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公园

天坛公园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西殿辟为接 待室,先后举办了红楼梦人物造像展,秦陵兵马俑人物造像展,乾隆皇帝与天 坛展,广西奇石展等展览
  6、祈谷坛
  祈谷坛、圜丘坛建成时间相差100多年,坛周围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异。祈谷坛周围主要是侧柏,圜丘坛则是桧柏。
  7、祭天礼仪馆(西配殿)
  祭天礼仪馆设在祈年殿西配殿内,馆内集中介绍了中国祭天礼仪的演变过程,重点展示了清代祭天大典的礼仪情况,包括祭天礼器、祭天程序等等,其中清乾隆十三年大驾卤簿图第一次展现了中国皇家最高仪仗的风貌,尤为精彩。
  8、皇乾殿
  皇乾殿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祈谷坛内壝外北侧,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蓝琉璃瓦庑殿顶,崇基石栏,殿前设月台,月台前方和左右出陛各八级。院内西侧有古稀门。檐下悬挂“皇乾殿”匾额为明朝嘉靖皇帝亲书。
  神乐署
  神乐署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乐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署。
  1、显佑殿
  显佑殿位于凝禧殿西侧,原是供奉道教玄武大帝的地方。明朝时期中和韶乐的协律郎、乐舞生主要由道士掌管。清乾隆年间将道士们驱逐出去,将神乐观改为神乐所,乾隆十九年定名为神乐署,显佑殿被弃用。现开辟为中国古代音乐人物纪念厅,以弘扬祖先在音乐史上的光辉业绩。
  2、凝禧殿
  天坛神乐署的正殿,原为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为歇山顶单檐古建筑,坐西向东,六楹五开间,东西向设穿堂门,殿内面积达600平方米。现开辟为“中和韶乐”展演区,举办古代祭祀乐舞展演,同时作为中和韶乐乐器钟、磬的主要展馆。
  斋宫
  1、钟楼
  钟楼位于斋宫外层东北角,绿琉璃瓦顶重檐歇山式,内悬明永乐年铸素面大钟一口。大典前,皇帝起驾出斋宫,开始鸣钟,到达祭坛则钟声止。
  2、斋宫
  斋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我国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
  3、无梁殿
  无梁殿即斋宫正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十三级,左右各十五级。月台上北侧有斋戒铜人亭,南侧有时辰亭,正面台阶中间为云纹浮雕丹陛。
  4、铜人亭
  铜人亭,位于斋宫无梁殿月台上北侧,石制四柱,四面砖券拱形,绿琉璃瓦方形攒尖顶,顶上设四方吞脊宝珠。高5.5米,方2米,构造精美。是斋戒时放置斋戒铜人的地方。.
  5、时辰亭
  时辰亭是一小型殿宇式石龛,下设一窄高石座。祭天大典开始前,由钦天监官员届时将时辰牌进于时辰亭,皇帝依所奏时辰,从容起驾出宫,临坛行礼。
  丹陛桥
  丹隘桥长 360 米宽 29 米,南北 走向,其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 地表逾 4.5 米,台面青砖海堤,白色 牙石镶边,是一座漫长的砖石混做平 台,史书称为海堤大道,因其下有两 孔涵洞而又被称为丹陆桥。有传说丹 腔桥得名于其仅西面有一座坡道,而 东面无任何阶梯,形成一面坡的布局 仿佛单臂一样,故戏称为单臂桥,后 人图吉利,取其谐音称为丹陆桥。丹 瞠桥南接圄丘成贞门,北接祈谷坛南砖门,将圄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了一条天坛的建筑轴线。丹隆桥平坦宽阔,桥面原为城砖海堤 ,1976 年改为平铺水泥方砖,中心 堤白石,石面稍稍凸起,略呈弧形。昔年举行祭典之时,其处为神舆行经之 道,故称神道,与祈谷坛南砖门中门及圄丘成贞门中门相接。神道左右为御道,是帝王祭天时所经之道,分别与 祈谷坛南砖门的左右门及圈丘成贞门 的左右门相通。
  1、具服台
  丹隆桥桥东有具服台,为皇帝祭祀前更换祭服之所,明永乐年间构大 祀殿时,曾建有具服殿,明嘉靖二十 四年 (1545 年 ), 嘉靖皇帝撤大祀殿。
  建大享殿时,撤具服殿,改建具服台。具服台为 砖石混做方形砖台,高逾 4 米,方广 18.6 米,面积逾 M0 余平方米。具服台南、北、东三面竖主 ? 以汉白玉栏板及出水摘首,西向设通道与丹陆桥 相通。具服台台面原为细攫城砖 ,1976 年改为平 { 铺水泥方砖。具服台中有突起的方形砖台,周边疆镶白色牙石。明清时期每届祀典前期由太常寺 官员在台上搭建更衣握次,以备皇帝更换祭服之 需,喔次为黄色幌帐,内置扫金版,其形如殿宇 一般,故又有小金殿之称
  2、鬼门关
  丹陆桥中部与具服台相邻为一孔东西向的拱形涵洞,俗称“鬼门关”, 是 联接祈谷坛东西两隅的通道。明清时天坛建有牺牲所专用于饲养祭祀用牺 牲,位于天坛外坛西南隅,而祈谷坛宰牲亭位于祈年殿的东面,七十二连房的 尽头,从前举行祭祀大典前,役人驱牲畜自牺牲所往宰牲亭,用于制作祭品,途中要经过丹隆桥,按中国古代的礼制,牲畜是不能从神道上经过的,故古人 在丹陆桥下建涵洞以使牲畜通过,因牲畜进了涵洞后即不能生还,所以这个涵 洞就被人戏称为 " 鬼门关 " 。原来涵洞西面的出口为曲尺形洞口上面有台阶 供人登临丹隆桥,涵洞东面的出口齐丹隆桥砖壁而设。 1971 年管理部门在涵 洞东面出口处增建了一座台阶,涵洞东面出口遂也改为曲尺形南向出口。涵洞 两侧墙壁尽为花岗岩,地面俱为砖石,阴冷潮湿,凉气沁人,确实让人有不寒 而栗之感。
  圜丘坛
  1、从位燎炉
  圜丘坛内壝东西棂星门外各设铁制燎炉两座,用于焚化祭祀“从位”陈设供品。东棂星门外北侧一炉为大明之神(日)专用,南侧一炉为各星辰神共用。
  2、望灯
  望灯位于圜丘坛外壝内西南,是祭祀时照明用的灯具,清代祭祀时有三座。每座望灯下以石砌望灯台和夹杆石固定,望灯杆高古尺九丈(28.8米),顶端有如意杆和滑轮,以控制望灯升降。旁以三根巨大木质戗杆支撑,望灯由无量杆悬挂。
  3、配位燎炉
  燎炉是用于焚化供品的铁炉,这里的八座燎炉位于燔柴炉东北方,分别焚化祭祀配位即清朝前八代皇帝神位前所陈放的供品。
  4、燔柴炉
  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5、圜丘坛宰牲亭
  宰牲亭为祭祀前准备牺牲之所,因牺牲是用木器击杀, 故又称打牲亭。 宰牲亭院在三库院东, 单独设垣, 其 北垣与三库院及神厨院齐, 唯南垣比 其余各院南垣稍退。垣门制度及墙垣与诸院同。宰牲亭院主要建筑为宰牲殿, 坐于月台上, 殿南向, 重檐歇山顶, 绿琉璃筒瓦, 殿面阔三间, 广 16 米, 进深 13.9 米。明间前檐设门, 次间设槛墙, 上 架格窗, 两山亦辟有窗。后檐墙接灶火间。前台明接月台, 南向有垂带踏跺。
  6、圜丘坛具服台
  圜丘南同样建有具服台,也是皇帝祭祀前用于更换祭服的场所!区别于丹陛桥上的具服台,圜丘旁侧的具服台上没有建筑,只是砖砌平台,位于圜
共6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9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