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在人民大会堂揭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但两校并未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不是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恢复心理学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由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求是》杂志总编辑、中央党校副校长等职的邢贲思担任院长。
2009年 成立教育研究院。复建清华国学研究院,由著名哲学家陈来任院长。在生物科学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筹划恢复地学系,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国学研究院,在基础科学班、姚期智计算机科学班、钱学森工程力学班等基础上,实施“清华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大、上海交通大学等校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尤其常和北大并称。依据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总排名为世界第49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名。目前该校教师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其中外籍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
传统上,清华大学为文、理并重,工程科目强势。1952年的院系调整后,文科不复存在,理科削减,工程技术相关学科实力最强,近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常被比喻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198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在保持工程领域的优势的形势下,其生物、数、理、商、法、新闻、管理等专业已经逐步取得领先地位。
至2005年4月,清华大学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14个学院和56个系,41个研究院(所),35个研究中心和171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个国家实验室(筹建中)、15个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中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0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杨振宁)、图灵奖获得者1名(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3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00余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2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本科专业6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4个。在校全日制学生35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4000余名,硕士生14000余名,博士生近7000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7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9000余名。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的两所学校之一(另一所为北京大学),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到美国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据《高教年鉴》报道,2006年清华是获得美国院校博士学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榜首。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附属园林,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两部分,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美术学院大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目前相继竣工的项目还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截至2007年底,学校占地面积5.1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81.5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80.96万册,另有清华生态园等绿地作为学校预留发展用地。
学校兴建的主要项目有射击馆、新清华学堂(清华百年学堂)、音乐厅、校史馆、艺术/博物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图书馆四期扩建工程等,这些项目将在2011年百年校庆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010年3月,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出全球14个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其中10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而亚洲唯一上榜的是位于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校园内传统中国式的景色和中西合璧的建筑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华校园以南门主路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一、二、三期工程)、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其中大礼堂、科学馆、西体育馆以及图书馆(一期)并称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建筑馆、法学院、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校园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为中国大陆高校最大的校园之一,校园内设有公共交通车,校园交通车面向社会开放,现在统一1元。校园交通车从清华
2001年 建立医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在人民大会堂揭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但两校并未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不是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恢复心理学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由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求是》杂志总编辑、中央党校副校长等职的邢贲思担任院长。
2009年 成立教育研究院。复建清华国学研究院,由著名哲学家陈来任院长。在生物科学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筹划恢复地学系,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国学研究院,在基础科学班、姚期智计算机科学班、钱学森工程力学班等基础上,实施“清华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清华概述
现状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大、上海交通大学等校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尤其常和北大并称。依据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总排名为世界第49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名。目前该校教师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其中外籍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
传统上,清华大学为文、理并重,工程科目强势。1952年的院系调整后,文科不复存在,理科削减,工程技术相关学科实力最强,近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常被比喻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198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在保持工程领域的优势的形势下,其生物、数、理、商、法、新闻、管理等专业已经逐步取得领先地位。
至2005年4月,清华大学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等14个学院和56个系,41个研究院(所),35个研究中心和171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个国家实验室(筹建中)、15个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中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0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杨振宁)、图灵奖获得者1名(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3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00余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2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本科专业6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4个。在校全日制学生35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4000余名,硕士生14000余名,博士生近7000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7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9000余名。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的两所学校之一(另一所为北京大学),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到美国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据《高教年鉴》报道,2006年清华是获得美国院校博士学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榜首。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附属园林,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两部分,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校园环境
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水木清华
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美术学院大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目前相继竣工的项目还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截至2007年底,学校占地面积5.1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81.5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80.96万册,另有清华生态园等绿地作为学校预留发展用地。
学校兴建的主要项目有射击馆、新清华学堂(清华百年学堂)、音乐厅、校史馆、艺术/博物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图书馆四期扩建工程等,这些项目将在2011年百年校庆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010年3月,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出全球14个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其中10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而亚洲唯一上榜的是位于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校园内传统中国式的景色和中西合璧的建筑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校园设施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清华校园以南门主路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一、二、三期工程)、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其中大礼堂、科学馆、西体育馆以及图书馆(一期)并称清华早期四大建筑;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有九十年代开始在主楼前后新建的建筑馆、法学院、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校园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为中国大陆高校最大的校园之一,校园内设有公共交通车,校园交通车面向社会开放,现在统一1元。校园交通车从清华
上一篇:西南大学研究机构管理办法[ 03-17 ]
下一篇: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