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成立时间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长白县。东南与朝鲜毗邻。地图上位于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总面积为196465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
▉周边状况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围分布有5个森工企业,它们分别是:白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长白森林经营局,以及22个乡镇村屯,23万多人口,其中局址二道镇有5万多人口。
▉自然状况
气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受季风影响的大陆山地气候,气候受地势高低影响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较短,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3?C——7?C,日照时间每年2300小时,无霜期一般100天,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仅60天,降水很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00——1400mm,其中60—70%集中在6—9月份,在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存在,冬天雪的厚度一般50cm,有的地方超过70cm。长白山主峰夏天的时候有5C——7C,在冬天可达零下20C——30C。
土壤
长白山保护区的土壤随着气候、地势、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海拔从低到高垂直分布着4种类型的土壤:海拔700—1600m属于暗棕色森林土,1100—1700m分布着棕色针叶土(山地棕色森林土)、1700—2000m为山地草甸森林土、2000m以上为山地苔原土。暗棕色森林土其地貌为熔岩台地,植被以阔叶红松林为主以及白桦、椴木等;棕色针叶林土其地貌属倾斜熔岩高原,受河流的切割,河谷多呈“U”型隘谷。植被以云杉、冷杉和鱼鳞松为主,土层厚度达30—40cm。
河流、湖泊
由于环境、地势、气候的影响,在长白山火山锥体和熔岩高原上发育了很多河流、瀑布和湖泊。长白山是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三江源头发源长白山天池周围的就有5条:北坡是松花江正源二道白河、二道白河 西坡是松花江西源头头道松花江的漫江、锦江;东南坡是图门江的正源红丹水;鸭绿江的南源虚川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河流还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头道白河、露水河、头道白河等,它们都分别流入三江。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很多大小不等的湖泊,其中较大的有:长白山天池、银环湖(小天池)、天池浴躬池(圆池)、王池鸳鸯泡。其中长白山天池为最大、最著名,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口,经过漫长的年代积水成湖。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1米,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天池高209米。天池略呈椭圆型 ,南北长4.4公里 ,东西 宽3.37公里。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长13.1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长白山天池四周奇峰环绕,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有一缺口,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悬崖峭壁之间的乘搓河(又称白河、天河)向北流经1250米处的断崖飞流直下,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这就是蔚为壮观的长白瀑布。乘搓河水流不大,但水流湍急:它上与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地质、地貌
总的来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火山熔岩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冰缘地貌。长白山是东亚大陆最大的一个火山作用区,火山活动时间长;喷发次数多;活动规模大;爆发性强;火山地貌形成复杂,类型众多。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属于复合层状截顶火山锥体,是一座休眠火山,长白山火山锥体是多次火山岩浆喷发物迭加而形成的,在这一巨型火山锥体上,还分布着寄生的小火山体,据记载长白山在近代有过三次大型喷发,分别发生在1597年、1688年、1702年。长白山天池就是一个积水而成的火山口湖。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形成了位于长白山瀑布北约900米,落笔峰北倒石堆下侧,分布着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温泉群,较大的泉眼有十处之多,各泉水温不等,一般在60°C以上,最高达82°C,泉口的涌水量,一般为1.8-3.6吨/小时,最大可达5.96吨。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单元,大致围绕火山中心,呈同心环状分布。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中部,海拔高度1700米以上,锥底部半径20公里左右,是一座复合式休眠火山。围绕长白山天池有16座山峰它们分别是:白云峰、天豁峰、天文峰、龙白峰、芝盘峰、玉柱峰、梯云峰、卧龙峰、三厅峰、玉雪峰、华盖峰、白岩峰、孤隼峰、紫霞峰,冠冕峰和织女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其中白云峰为最高,海拔2694米也是我国东北部最高的山峰。从锥体低部向下,地势呈台阶状向下倾斜,高度渐低,坡度渐缓。向下过度到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
▉动植物资源
植物种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其中:真菌类植物15目37科430种;地衣类植物2目22科200种;苔藓类植物14目57科311种;蕨类植物7目19科80种;裸子植物2目3科11种;被子植物33目108科1325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
根据国务院环委会1984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在2277种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狭叶瓶儿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菠萝、胡桃楸、天麻、玫瑰、黄蓍、野大豆、刺五加、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天女木兰、牛皮杜鹃、苑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红松、偃松、崩松、长白松、钻天柳、东北红豆杉、西伯利亚刺柏为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同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这些植物中,不仅有生存衍化几千万年的第三纪孑遗种,如红松、云杉、冷杉、紫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等;又有第三纪末第四纪初随大陆冰川南移而滞留的极地和西伯利亚植物种,如高山笃斯越桔、圆叶柳、倒根蓼、赤杨等;有在冰期帛欧洲东移的植物种,如石松、林奈草;有间冰期随暖温带北移而遗存的植物种,如小花木兰、北五味子、山葡萄、猕猴桃等;有的属于朝鲜和日本等东洋植物种。还有许多为长白山特有的植物种,如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长白松;被人们誉为爬山冠军、一直分布到白头山最上部的高山罂粟;有柳树世界的“侏儒”长白柳。这些孑遗的“本地种”和南下的、北上的、东进的、特有的众多植物种类、各区系成分交汇在一起,构成了长白山特有的绿色植物世界,使其成为难得的生物遗传基因贮存库(李文华等,1984;何敬杰,1989)。
动物种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目前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189科。其中
▉成立时间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长白县。东南与朝鲜毗邻。地图上位于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总面积为196465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
▉周边状况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围分布有5个森工企业,它们分别是:白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长白森林经营局,以及22个乡镇村屯,23万多人口,其中局址二道镇有5万多人口。
▉自然状况
气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受季风影响的大陆山地气候,气候受地势高低影响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较短,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3?C——7?C,日照时间每年2300小时,无霜期一般100天,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仅60天,降水很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00——1400mm,其中60—70%集中在6—9月份,在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存在,冬天雪的厚度一般50cm,有的地方超过70cm。长白山主峰夏天的时候有5C——7C,在冬天可达零下20C——30C。
土壤
长白山保护区的土壤随着气候、地势、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海拔从低到高垂直分布着4种类型的土壤:海拔700—1600m属于暗棕色森林土,1100—1700m分布着棕色针叶土(山地棕色森林土)、1700—2000m为山地草甸森林土、2000m以上为山地苔原土。暗棕色森林土其地貌为熔岩台地,植被以阔叶红松林为主以及白桦、椴木等;棕色针叶林土其地貌属倾斜熔岩高原,受河流的切割,河谷多呈“U”型隘谷。植被以云杉、冷杉和鱼鳞松为主,土层厚度达30—40cm。
河流、湖泊
由于环境、地势、气候的影响,在长白山火山锥体和熔岩高原上发育了很多河流、瀑布和湖泊。长白山是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三江源头发源长白山天池周围的就有5条:北坡是松花江正源二道白河、二道白河 西坡是松花江西源头头道松花江的漫江、锦江;东南坡是图门江的正源红丹水;鸭绿江的南源虚川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周围的河流还有老黑河、槽子河、松江河、头道白河、露水河、头道白河等,它们都分别流入三江。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很多大小不等的湖泊,其中较大的有:长白山天池、银环湖(小天池)、天池浴躬池(圆池)、王池鸳鸯泡。其中长白山天池为最大、最著名,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口,经过漫长的年代积水成湖。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1米,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天池高209米。天池略呈椭圆型 ,南北长4.4公里 ,东西 宽3.37公里。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水面周长13.1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长白山天池四周奇峰环绕,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有一缺口,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悬崖峭壁之间的乘搓河(又称白河、天河)向北流经1250米处的断崖飞流直下,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这就是蔚为壮观的长白瀑布。乘搓河水流不大,但水流湍急:它上与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地质、地貌
总的来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火山熔岩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冰缘地貌。长白山是东亚大陆最大的一个火山作用区,火山活动时间长;喷发次数多;活动规模大;爆发性强;火山地貌形成复杂,类型众多。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属于复合层状截顶火山锥体,是一座休眠火山,长白山火山锥体是多次火山岩浆喷发物迭加而形成的,在这一巨型火山锥体上,还分布着寄生的小火山体,据记载长白山在近代有过三次大型喷发,分别发生在1597年、1688年、1702年。长白山天池就是一个积水而成的火山口湖。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形成了位于长白山瀑布北约900米,落笔峰北倒石堆下侧,分布着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温泉群,较大的泉眼有十处之多,各泉水温不等,一般在60°C以上,最高达82°C,泉口的涌水量,一般为1.8-3.6吨/小时,最大可达5.96吨。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三大地貌单元,大致围绕火山中心,呈同心环状分布。长白山中心火山锥体中部,海拔高度1700米以上,锥底部半径20公里左右,是一座复合式休眠火山。围绕长白山天池有16座山峰它们分别是:白云峰、天豁峰、天文峰、龙白峰、芝盘峰、玉柱峰、梯云峰、卧龙峰、三厅峰、玉雪峰、华盖峰、白岩峰、孤隼峰、紫霞峰,冠冕峰和织女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其中白云峰为最高,海拔2694米也是我国东北部最高的山峰。从锥体低部向下,地势呈台阶状向下倾斜,高度渐低,坡度渐缓。向下过度到山麓倾斜熔岩高原和熔岩台地。
▉动植物资源
植物种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其中:真菌类植物15目37科430种;地衣类植物2目22科200种;苔藓类植物14目57科311种;蕨类植物7目19科80种;裸子植物2目3科11种;被子植物33目108科1325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
根据国务院环委会1984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在2277种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狭叶瓶儿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菠萝、胡桃楸、天麻、玫瑰、黄蓍、野大豆、刺五加、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天女木兰、牛皮杜鹃、苑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红松、偃松、崩松、长白松、钻天柳、东北红豆杉、西伯利亚刺柏为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同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这些植物中,不仅有生存衍化几千万年的第三纪孑遗种,如红松、云杉、冷杉、紫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等;又有第三纪末第四纪初随大陆冰川南移而滞留的极地和西伯利亚植物种,如高山笃斯越桔、圆叶柳、倒根蓼、赤杨等;有在冰期帛欧洲东移的植物种,如石松、林奈草;有间冰期随暖温带北移而遗存的植物种,如小花木兰、北五味子、山葡萄、猕猴桃等;有的属于朝鲜和日本等东洋植物种。还有许多为长白山特有的植物种,如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长白松;被人们誉为爬山冠军、一直分布到白头山最上部的高山罂粟;有柳树世界的“侏儒”长白柳。这些孑遗的“本地种”和南下的、北上的、东进的、特有的众多植物种类、各区系成分交汇在一起,构成了长白山特有的绿色植物世界,使其成为难得的生物遗传基因贮存库(李文华等,1984;何敬杰,1989)。
动物种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目前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189科。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