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开发区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6日 点击数: 字号:
力开发建设科技产业带、鲤鱼工业园、华南现代中医药城、逸仙微电子工业园等新兴园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微电子与通信设备、健康医药等新兴优势产业,为新一轮的大发展积蓄力量。
  大手笔的城市与园区策划经营,提升了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资本涌流而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到一个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开发区正经历着从“火炬速度”到“火炬效益”的重大跨越。
  面对珠三角城市群新一轮的整合和你追我赶的新形势,中山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强势启动东部沿海开发。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作为东部开发担纲者的开发区,又一次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东部资源的强势整合,中山火炬将成为中山市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和市域临港工业、高新技术的产业高地,在“环伶仃洋经济圈”竞争的舞台上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十一五”期间,中山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园区。预计到2011年,全区工业产值将达到1300亿元,税收达到45亿元,出口创汇突破80亿美元,有望跨入全国高新区的前列,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璀璨明珠。
  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地理位置:位于中山市东部;
  总面积: 90平方公里(已建成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30平方公里);
  人口:  2008年全区总人口24.97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1829万人,外来人口18.7919万人)。
  基础设施
  中山港客运: 每天24班对开飞翼船往来香港,单程只需75分钟;
  2007年旅客量达1,292,178人次,创历史新高。
  建有5000吨级泊位1个,3000吨级泊位4个,1400吨以下泊位10个,2007年货物吞吐量达620万吨,进出口集装箱运输87.46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九位;当天出口通关率达97.75%,位居拱北海关同类港口前三名。
  >>  珠江西岸交通枢纽
  火炬开发区位于交通发达的珠江口,广珠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广珠轻轨、中山至香港的海运交通相互交汇,距离深圳机场仅需1个小时,距珠海机场约半小时,形成了现代发达的交通体系;规划中的港珠澳大桥,论证中的深中大桥近在咫尺。如此交通枢纽为火炬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  陆 路
  火炬开发区位于交通发达的珠江口,广珠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广珠轻轨、中山至香港的海运交通相互交汇,距离深圳机场仅需1个小时,距珠海机场约半小时,形成了现代发达的交通体系;规划中的港珠澳大桥,论证中的深中大桥近在咫尺。如此交通枢纽为火炬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  水 路
  从中山港乘双体飞翼船抵香港只需70分钟,位居全国集装箱吐量十强之列的中山港吞吐量400万吨和80多万只集装箱。火炬开发区紧邻珠江入海口,北邻广州南沙,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
  >>  航 空
  100公里范围内有6个飞机场。
  >>  轻 轨
  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和广珠铁路在开发区设有站点,乘轻轨到广州中心只需27分钟。
  特色园区-七大国家级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基地规划图
  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于2004年12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基地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马鞍岛,规划占地面积约1868公顷,东临珠江口,北与广州南沙新区隔水相望,西连开发区中心城区,南与伶仃洋深水航道相通。园区内宽80米和70米的纵向快速主干道与京珠高速、江中高速、沿海高速和规划建设的广珠铁路相连,不仅拥有快速陆运,而且拥有江海联运和出海港口。
  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物流业,着重引进高端位、高投入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引进的项目有全球最大的纺织染整设备制造企业——香港立信公司、工业润滑油、德国船用救生艇、广新集团船舶制造等22个项目,涉及总投资约88亿元人民币。
  基地是中山最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平台,是中山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工业适度重型化的“引擎”,并正在成长为中山市和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极。
  特色园区-四大新兴工业园
  科技产业带
  科技产业带是中山火炬开发区正着力打造的科技产业化基地和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基地。它以香港科学园为发展蓝本,将逐步建成35万平方米的产业升级加速器园区和65万平方米的技术创新区,具备科技孵化、科技服务、科技展示、科技贸易、科技金融、科技人居六大功能。
  科技产业带定位于发展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各级各项工程研究中心群,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此设立研发和中试机构,成为面向全国的研发、中试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与科技新城已经建成的技术孵化器有机结合,形成研发—孵化—加速的技术创新链条。目前,科技产业带已和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中心、中国包装材料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电力电子及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新型电源及材料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光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近10家国家、省级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新材料、新能源、光电源、微电子、生物医药等是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
  2005年末,区内工业企业从业的大专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33721人中,其中:博士63人,硕士468人,本科8434人,大专24756人。按职称分,高级:722人,中级:3636人,初级:7970人。
  截至2005年末,进区合作的院校主要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沈阳药学院、安徽中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株洲包装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这些院校可为区内企业有针对性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909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