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促进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在全国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99年10月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今后50年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工程建设安排。2001年6月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得到国家计委的正式批准,这标志着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新纪元的开始。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工程内容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和基因保存。重点开展物种拯救工程、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工程、种质基因保存工程等。
【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整体战略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为基础,以保护工程为重点,以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完善管理体系为保障措施,加大执法、宣传、科研和投资力度,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工程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到建设期末,使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00个,总面积1.7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然保护网络。加强科学研究,资源监测,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基本上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 近期目标】(2001-2010年):
重点实施15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新建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15个和32个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站),使9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90%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在2010年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8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2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达16.14%左右,为1.55亿公顷,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制定全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规划,建设94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
【中期目标】(2011-2030年):
进一步加强中央、省级和地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能力建设,使指挥、查询、统计、监测等管理工作实现网络化,初步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管理体系,完善科研体系和进出口管理体系,到2030年,使6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恢复和增加,95%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0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8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6.8%,(1.612亿公顷)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体系。在全国76块重要湿地建立资源定位监测网站,建立健全全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制,基本控制天然湿地破坏性开发,遏制天然湿地下降趋势。
【远期目标】(2031-2050年):
全面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新建一批野生动物禁猎区、繁育基地、野生植物培植基地,使我国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在2050年,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500个左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8%,为1.728亿公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建设体系,成为世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先进国家。使85%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法律、政策和监测体系,恢复一批天然湿地,在全国完成100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
【工程规划分区】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特点,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总体规划在地域上划分为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共8个建设区域。
为进一步加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全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促进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在全国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99年10月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今后50年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工程建设安排。2001年6月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得到国家计委的正式批准,这标志着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新纪元的开始。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工程内容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和基因保存。重点开展物种拯救工程、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工程、种质基因保存工程等。
【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整体战略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为基础,以保护工程为重点,以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完善管理体系为保障措施,加大执法、宣传、科研和投资力度,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工程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到建设期末,使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00个,总面积1.7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然保护网络。加强科学研究,资源监测,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基本上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 近期目标】(2001-2010年):
重点实施15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新建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15个和32个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站),使9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90%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在2010年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8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2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达16.14%左右,为1.55亿公顷,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制定全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规划,建设94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
【中期目标】(2011-2030年):
进一步加强中央、省级和地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能力建设,使指挥、查询、统计、监测等管理工作实现网络化,初步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管理体系,完善科研体系和进出口管理体系,到2030年,使6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恢复和增加,95%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0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8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6.8%,(1.612亿公顷)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体系。在全国76块重要湿地建立资源定位监测网站,建立健全全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制,基本控制天然湿地破坏性开发,遏制天然湿地下降趋势。
【远期目标】(2031-2050年):
全面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新建一批野生动物禁猎区、繁育基地、野生植物培植基地,使我国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在2050年,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500个左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8%,为1.728亿公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建设体系,成为世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先进国家。使85%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法律、政策和监测体系,恢复一批天然湿地,在全国完成100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
【工程规划分区】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特点,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总体规划在地域上划分为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共8个建设区域。
上一篇: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 03-25 ]
下一篇:中国十大自然保护区[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