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有研究生学院、呼兰学区、阿城学院、社会与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西语学院、东语学院、斯拉夫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恒星学院等26所学院、学区;学校现有23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省人事厅资助学科。有47个本科专业,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1个,有10个专业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硕士点基本覆盖了该校各个学科门类和领域。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近40000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4200多人,在籍成人教育学生近1万人。学校建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中国古代小说与诗歌研究中心”等四个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科技方面,拥有“分子细胞遗传与遗传育种实验室”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三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另有7个省级学术团体挂靠在该校。学校主办《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十余种公开发行的刊物。
学校现有教职工3290人,专任教师233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4.89%。有全国"百千万万人才工程"教师1人,国家级专家3人,省级专家10人;有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61人,省级特殊津贴享受者11人,龙江学者2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3人,省级优秀教师46人,博士生导师50余人。学校还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等百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客座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大力实施“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上特色、上条件”的“五上”办学方针,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1997年以来学校的全日制各类学生由不足4000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由52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万余人。博士学位点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已增至9个,硕士学位点由18个增至82个,省级重点学科由7个增至16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正在向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全国一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迈进。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坚持师范、面向社会、文理渗透、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作为黑龙江省师范教育的龙头,学校为黑龙江省及全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建校至今,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骨干,有的在科学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遍布祖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该校每年参加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的学生大约有5000人左右,详见黑龙江计算机等级考试网。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1996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位居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前列;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和教材。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已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韩国大真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等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国际联合办学。学校还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等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名誉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外资项目引进工作,尤其是日元贷款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将对该校的发展和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和作用,特别是对生命科学、材料物理化学等高科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国际文化交流特别是日本文化交流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998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1年、2002年分获黑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
承传半个世纪之辉煌,凝聚师大传统之精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哈尔滨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五上”办学方针,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松北新校区已经成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崭新的大学城已在松花江北岸落成。哈尔滨师范大学将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和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力争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跻身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把该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全国一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3290人,专任教师233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4.89%。有全国"百千万万人才工程"教师1人,国家级专家3人,省级专家10人;有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61人,省级特殊津贴享受者11人,龙江学者2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3人,省级优秀教师46人,博士生导师50余人。学校还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等百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客座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大力实施“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上特色、上条件”的“五上”办学方针,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1997年以来学校的全日制各类学生由不足4000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由52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万余人。博士学位点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已增至9个,硕士学位点由18个增至82个,省级重点学科由7个增至16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正在向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全国一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迈进。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坚持师范、面向社会、文理渗透、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作为黑龙江省师范教育的龙头,学校为黑龙江省及全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建校至今,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骨干,有的在科学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遍布祖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该校每年参加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的学生大约有5000人左右,详见黑龙江计算机等级考试网。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1996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位居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前列;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和教材。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已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韩国大真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等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国际联合办学。学校还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等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名誉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外资项目引进工作,尤其是日元贷款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将对该校的发展和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和作用,特别是对生命科学、材料物理化学等高科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国际文化交流特别是日本文化交流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998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1年、2002年分获黑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
承传半个世纪之辉煌,凝聚师大传统之精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哈尔滨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五上”办学方针,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松北新校区已经成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崭新的大学城已在松花江北岸落成。哈尔滨师范大学将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和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力争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跻身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把该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全国一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