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遗址公园
木塔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曾经见证隋唐鼎盛的著名寺院历经坎坷,最终遭到破坏,淹没于城市的发展中。如今,随着木塔寺遗址公园的建成,依稀看到了它昔日的风采。而这,也提升了西安高新区整体环境和文化品位。 建公园
重现当日辉煌风采
木塔寺,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宏伟。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诸多佛寺中一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称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废毁,只有木塔仅存。清朝康熙年间,又进行过两次修复,并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该寺经过多次人为和自然破坏,寺内建筑和木塔均已无存。目前仅存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东西偏殿和法堂等几处遗迹。
2009年9月,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在原木塔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木塔寺遗址公园。项目用地中尚留存的遗址包括大殿基址和山门遗址,殿基线左右列植的两株古龙爪槐,寺址北端雕花青砖砌筑的窑洞式建筑。沿东西方向各有一个木塔遗址,为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当年的位置,但木塔已经不复存在。
木塔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高新区一期和二次创业区交汇处,北临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东依太白南路,公园一期占地6.7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5.5万平方米,硬质铺装1.3万平方米,水面积5020平方米。项目四周路网环绕,是高新区六大动脉的集中之地,是西安市及高新区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资金总投入近5000万元,工期日期为2009年7月至2009年11月。
遗址保护
与环境营造相融合
木塔寺遗址公园定位是带有遗址保护性质的现代中式园林,在遗址保护措施上严格控制地面建筑物。在临近遗址5米的区域为重点保护范围,在临近遗址1米的区域设游览隔离区;根据陕西省古建研究院关于对《木塔寺遗址公园东广场地宫发掘保护意见》的内容,对已经发掘的地宫遗址采用展示的手法,其他遗迹采用回填保护的措施。
在考虑到高新区区域特点的同时反映传统文化的精髓。公园在主体上以传统园林为表现形式,增加了许多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元素,最终形成了现代寺观园林的核心理念。公园整体以“大绿”为核心,以遗址保护、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泉石竹树养心”为指导思想。在绿化上进行扩展和丰富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设计理念。
公园总体布局以两轴为核心,以两区为辅。两轴即东西文化保护轴,南北历史发展轴。两区为北入口广场雪松林区及湖景园林区。
公园在建设中,在南北历史发展轴线大量种植了各色品种的玉兰形成颇具特色的玉兰林带,“看樱花去青龙寺,赏玉兰游木塔寺”。山门遗址的南北侧增加了镜面水池和连通东西的景观桥,其上设计了高4米的大型汉白玉荷花雕塑与南侧莲台形成了历史上庄严寺“步护千叶之莲,鸣自响之钟”的意境。
东西文化保护轴上以东入口广场为起点,在轴线东端设置了一尊高4米的汉白玉雕刻的龙形印章以彰显木塔寺当年皇家寺院的尊贵地位,强化公园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原木塔遗址的基础上,恢复建设了约2米高的塔建筑基础和一层木塔结构,象征意念性地表现出当时木塔建筑的恢弘。塔基处理采用跌水的形式丰富了景观空间,形成了与游人的互动。西侧轴线地面上以投影形式在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的方法形成塔的平面造型,让游人在游览的同时感受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新的演义。
东西文化保护轴西段,设置有六座以唐代著名诗人描写木塔寺诗句为内容的大型书法浮雕,营造出强烈的文化艺术氛围。在轴线西端以传统建筑元素———“塔刹”为主题设置了高4米的石雕艺术品,与轴线东端的木塔建筑结构相互呼应,以现代元素诠释古老盛景。
公园北入口广场区,密植大规格的雪松形成面积11000㎡的雪松林,以达到古松蔽日,满目苍翠的景观效果。同时在北广场以建筑元素———“铺首”造型采用石雕艺术与公园铭牌相结合的方式,使抽象与写实相融合,突出了现代唐风特色。同时北广场的西侧增加了机动车停车场,以方便统一管理,形成人车分流。
湖景园林区,以约5000平方米的湖面为中心,形成园因湖而活,湖因园而灵的景观效果。湖景区大量引植了具有历史沧桑感的老柳树,以体现对木塔寺历史的怀古。在湖西岸修建了实木结构的回廊,给游人提供观赏美景、亲水娱乐的场所。
快速推进
争创全国建设典范
在木塔寺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景区工程由遗址保护、旧建筑拆除、地面平整、水电隐蔽、湖面开掘、绿化工程及艺术品设施等若干方面组成。遗址保护方面根据西安市文物局对园区文物普探,及发掘出唐代夯墙、宋代地宫等遗迹,对已有的山门遗址,偏殿遗址分别进行了保护计划,并计划在下一阶段实施保护。绿化方面,由于园区内已有多种乔灌木所以在绿化建设时,充分加以保护和利用原有绿化资源,同时因地制宜密植大量的乔灌木,形成绿荫大树种为组团,以特色小景为点缀的新中式绿化风格。在功能上遮阳庇荫建设更好的树下空间,在景观上大开大合形成多姿多彩的绿化效果。在文化上以唐代元素为点缀,暗喻千年古寺的苍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艺术品角度,诠释了佛教文化和诗歌、书法、雕刻的新理念。
在木塔寺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各方面协调统一,创一流景区,争全国的建设典范,克服多种困难如期完工。
结合西安市整体规划建设部署,高新区整体规划及建设计划,以及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自身的特点,公园建设方案提出“整体设计规划,分部实施建设”的建设思路。即以西至唐延路的规划城市道路为界,将场地划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为一期建设用地范围,南区为二期建设用地范围。并结合整体规划提出“两步走”的实施计划。
第一步即在2009年度,在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完成四边为西至唐延路、东、南至规划路、北至科技六路范围的北区一期木塔寺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使该范围在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坚持“以改为主,改建结合”的方针,形成遗址保护区、建成区和新建区形成和谐共生的面貌。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如期建成,并对外开放。
第二步即在2010年度,完成四边为西至唐延路、东、北至规划路、南至科技八路范围的南区二期木塔寺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该范围的建设坚持整体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结合特定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新区独特的城市特色和文化特点,并与北区相映成辉。
四大公园聚集
高新区生活环境再次跃升
西安高新区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作为建设定位,要求建设标准首先在硬件上达到国际一流,并在建设过程中及时调整总体规划,使高新区的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环境更优美,成为交通便捷、居住宜人、生态环保、自然和谐、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的科技新城。
在木塔寺遗址公园建成后,环绕其周边的还有唐城墙遗址公园、新纪元公园、永阳公园,这样高新区内就形成了四大公园聚集呈现的格局。这些公园全部是免费对外开放,对高新区人居生活和投资环境的提升作用明显。
此外,高新区在建设中,一直最求高品质的文化内涵,唐城墙遗址公园、木塔寺遗址公园的建设都是高新区着力营造良好历史文化的见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把高新区营造为中西部环境最优美的绿色园区、最适宜商务办公
重现当日辉煌风采
木塔寺,隋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的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高三百三十尺(约97米),周长120步(约176米),气势宏伟。由于两寺在长安城的诸多佛寺中一直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香火隆重,所以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中,被明令保护,免遭焚毁。公元852年,大庄严寺改称圣寿寺。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时,和长安城同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经宋、元、明时期多次修葺,但到明朝末年,又遭废毁,只有木塔仅存。清朝康熙年间,又进行过两次修复,并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该寺经过多次人为和自然破坏,寺内建筑和木塔均已无存。目前仅存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东西偏殿和法堂等几处遗迹。
2009年9月,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在原木塔寺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木塔寺遗址公园。项目用地中尚留存的遗址包括大殿基址和山门遗址,殿基线左右列植的两株古龙爪槐,寺址北端雕花青砖砌筑的窑洞式建筑。沿东西方向各有一个木塔遗址,为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当年的位置,但木塔已经不复存在。
木塔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高新区一期和二次创业区交汇处,北临科技六路,南靠科技八路,西接唐延路,东依太白南路,公园一期占地6.7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5.5万平方米,硬质铺装1.3万平方米,水面积5020平方米。项目四周路网环绕,是高新区六大动脉的集中之地,是西安市及高新区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资金总投入近5000万元,工期日期为2009年7月至2009年11月。
遗址保护
与环境营造相融合
木塔寺遗址公园定位是带有遗址保护性质的现代中式园林,在遗址保护措施上严格控制地面建筑物。在临近遗址5米的区域为重点保护范围,在临近遗址1米的区域设游览隔离区;根据陕西省古建研究院关于对《木塔寺遗址公园东广场地宫发掘保护意见》的内容,对已经发掘的地宫遗址采用展示的手法,其他遗迹采用回填保护的措施。
在考虑到高新区区域特点的同时反映传统文化的精髓。公园在主体上以传统园林为表现形式,增加了许多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元素,最终形成了现代寺观园林的核心理念。公园整体以“大绿”为核心,以遗址保护、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泉石竹树养心”为指导思想。在绿化上进行扩展和丰富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设计理念。
公园总体布局以两轴为核心,以两区为辅。两轴即东西文化保护轴,南北历史发展轴。两区为北入口广场雪松林区及湖景园林区。
公园在建设中,在南北历史发展轴线大量种植了各色品种的玉兰形成颇具特色的玉兰林带,“看樱花去青龙寺,赏玉兰游木塔寺”。山门遗址的南北侧增加了镜面水池和连通东西的景观桥,其上设计了高4米的大型汉白玉荷花雕塑与南侧莲台形成了历史上庄严寺“步护千叶之莲,鸣自响之钟”的意境。
东西文化保护轴上以东入口广场为起点,在轴线东端设置了一尊高4米的汉白玉雕刻的龙形印章以彰显木塔寺当年皇家寺院的尊贵地位,强化公园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原木塔遗址的基础上,恢复建设了约2米高的塔建筑基础和一层木塔结构,象征意念性地表现出当时木塔建筑的恢弘。塔基处理采用跌水的形式丰富了景观空间,形成了与游人的互动。西侧轴线地面上以投影形式在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的方法形成塔的平面造型,让游人在游览的同时感受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新的演义。
东西文化保护轴西段,设置有六座以唐代著名诗人描写木塔寺诗句为内容的大型书法浮雕,营造出强烈的文化艺术氛围。在轴线西端以传统建筑元素———“塔刹”为主题设置了高4米的石雕艺术品,与轴线东端的木塔建筑结构相互呼应,以现代元素诠释古老盛景。
公园北入口广场区,密植大规格的雪松形成面积11000㎡的雪松林,以达到古松蔽日,满目苍翠的景观效果。同时在北广场以建筑元素———“铺首”造型采用石雕艺术与公园铭牌相结合的方式,使抽象与写实相融合,突出了现代唐风特色。同时北广场的西侧增加了机动车停车场,以方便统一管理,形成人车分流。
湖景园林区,以约5000平方米的湖面为中心,形成园因湖而活,湖因园而灵的景观效果。湖景区大量引植了具有历史沧桑感的老柳树,以体现对木塔寺历史的怀古。在湖西岸修建了实木结构的回廊,给游人提供观赏美景、亲水娱乐的场所。
快速推进
争创全国建设典范
在木塔寺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景区工程由遗址保护、旧建筑拆除、地面平整、水电隐蔽、湖面开掘、绿化工程及艺术品设施等若干方面组成。遗址保护方面根据西安市文物局对园区文物普探,及发掘出唐代夯墙、宋代地宫等遗迹,对已有的山门遗址,偏殿遗址分别进行了保护计划,并计划在下一阶段实施保护。绿化方面,由于园区内已有多种乔灌木所以在绿化建设时,充分加以保护和利用原有绿化资源,同时因地制宜密植大量的乔灌木,形成绿荫大树种为组团,以特色小景为点缀的新中式绿化风格。在功能上遮阳庇荫建设更好的树下空间,在景观上大开大合形成多姿多彩的绿化效果。在文化上以唐代元素为点缀,暗喻千年古寺的苍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艺术品角度,诠释了佛教文化和诗歌、书法、雕刻的新理念。
在木塔寺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各方面协调统一,创一流景区,争全国的建设典范,克服多种困难如期完工。
结合西安市整体规划建设部署,高新区整体规划及建设计划,以及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自身的特点,公园建设方案提出“整体设计规划,分部实施建设”的建设思路。即以西至唐延路的规划城市道路为界,将场地划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为一期建设用地范围,南区为二期建设用地范围。并结合整体规划提出“两步走”的实施计划。
第一步即在2009年度,在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完成四边为西至唐延路、东、南至规划路、北至科技六路范围的北区一期木塔寺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使该范围在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坚持“以改为主,改建结合”的方针,形成遗址保护区、建成区和新建区形成和谐共生的面貌。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如期建成,并对外开放。
第二步即在2010年度,完成四边为西至唐延路、东、北至规划路、南至科技八路范围的南区二期木塔寺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该范围的建设坚持整体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结合特定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新区独特的城市特色和文化特点,并与北区相映成辉。
四大公园聚集
高新区生活环境再次跃升
西安高新区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作为建设定位,要求建设标准首先在硬件上达到国际一流,并在建设过程中及时调整总体规划,使高新区的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环境更优美,成为交通便捷、居住宜人、生态环保、自然和谐、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的科技新城。
在木塔寺遗址公园建成后,环绕其周边的还有唐城墙遗址公园、新纪元公园、永阳公园,这样高新区内就形成了四大公园聚集呈现的格局。这些公园全部是免费对外开放,对高新区人居生活和投资环境的提升作用明显。
此外,高新区在建设中,一直最求高品质的文化内涵,唐城墙遗址公园、木塔寺遗址公园的建设都是高新区着力营造良好历史文化的见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把高新区营造为中西部环境最优美的绿色园区、最适宜商务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