予高度评价和赞美。接着该团又赴江南13省(市)地区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备受欢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秦腔团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继承、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探索、创新,出人、出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1985年,新编历史剧《千古一帝》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演出一等奖及11项单项奖,被列为1985年陕西十大新闻之一。1987年该剧由西影拍摄成戏曲艺术片;1992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大阪等14个城市进行商演,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1990年,赴京参加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活动,得到首都观众、专家的一致好评。饰演秦王嬴政的青年演员李东桥,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编同州梆子剧《关西夫子》(同州梆子团演出),获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剧目奖"。2000年,新编秦腔历史故事剧《太尉杨震》,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及8个单项奖。2002年,《窦娥冤》、《黄鹤楼》、《放饭》、《杀庙》、《断桥》等剧目赴台演出,在宝岛台湾受到热烈追捧。新编历史古代剧《凤鸣岐山》,相继荣获第三届陕西省艺术节演出"优秀剧目奖"及3个单项奖、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20周年展演活动"优秀剧目奖"及7个单项奖、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奖项。
作为陕西地方戏曲队伍中的大团,秦腔团坚持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长年活跃在三秦大地上,奔波在送戏下乡的第一线,把精彩的演出带到厂矿、农村、部队的基层群众之中。西北地区许多爱好戏曲的普通群众,提起一些秦腔团演员的名字十分熟悉,对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数家珍。
名家荟萃
秦腔团名家辈出,群英荟萃。历代的表演艺术家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闫更平、任哲中、闫振俗、杨金凤、李应真、马兰鱼、李继祖、胡正友、段林菊、贠宗翰、马友仙、郝彩凤、蔡志成、杨凤兰、崔惠芳、高登云、卫保善、白江波等,导演艺术家史雷、李文宇、韩盛岫、裴世亭、任国保、王群定、寇治德等,舞美设计师蔡鹤汀、蔡鹤洲、张博等,戏曲音乐家、理论家及指挥家王依群、姚伶、赵北海、肖炳、赵季平、葛瑞民、吕自强、吴复兴、戚渝生,演奏家荆生彦、荆永福、王震、王东生、程新宇、杨满元、田英才、马凌元、翟志忠、栗安印、杨君民等,堪称秦腔各门类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彪炳秦腔史册,成为秦腔团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腔团现有演职人员110人,艺术阵容强大、整齐,生、旦、净、丑行当齐全。许多艺术人才在观众中享有盛誉:曾任副团长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李东桥,现已荣升为院艺术总监。现拥有国家一级演员三名:王新仓(被誉为"三秦剧坛俊小生")、徐松林(著名丑角)、耿建华(著名须生);国家二级演职人员有:演员赵扬武、雷涛、段桂珍、武红霞、康建海、赵改琴、熊东林、李兆钫、张景诗、茹曼、魏青艳;导演吴根邦、杨珺;作曲刘克忠、李书;演奏员李书、侯建军、冉飞、段岗、彭戈旗、程连良,以及一大批各门类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这些活跃在当今秦腔舞台上的年轻一代,显示着秦腔团强大的艺术实力,也标志着秦腔事业代继传承的生生不息。
由于秦腔是陕西的第一大剧种,秦腔团遂当之无愧地成为陕西文化艺术建设重要的生力军。不遗余力地推动秦腔发展,是秦腔团责无旁贷的使命。多年来,秦腔团一直致力于秦腔音乐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秦腔团所创演剧目中的音乐唱腔,阳刚壮美,写意抒情。既有慷慨激昂、粗犷豪放的气魄,又有轻松明快、缠绵悱恻的特点,具有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令观众津津乐道,百听不厌。其中许多唱段已成经典,被戏迷群众广为传唱。
在陕西地方戏曲事业的发展之路上,秦腔团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创造了难以磨灭的业绩。在多元文化纷纷攘攘、戏曲显现低迷的今天,如何持续往日的辉煌,保持秦腔旺盛的生命力,是秦腔团的管理者们殚精竭虑思考的课题。新一任的秦腔团领导班子决心在院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业务建设为中心,遵循"研究、改革、实验、创新"的方针,努力繁荣创作和演出,壮建戏曲人才队伍,培植戏曲观众,逐步扩大和占领文化市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
[2]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具有光荣历史和雄厚实力的艺术团体,其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延安时期,就以《血泪仇》、《穷人恨》、《中国魂》等剧作进行了革命文艺的实践并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建国初期,《梁秋燕》、《赵氏孤儿》、《游西湖》、《金琬钗》等剧目曾晋京献演和巡回江南十三省(市)演出,誉满京华,蜚声南国;改革开放以来,创作演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其中《千古一帝》、《杨贵妃》、《西湖遗恨》、《杏花村》、《漂来的媳妇》、《留下真情》、《臂塔圆舞曲》、《杨七娘》等剧目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现代戏调演优秀剧目奖”和“文华新剧目奖”等项奖励,得到戏剧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誉;曾屡次出访欧、美、亚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演出,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近年来也积极创演了一批优秀剧目,如大型现代戏《西部风景》(现改名《大树西迁》)、《好年好月》和秦腔新编历史剧《凤鸣岐山》、《杜甫》、《雀台歌女》、《大秦将军》等,备受好评。其中《凤鸣岐山》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杜甫》荣获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大树西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获得国家专项资助并奉调进京为共和国60大庆献礼演出。1998年创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以其精湛的艺术面貌征服了广大观众,至今演出已逾500场。该剧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国家级重大奖项,荣列2005-2006
上一篇: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03-17 ]
下一篇:中国妇女健康研究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