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公园

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北郊的黄河之滨,南依岳山,北抵黄河,西起荥阳市牛口峪,东至黄河二桥,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西望秦川,东连齐鲁,北抵京津,南达湘鄂,扼东西之要冲,控南北之咽喉。地质结构独特,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黄土、黄河不但孕育了一个黄皮肤的民族,也孕育了一个和黄河一样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周围,有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有反映汉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冶铁技术的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有反映仰韶文化时期我国早期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北郊田村西山遗址,有古代水路交通枢纽鸿沟遗址,有清朝雍正皇帝为祭河神而修建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嘉应观,有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黄河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灿若群星,自然风貌中原独秀。位于现黄河风景名胜上游的赵下峪、桃花峪、古柏嘴等三条代表性的第四季黄土地层剖面,具有国际、国内的对比意义,尤其是晚更新世马兰黄土的厚度堪称世界之最,有其特殊的科学意义,更具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优美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是研究东亚变迁,青藏高原形成、华夏文明历史与黄河形成演变的重要结节点,地学价值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2005年8月16日,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第四次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上,由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郑州市政府推荐申报的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以100.71的高分名列第三,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地质公园这个大家庭新的一员。从此,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利用掀开了新的一页。
  严格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加快地质公园建设步伐
  中共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世显
  2005年8月16日,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以100.71的高分在全国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名列第三,成为地质公园这个大家庭新的一员,这是郑州继嵩山成功申报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后,又一个地质公园的诞生,它标志着郑州地质文化和地质旅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地质公园成功申报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完善地质公园配套设施,丰富地质公园文化内涵,加快地质公园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开园。为此,黄河风景名胜区积极筹措资金,科学规划,规范施工,稳步推进公园建设。截至目前,景区已完成前期基础设施投资3000余万元,对道路、游步道、照明、水电、喷灌、停车场、绿化等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进一步改善了旅游环境,提高了景观档次。同时,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及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对地质博物馆进行了规划设计,并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1520万元兴建博物馆,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当中,有望于今年年底实现公园开园。
  在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相统一的原则,才能真正把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地质与文化完美统一的精品。
  一、坚持政府主导是搞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关键
  地质公园是以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为基点,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建立地质公园的宗旨就是在加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同时,通过科学的开发和建设,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当地文化挖掘的新领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而做好此项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不论是在公园的申报上,还是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上都起着主导作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在申报过程中,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申报材料、申报光盘等一系列资料,都经过了省国土厅的严格把关;同时,在一些专业问题上,省厅还积极帮助联系专家给予帮助和解决。在公园的建设当中,省厅领导多次到景区给予指导,督促景区严格按照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制定和严格执行地质遗迹保护法规,加快旅游基础施设建设,收集和发布地质遗迹保护信息等工作上,单单依靠某一个单位或几个公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大对地质公园事业主导的作用,以促进该项事业健康的发展。
  二、坚持科学规划是搞好地质公园的前提地质公园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性公园,并发挥其多功能作用。因此,科学的制定公园规划,对于有效地保护、利用和开发地质遗迹资源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邀请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对公园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并进一步划定了实施阶段。目前,正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分步骤进行公园的建设。
  三、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统一是搞好地质公园的核心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的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建立地质公园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地质公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同时,可以根据地质遗迹的特点,营造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仅仅保护是消极的,随意开发是野蛮的,必须严格地做到保护与开发有机的统一,才能确保地质公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在公园的开发、建设上,牢固树立“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观念,采用科学的手段,严格贯彻地质公园保护的政策,加强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积极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周边居民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以达到全社会重视、全民保护、全方位综合开发利用的目的。
  四、“以园养园”是加快地质公园事业的必由之路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建园伊始,就坚持走“以园养园”的路子,积极探索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管理、经营、发展的新途径。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上,通过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地质公园硬件设施,完善公园服务体系,提高公园服务质量。自地质公园成功申报后,公园的旅游收入较往年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品牌效益初步显现。公园将这些旅游收入又用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公园的开发,从而使公园基本进入了良性循环之中。
  在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广泛宣传地质遗迹的保护,动员全社会呵护我们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福及子孙,意义重大。我们坚信,在省国土资源厅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一定能把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经营好,从而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文化河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保护环境福及子孙的文化工程
  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和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与黄河朝夕相伴的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50个地(市),317个县(区),总人口8742.2万,农业人口6907.7万。全区总面积64.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年平均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共同致富奔小康,是摆在全国社会面前的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地处中原河南省会郑州的这段黄河和黄土高原的余脉,以其独特的“悬河”气势、高原风貌,引起国内外地质遗迹学专家的广泛关注。黄河九曲十八弯,从这里奔流到海,创造了黄淮大平原。黄土高坡横亘千里,到这里戛然而止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8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