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保护区

黑龙江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在2001年8月经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建立的。保护区南临三小公路小木河口,北至大塔山林场北部场界,西靠虎饶公路,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保护区总面积46618公顷,保护对象为分布于保护区内所有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水生生物所有物种和它们的生存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地。是以保护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学研究、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

  方红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河流、泡、沼分布广泛,拥有6种湿地类型,湿地及水域面积达28653 公顷,森林及其它面积17965公顷。它是中国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与三江平原过渡地带保存非常完整,以河漫滩沼泽和阶地沼泽为主要类型的一块湿地,其典型性、原始性和代表性在北方温带湿地研究与保护中占有显著地位。
  除六种类型湿地外,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还拥有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之一。这里生存着脊椎动物342种,其中鱼类68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7种,鸟类216种;另有昆虫421种,土壤动物59种。保护区具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36种。
  除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全区共有植物849种,其中地衣植物46种,苔藓植物101种,蕨类植物28种,种子植物674种。保护区还拥有真菌380种。
  兽类6目15科53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兽类占总数的5.7%,其它国家工I级保护动物8种,即东北虎、紫貂、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金雕、白尾海雕、丹顶鹤等。此外,东方红林区还是中国家重要的蜂产品基地和黑蜂保护区,年产蜂产品10万公斤以上,尤以生产的椴树蜜驰名中外。
  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冬季温长,严寒有雪;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多风,易干;秋季多雨降温迅速,易秋涝早霜。年平均气温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36.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6℃,极端最高温度为35.2℃,年平均蒸发量为1110.7mm,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最多降水年份为1981年,年降水量为849.1mm,最少降水年份为1986年,降水量为358.5mm)。
  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3%。全年日照为2274.0小时,大于等于10度积温为2577.0℃,无霜期为14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NNW,受大陆季风影响,在春秋两季多为3-5级偏西风。融雪在2月下旬,结冻期约180天左右。
  置身大湿地,遥望浩淼乌苏里江,看燕子翻飞,嗅草木花香,特别是那些浮水植物,悠然生长,供白鹤、野鸭等水鸟自由嬉戏、热闹。分布在湿地里的水光,驮着岸边的花、带着倒映其中的白桦倩影,象一幅幅生动的油画,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地球之肺——大湿地,雄秀壮观!湿地安静温和的性情,以其优美自然的环境,调动起人们美好的情绪,生发出美好的情素。湿地,这登峰造极的大自然杰作,以其极致的状态,演化着自然的大和谐、大美丽。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

  通过保护区科研与监测工程建设可有效地对东方红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动态掌握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保护湿地、研究湿地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1.科研的任务与目标
  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是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正确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开展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及其它分支学科研究的良好基础。尤其是保护区位于长白山系和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北面有三江和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面有凤凰山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该保护区还与俄罗斯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是研究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迁徒通道和东北虎、紫貂等野生动植物种群活动区域及开展其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的最佳场所。
  保护区科研的任务首先是加强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建设,改善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利研管理体制;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常规和专题性的科研监测活动,充分发挥保护区作为科学研究基础的巨大潜力,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科研的目标是要通过在保护区建立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东北虎等珍稀动物科研中心,把保护区建设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以研究湿地和珍稀物种和迁徒、栖息生态环境为主的科研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5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