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风景区

绍兴东湖风景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道场。云门一系,自湛然(圆澄)以后,其势力颇足,与临济宗的天童一系相颉顽。时云门广孝寺、显圣寺法席大振,威震江南。清初,平水佛教进入高层次的理论研究,高僧、名僧层出不穷,湛然门下出石雨(明方)、三宜(明盂)、瑞白(明雪)。当时,继席云门显圣寺的均为有名宗匠,明方门下的远门净柱,位中净符,明盂门下的狼亭净挺、西遁净超,明雪门下的百愚净断等,都是很有名的禅宿、有语录行世。1586-1676年,临济宗禅宿高僧道忞,奉诏敕建平阳寺,建阁七楹,其血书法华经全部,堪称佛门珍品。清顺治十七年(1661),赐帑银五百两,重修云门寺塔。后毁。建国初,寺内尚存佛像,有宗教活动。辛亥革命后,平水佛教寺院每况愈下。抗日战争时,平水寺院遭日寇蹂躏,寺毁僧散。解放以后,又一些寺院被毁,云门寺年久失修,湮于榛莽之中。佛像被毁,寺屋改作他用。今尚存广孝寺部分殿宇 及碑文。1986年后,当地信教群众募款重建,重塑佛像,恢复宗教活动。寺内尚存明代“募修云门寺疏碑. 至目前,平水还保留云门寺的部分。
  云门寺在历史上之规模是非常之宏大。云门寺鼎盛时期曾热闹非凡,陆游在《云门寿圣院记》中写到:“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hè),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觌(dí )也。”从此可以看出当年之盛况。另据《康熙会稽县志》中的记载和云门寺图上可以看出,进入峡谷之后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写着“云门古刹”的石牌坊,然后是辩才塔、“卓立云门”石牌坊、雪峤塔、五云山亭、火者塔然后走过五云桥到达云门寺的山门前面,寺前面还有一片枫林,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云门寺当时的云门寺有五进之多,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禅堂等主要殿堂。寺院的两边各建有两排长长的厢房。寺院的周围还有铁门限、溪风阁墓、王子敬笔琢、王子敬山亭(书上说: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已日,名例“初唐四杰”之首的文学家王勃,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过一次“克隆”晋代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曲水流觞的修禊盛事。)、洗砚池、白乳亭、五云山等。另外云门寺除主寺之外还设置有“看经院”(另有“刊经院”、之说)、“芍师院(忏堂)”、“显圣院”(云门显圣寺 寺址在今绍兴城区东南玉笥山前。后周显德二年(955),僧重曜于拯迷寺石壁峰前募缘建造。初名显圣院(云门看经院)。宋至道二年(996)九月,敕改显圣寺。院后有王子敬笔仓,实一眢井。元时,寺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大学士张浚元等延请圆澄(湛然)禅师重建寺于玉笥山前,开法云门显圣寺,法席大盛。
  全寺傍山而筑,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殿堂宇舍200余间。民国19年(1930),有僧200余人。32年,部分寺舍为侵华日军所焚。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住持元相惨淡经营,然终难振旧观。1949年,有僧22名。1951年,寺舍废,改民居。)、广孝寺(广孝寺前,有宋高宗书“传忠广孝之寺”碑额,碑高丈余。寺有弥陀道场,杭僧元照书额。门外有丽句亭,刻唐贤诗赋于其上。寺前有辨才塔。寺内有辨才香阁,智永禅师之徒辨才曾居此。世传辨才于云门寺凿暗槛置右军兰亭序真迹于梁上,唐太宗御史萧翼以计取之。)、广福院(老宿所栖庵)、药师院等副寺,后来主寺日渐衰落各副寺就别立为寺了,如显圣寺、雍熙寺、寿圣寺等。在当时的这几个主要别立的寺院在加上云门寺本身被当地称为“一山四寺”、“一主四副”或云“一本而四名”。但在当地信众的观念中通常把这些寺院视其为云门一寺。另外在其不远还有很多的寺院、庵堂。“云门”只是一个总称而已。至宋,云门析为广孝、显圣、雍熙、普济、明觉、云门六寺。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载:“今云门有寺六:广孝,恩昱诸公所居也;上庵曰广福;看经院曰显圣;闷兴忏院早雍熙;西曰普济;南曰明觉,各有胜地。”足见当时的盛况
  云门寺曾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任住持者皆系当时著名僧人,如首任住持帛道猷(yóu)系为东晋一代名僧。随后相继还有法旷、竺道一(壹)、支遁、昙一、弘明、弘瑜、智永、智果、圆信、湛然、重曜、净挺、辩才、允若、具德礼、王门等等皆是一代高僧,尤其是支遁和昙一,前者创“即色空”学说,后者创了“幻化宗”学说。对中国佛教的发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犹以辨才香阁最为文人喜爱。辨才为云门寺律师,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之得意弟子,其生前所住香阁,当然亦为后人重视。香阁之得名,看来源于云门特有之天香。宋之问《宿云门寺》曰:“天香众壑满。”孙邈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曰:“天香满袖归。”孟浩然《游云门寺诗》曰:“香界登阁憩。” 孙邈《宿云门寺阁》曰:“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孙邈不住岩东院而住香阁院应从心理上考虑。(按宣宗大中年间,浙东观察史李褒到云门,也住香阁院,并留下《宿云门香阁院》诗)当年《兰亭序》就是藏在这香阁之梁槛之上,诗人宿此当为凭吊。另一处“客栈”当为东客院,即岩东院,云门寺接待院。当年萧翼受唐太宗之托来云门骗取《兰亭序》时便住于此。萧翼有《宿云门东客院》诗。诗人初至云门就是以此诗结交辨才,博得辨才好感。
  历史上的云门寺与海外的佛教高僧也有着联系,如明末住持僧杉木祖师(原名段兰公)就曾去日本弘扬教义达三十年之久,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佛教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基础。
  云门寺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声名显赫,历代帝王都很启重此寺。如晋安帝、梁武帝、唐太宗、吴越王、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清顺治、康熙、乾隆等皇帝都十分关注云门寺,或赐名题额、或树碑建塔、或给予各种赏赐等。
  “十峰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秀气渐分秦望岭,寒声犹入若耶溪”。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寺庙丛林,云门寺尤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山水游赏的对象。历代许多著名诗人、文人墨客和佛门高僧也都慕名而来寄居、访师游赏。至晋以后多有诗人扣访。如六朝宋时,谢康乐与从弟谢惠连人称大小谢,曾泛舟耶溪,对诗于王子敬山亭。“谢灵云与惠连联句,刻于(孤潭)树侧”(《嘉泰会稽志》卷十)。南朝诗人王籍虽只两首诗作留世,然亦有泛舟耶溪“蝉燥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千古绝句。梁代时,何胤曾 “居若耶山云门寺” (《嘉泰会稽志》卷十四)。僧洪偃曾驻足于此,写下一首有名的《云门寺》诗。六朝风流可见一般。唐朝诗人孟浩然、白居易、李白(李太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曾四到浙江,三上天台,在绍兴一带留有大量诗作,写及云门的就有“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杜甫(杜甫念念不忘少年越中之游,在给友人画中题诗时竟发出“貌得山僧似童子,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的浩叹。)、杜牧、宋之问(初唐诗人宋之问更开越中唐诗风流之先河)。、崔颢、方干(千)、灵澈、严维、秦系、元稹(zhěn)、刘长卿、韦应物、萧翼、王勃(永淳元年(692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率浙东诗人修锲于云门王子敬山亭,有《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王勃也许意犹未尽,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此后又有大历浙东唱和(57诗人))。、王维、贺知章、元微之、白天乐、梁萧等等,到了北宋云门依然为文人所重,宋代的文豪范仲淹、陆游、苏东坡、苏瞬钦、王安石等,南宋时更为一代诗宗陆游的少年读书处。陆游在多处诗中提及云门,撰有云门《寿圣院记》。辛弃疾曾任浙东刺史,从云门后登秦望山。写下《 》。 明代的开国军师刘基(刘伯温)(明代刘伯温曾在云门居住多日,留有大量诗作。《游云门记》《自云峰深居过普济清远楼记》、《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深居精舍记》、《活水源记》便作于此)。、徐渭、陈洪绶(明亡后,陈洪授、祁豸佳等十人出家云门寺,结成十子社)。、董其昌、张元忭(明代状元张元忭缉有《云门志略》五卷。)、刘宗周等他们经美丽的若耶溪,来到这块佛坛和书坛的胜地,云门寺。《钱起、杜甫、孙逖、李褒、李弥逊、虞集、金涓、王思任等》并留下了不少相关赞美云门寺的不朽诗文、词句。云门寺僧特在寺前建立牌林,留下这些大诗人的佳作,名曰:“丽句亭”。如唐朝王勃写的《修禊(xì )云门献之山亭序》、唐梁萧的《游云门寺诗序》、唐宋之问的《游云门寺》、宋邓牧的《自陶山游云门记》、宋陆游的《寿圣院记》、元允若辑之《云门集》、元虞集的《云门广孝寺记》、明刘基的《游云门记》、明陆梦龙的《云门寺记》等等。 云门寺唐时,便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杜甫的“若耶溪云门寺、青鞋布袜从此始”。就已成为千古绝唱。据初略统计《全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