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保护区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摘要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延安市南部的富县境内,西靠子午岭主脊,北临毛乌素沙漠边缘,南界渭北大平原,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的腹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总面积40621公顷,森林覆盖率88.3%。保护区处于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西端,形成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既缓解了西北季风的入侵,又阻挡了风沙南移。保护区以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暖温带西北部的生物“基因库”。保护和建设好这片珍贵的次生林,可以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确保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安全。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本信息

  面积: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62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3814公顷,缓冲区面积8479公顷,实验区面积18328公顷。
  范围:
  
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富县境内,范围在东经108°30′—108°41′,北纬35°45′—36°01′之间。东以太白山西北海拔1567米山峰为起点,往东南经蒿地沟沿蒿巴寺梁向西南经防火门到海拔1577米山峰为界;南以海拔1577米山峰为起点,沿古道岭(蚰蜒岭)向西经点将台、阅兵台至海拔1687米山峰兴隆关以陕西省黄陵县与富县交界线为界线;西以兴隆关为起点沿子午岭向北经碾子梁、午亭子至海拔1672.2米山峰以陕西省与甘肃省交界线为界线;北以海拔1672.2米山峰为起点,沿陕甘两省交界线经海拔1602米山峰、长柏山至海拔1567米山峰为界线。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质植被:

  地质资料考证,子午岭形成于第三纪晚期,随着青藏高原的继续隆起,六盘山两侧地区均有抬升,子午岭就是随着这种大面积抬升的地质变化而形成了山脉。到了第四纪初期,子午岭继续抬升。这时,全球气候变冷,内陆性的季风气候给子午岭又铺上了厚厚的黄土。到了全新世,气温回升,冰川消退,雨量增加,使得子午岭的气候变得湿润,非常适宜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各种植物群落便混交杂生,形成了广袤无垠的林海。
  气候特征:
  
年平均日照时数2510.4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6%,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74.064kJ/cm^2。区内年平均气温9.2℃,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是4~9月,气温年较差为25.9℃,春、秋季温度基本相同,≥10℃积温为3200-3300℃,雨季无酷热。保护区无霜期约180d,年降水量588.7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干燥度1.1。同时也常发生干旱、冰雹、霜冻、大风、洪涝等气象灾害。


历史渊源

  位于庆阳合水县东北部的子午岭,因走向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而得名。子午岭是桥山山脉的一条支脉,它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史志记载,她西挽宁庆、东接延安、南连耀州,北抵盐边,绵延400多公里。横跨庆阳市的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的24个乡镇,主脊长达250多公里,面积4900多平方公里。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氏族部落就起源于此,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占据关中和中原,并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活动遗迹。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坐落在子午岭东翼的桥山之上,因而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条”。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秦王朝建立之初,强大的匈奴人经常侵扰秦国的北疆河套一带,于是,秦始皇决定让蒙恬率大军修长城、筑直道以拒匈奴的入侵。这条以秦都咸阳为起点,直达九原(今内蒙境内)的秦直道,在庆阳境内就是沿子午岭山脊为走向的,据实地考察,其遗迹尚存,市境内长达291公里。在子午岭那蜿蜒的山脊上,至今还可以依稀看到有一条沿主峰走向的车马大道遗迹,一些路段,还被今人所沿用。正宁县境的雕翎关段有明显的大道遗迹隐没在林海之中,大道两侧还有不少秦砖汉瓦残片堆积物,这些与史书记载的秦直道的走向十分吻合。
  唐代诗人王勃宦游子午岭时,就留下了“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的诗句。子午岭的海拔在1600至1907米之间,林区内峰峦叠翠,谷壑幽深,登岭远眺,群山连绵,峥嵘突兀,云海翻腾,著名的秦驰道纵贯林区。
  明末清初,子午岭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后来由于战火焚烧、乱砍滥伐和过度的农业耕垦,子午岭逐渐成为一片原始次森林。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子午岭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成为一片天然次森林。2005年2月,省政府以甘政函(2005)4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建立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置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6年,子午岭林区被国务院确定为水源涵养林区,整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360万亩,沿途经过合水、正宁、华池、环县等地,与陕西桥山林场接邻,距离延安不到20公里,是甘肃名副其实的东大门。
  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片次森林,它对维持陇东乃至陕、宁毗邻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雨量、调节气候,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当地人说子午岭是“陇东经济的天然屏障”。


生物资源

  保护区的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地、森林湿地四个类型、20个群系。有维管植物104科344属633种;有国家及陕西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紫斑牡丹、核桃楸、刺五加、杜松、陕西鹅耳枥、文冠果等6种。
  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27目59科188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豹、黑鹳和金雕等;Ⅱ级保护动物有豺、水獭、鸳鸯、灰鹤、大天鹅、红脚隼、燕隼、红隼、长耳号鸟等16种。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3种。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多样性,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陕北生态安全的“桥头堡”。


管理状况

  1、基本情况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总投资6108.9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用2829.5万元;设备购置费1536.5万元;其它费用1742.9万元。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下达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276万元,其中到位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投资1020万元,地方配套256万元。
  保护区下设正宁、华池、合水、湘乐四个管理分局,每平方公里人均分布人口6人。保护区主要承担着2万多hm2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的保护建设任务。
  2、存在问题
  
子午岭自然保护区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营造生态林为主,没有其它增收途径。基础薄弱,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谋求发展的途径少,潜力不足。保护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一些区域存在乱砍滥伐、乱捕乱猎、侵占林地、毁林开荒等现象。部分林场至今林权、林界不清,林农交错,管理工作很难展开。由于诸多原因,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体制不顺,经费困难。
  3、保护区建设
  
对保护区内各种用途占用林地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对保护区内采油占用林地进行了重点清理,对保护区批准前开采的油井一律停止生产,封堵井口。在子午岭自然保护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9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