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原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现直接隶属于台湾当局,任务包括人文及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及奖励学术研究,培养高级学术研究人才。中央研究院于1928年在南京成立,现位于台北市南港区(北纬25.0437度,东经121.6158度),现任院长为翁启惠。中央研究院兼有科学与人文之研究。据统计,中央研究院的论文发表量及单篇论文引用次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科学院水平。其中,单篇论文引用次数为9.15,超过新加坡大学的7.44,首尔大学的7.35,中国科学院的5.01。


历史沿革

  1927年4月17日,中央政治会议第七十四次会议在南京举行,李石曾提出设立中央研究院案,决议推李石曾(煜瀛)、蔡元培(孑民)、张人杰(静江)共同起草中研院组织法。5月9日,中央政治会议第九十次会议议决设立中研院筹备处,并推定蔡元培、李煜瀛、张人杰、褚民谊、许崇清、金湘帆为筹备委员。7月4日,《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条例》公布,改列筹设中的中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大学院的附属机关之一。11月9日,《中央研究院组织法》公布,明定“中央研究院直隶于国民政府,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设立: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国文学、考古学、心理学、教育、社会科学、动物、植物等十四个研究所。11月20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聘请学术界人士30人在大学院召开中研院筹备会及各专门委员会联合成立大会,讨论中研院组织大纲及筹备会进行方法。议决先筹设各研究单位,计有:理化实业研究所、地质调查所、社会科学研究所、观象台四个研究机构,并推定各所常务筹备委员,积极展开筹备工作。 1928年4月10日,颁布《修正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条例》,中研院改为不属于大学院的独立机关。4月23日,特任蔡元培为院长。5月,启用印信。6月9日,第一次院务会议在上海东亚酒楼举行,宣告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创办中央研究院的主要成员是中国科学社社员,中央研究院成立后接收了中国科学社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科学界官方代表的地位。
  在首任院长蔡元培任内,中央研究院陆续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十个研究所,系由理化实业、社会科学、历史语言三研究所,以及地质调查所、观象台与自然历史博物馆演展而来。抗战期间中央研究院曾西迁昆明、桂林、重庆等地,抗战胜利后方复还京、沪。 1948年3月26日中央研究院院士选出,共81人。9月23日第一次院士会议举行,中研院之体制始告完成。
  理化实业研究所于1927年11月筹设,下有物理组、化学组、工程组。1928年7月分立为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工程研究所,均在上海。
  地质调查所于1927年11月筹设,1928年7月成立地质研究所,在上海。
  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27年11月筹设,1928年5月正式成立,下有法制组、民族组、经济组、社会组,前两组在南京,后两组在上海。1934年7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之北平社会调查所并入该所。
  观象台于1927年11月更名,下有天文组、气象组。1928年2月分立为天文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均在南京。
  语言历史研究所于1927年夏设于广州中山大学,1928年3月在中山大学筹设历史语言研究,10月22日迁入广州柏园正式成立,后迁北平。体质人类学研究所于1944年由史语所第四组中抽出另设,抗战胜利复员后因限于经费,又由史语所收回接办。
  自然历史博物馆于1929年1月筹备,1930年1月成立于南京。1934年7月更名为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5月分立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于1928年11月决定设立,1929年1月筹备,1929年5月正式成立,在北平。
  数学研究所于1941年筹备。
  医学研究所于1944年筹备。
  近代物理(即原子能)研究所于1945年秋筹设,嗣因仓促迁台,未能完成。
  中研院在台重建
  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全部以及数学研究所的部分图书迁至台北,暂存在桃园县杨梅镇火车站仓库;其余研究所皆留置于中国大陆,并发展为后来中国科学院之主体。由于多数院士及第一次院士会议所选出之第三届评议员32人亦都留在大陆,在台者不足法定人数,两会无法召集并行使职权,中研院陷入半停顿状态。
  1954年,经朱家骅院长多方奔走,在台湾台北南港现址营建院区。
  1957年,多方讨论出“以报到登记人数为实有全体人数”之办法并呈奉总统令准,于4月2日在台举行第二次院士会议,4月3日举行第三届评议会首次会议。同年12月,胡适继朱家骅之后担任院长一职,继续为中研院在台重建而努力。尔后嗣经历任院长王世杰、钱思亮、吴大猷等先生戮力经营,方有今日之规模。
  1994年,旅美学人李远哲返国接任院长之后,更努力将中研院推向国际。在其任内的十二年中,他密集邀请国际学人访华莅临指导、为中研院研究水平的提升而大力募款、亲赴国外拓展该院的研究触角,并恳请旅外学人返国效力,继往开来。


基本情况

  院长: 翁启惠
  副院长: 刘兆汉、王惠钧、刘翠溶
  成立年份: 1928年
  总部: 台湾台北市南港区
  经费来源:政府、财团法人
  人员总数:2698人
  机构设置:(001)数学研究所;(002)物理研究所;(003)化学研究所;(004)地球科学研究所;(005)资讯科学研究所;(006)统计科学研究所;(007)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008)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筹备处;(009)植物研究所;(010)动物研究所;(011)生物化学研究所;(012)分子生物研究所;(013)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014)历史语言研究所;(015)民族学研究所;(016)近代史研究所;(017)经济研究所;(018)欧美研究所;(019)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020)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021)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022)社会学研究所筹备处。
  研究范围:数理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地址:台北市南港区115号研究院路2段128号


组织结构

  院长 副院长 院士 评议会 学术咨询总会 总办事处 处长 秘书组 学术事务组 总务组 公共事务组 计算中心 仪器服务中心 会计室 人事室 政风室 各委员会
  中研院院长遴选办法
  依新版中研院组织法在2001年10月公布实施,其中的院长遴选办法规定,院长任期届满时,由院评议会就院士中选举院长候选人三人,呈请总统遴选并任命。院长任期五年,连选得连任一次。


历任院长

  蔡元培 1928年4月—1940年3月
  朱家骅 1940年9月—1957年10月
  胡适 1957年12月—1962年2月
  王世杰 1962年5月—1970年4月
  钱思亮 1970年5月—1983年9月
  吴大猷 1983年10月—1994年1月
  李远哲 1994年1月—2006年10月
  翁启惠 2006年10月—
  副院长
  刘兆汉 2006年10月—
  王惠钧 2006年10月—
  刘翠溶 2003年11月—


院士

  中央研究院从1948年开始选举中央研究院院士,目前每两年由院士会议从台湾学术界成绩卓著人士中新选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为终身名誉职,分为数理科学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9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