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保护区

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地理位置

  这就是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体位于在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山脉,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东经109°50′-110°27′,北纬23°40′-24°28′之间,建立于1992年,2000年批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25594.7公顷,其中核心区7707.9公顷,缓冲区4817.4公顷,实验区13069.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1%。


地质构造

  保护区内地质形成古老。地质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区内地形复杂多样,山体庞大高峻,有风景秀丽的莲花山类丹霞地貌,有由莲花山组砾岩和砂岩组成的圣堂群峰(由7个海拔1900m以上的山峰组成),最高峰圣堂山海拔1979m。由于地貌构造奇特,面积广,类型复杂,风景秀丽,形成了大瑶山奇异的类丹霞地貌风景带,独具一格,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是人类社会、地球和人与生物圈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


气候环境

  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冬暖夏凉,日照少,阴雨天多,湿度大,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明显。年平均日照仅1268.7小时,日照百分率只有29%,属我国日照最少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积温5233.9~6843.0℃,年降水1380~2700mm,年均相对湿度83%。


植物资源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内植被类型众多。其213科870属2335种维管束植物,植被组成种类有157科445属94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07种,祼子植物7科10属16种。植被类型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局部也存在季节性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呈现明显的犬牙交错的状态,这是大瑶山植被水平分布最突出的特点。在垂直分布上,海拔1300m以上为山地常绿阔叶林与中山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500m的山顶或山脊有成片的、原始的、呈带状分布的杜鹃林。保护区内典型常绿阔叶林有9个群系,季风常绿阔叶林有11个群系,季节性雨林有2个群系,中山针阔叶混交林有3个群系,山顶苔鲜有2个群系,共27个群系。
  保护区内有堪称世界之最的银杉王,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大的银杉,树高30.65m,胸径86.9cm,已600多岁高龄,也是自然分布纬度最低的银杉。与银杉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自然家庭的还有绿影婆娑的伯乐树、南方红豆杉、圆满通直的长苞铁杉、福建柏,长在林层下部岩缝边的白豆杉及瑶山苣苔24等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此外,保护区内有1324种药用植物、167种观赏植物,218种油脂类植物等,都是这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373种野生动物,其中鸟类242种,占广西鸟类的60%,爬行类53种,占广西的60%;两栖类占广西的75%,环颈雉、红嘴相思鸟、短尾猴、穿山甲、林麝、毛冠鹿、鬣羚等,就生活在这片林子里,其中瑶山鳄蜥、金斑喙凤蝶22等种动物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最负盛名的要数具有“活化石”之称的瑶山鳄蜥了。1928年中山大学师生进入大瑶山考察时在罗香村发现,德国学者E.ahl鉴定为独科、独属、独种的特有种类。它披一副铠甲,形似鳄鱼,一副凶像却胆小得很,白天在山涧边巡弋,晚上趴在小水洼的藤条上睡大觉,一受惊吓便扑通跳进水里躲藏起来,当地人称之为“大睡蛇”。生活在密林深处的近千只猕猴和短尾猴分别组成十来个家庭,它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呼啸于林梢,往来穿梭。这里还是很多候鸟迁飞的必经之地,每年秋冬之季大量候鸟飞经保护区,作短暂栖息,如白鹭、橙头地鸫等。


旅游资源

  保护区风景秀丽,四季如春,已开发的景点有银杉、圣堂山、莲花山三个景点。以“瑶山丹霞”地貌为主的莲花山、圣堂山丹峰峭立,云雾缭绕,奇峰、怪石、古树、云海、日出和遍野的杜鹃花,恰似一幅水黑淋漓的国画长卷。


管理机构

  保护区管理局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城,现设行政科、财务科、保护管理科、生产技术科,有管理人员12人,技术人员11人。管理局下设圣堂山、银杉等7个保护站,并在保护区周边村屯设置了16个护林点,配备护林人员71人(其中18人属于干部和工人,53人是在保护区周边村屯聘请的临时护林人员),加强巡山护林,使区内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主要保护对象及生态系统得到了稳定发展。[1]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