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喜一郎
丰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1894 11.06 - 1952 03.27):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日本汽车工业的先驱者
丰田喜一郎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缔造了丰田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他父亲的遗愿:生产“日本制造”的汽车。
丰田喜一郎出生于1895年,其父亲丰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纺织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发明狂”。
丰田佐吉为了发展自己的工厂,将长子丰田喜一郎送到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机械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丰田喜一郎来到父亲的“丰田纺织株式会社”当了一名机师。经过10年磨练,丰田喜一郎担任管技术的常务经理。然而,目光远大的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当他发现汽车能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时,预感到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决定将其人作为自己的比重事业,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1929年底,为了将纺织机专利卖给当时势力强大的普拉特公司,丰田佐吉派喜一郎前往英国全权代表自己签订契约。在国外,他除了完成父亲嘱托的任务以外,还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体验了英国的汽车交通,走访了英、美尤其是美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彻底弄清了欧美国家的汽车生产状况。这次国外之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坚定了他发展自己汽车事业的决心。
不久,丰田佐吉去世,临终前,他将儿子叫到眼前,给他留下了作为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我搞织布机,你搞汽车,你要和我一样,通过发明创造为国效力。”他还亲手将转让专利所获得的100万日元专利费交给儿子,作为汽车研究启动经费。当时,美国平均每四人拥有一辆汽车。丰田喜一郎作了这样的构想:如果国内每10人拥有一辆汽车的话,1亿日本人需要1000万辆;按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10年计算,每年需要新100万辆;这是一个十分令人神往的巨大市场。当然,他所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日本已达到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水平,而且还有大量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国。其汽车总产量多年以前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王国。
丰田佐吉去世以后,公司总裁的职位由丰田喜一郎的妹夫(丰田佐吉的上门女婿)丰田利三郎担任。尽管利三郎是一们见识广博的企业家,但却自命清高,脾气暴躁,与丰田喜一郎在许多问题上“政见不同”。1933年,在丰田喜一郎的一再要求下,他免费同意公司设立汽车部,并将一间仓库的一角划作汽车研制的地点。丰田喜一郎以此为基地,于当年4月购回一台美国“雪佛莱”汽车发动机进行反复拆装、研究、分析、测绘。在研究这台发动机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指导日后公司发展战略的认识观点:“贫穷的日本需要更为全家的汽车。生产廉价汽车是我的责任。”1933年9月,他着手试制汽车发动机,拉开了汽车生产的序幕。1934年,他托人从国外购回一辆德国产的DKW前轮驱动汽车,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于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辆“丰田GI”牌汽车。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购买了约180公顷土地,积极准备创建汽车厂。丰田喜一郎这一系列举动使利三郎十分不满,作为上门女婿,他认为能够守住岳父留下的家业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再加上当时许多人认为从事汽车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不支持大舅子哥搞汽车。而丰田喜一郎则不同,他认为厂子是自家的,自己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加之父亲要他搞汽车的遗言不时地回响在耳边,所以他非要从事大规模的汽车生产不可。两人在意见如此对立的情况下,只好分手单干。
于是,利三郎同意丰田喜一郎于1937年8月27日另立门户成立“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地址在爱知县举田町,创业资金为1200万日元,拥有职员300多人。丰田汽车公司刚刚成立,马上就遇上了一场几乎使其倒闭的危机。当时,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尽管总厂的兴建,设备的引进、原材料的采购等急需大量的资金,但市面上银根奇缺,借贷无门,而此时初期的投资已经消耗殆尽,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侵华战争爆发了,丰田公司与其他许多生产厂家一道被纳入了战时军需工业品的生产轨道,陆军将其所有库存货车一次购光,这才使其摆脱了危机。
丰田喜一郎颇有战略家的眼光,他自一开始组织汽车生产就注意到了从基础工业入手着眼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材料工业、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业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为汽车的大批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日本人称他是“日本大批量汽车生产之父”。他十分清楚,汽车生产所涉及到的相关产业较多,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质量,其中以材料和机器制造两个行业的影响最大。这一点,早在试制发动机时,他就有所体会了:利用美国进口的钢生产齿轮,每天可以比较轻松地生产30件;而用日本自己生产的钢生产齿轮,每天则只能生产12件。如果想为提高产量而增加机床转速,又会损坏机器夹具。为增加产量,只有添加设备、多雇职员,但这样又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为解决此矛盾,他一面向日本政府提出发展材料和机器制造两个行业的建议,一面在自己的公司里着手开发炼钢和机器制造。
丰田喜一郎对汽车工业的另一项重大贡献在对生产体现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方面。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生产,他在自己的企业中进行了一系列试点。首先,他将全公司的工厂结构进行了调整:将新川工厂改为爱知钢铁公司;将机床生产部必为丰田机械公司;将新川工厂改为爱新精密机械公司;将车身部改为丰田车身公司;将电气安装部改为日本电气安装公司。经过调整公司实现了自身结构的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改变了大一统的混乱生产格局,使公司的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其次,他将工厂内部的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适合于专业化生产。他以汽车总装厂为中心,把社会上零散的零部件厂组织起来,有计划地把自己的生产需要同他们的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外部订货的方法,实行零部件生产的扩散。他将组装汽车所用到的所有零部件分为内制品和外购品两大类,其中,内制品又分为内部制造件(技术难度大,进货价格高者)和准内部制造件,外购品分为一般外部订货(一般商务就可生产)、特殊订货(需要给予技术指导或需要使用特殊设备的零部件)、专门订货(只有使用专门设备才能加工的零部件)三种。再次,他创出了后来风靡全球的“丰田生产方式”。按照传统做法,汽车生产从铸件一半成品都要先入库,需要时再取货、加工,加工好的零部件每天也要依工厂生产需要办理入库、出库。按照这一程序动作,无形之中加大了库存。丰田喜一郎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的整批生产方式改为弹性生产方式。按照他的模式组织生产,工人和工厂都可得到好处:工人“每天只做必要的工作量”即可,早做完者早下班,做不完者可加班;工厂无需设置存货仓库,无需占用大量周转资金,许多外购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装车卖出了。他为推广这一生产方式而喊出的“恰好赶上”口号,经后来的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进一步发展之后,成为完善的“丰田生产方式”。今天,“丰田生产方式”已超越国别、行业而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先进经验。
1952年3月27日,丰田喜一郎患脑溢血去世,终年57岁。
·1894年11月6日生于静冈县敷知郡吉津村。
·1917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
·1920年毕业,旋即入丰田纺织公司从事纺织机的研究开发。
·1921年7月至1922年5月赴欧美考察。
·1922年与田二十子女士结婚。
·1926年设立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就任常务董事。
·1929年9月至1930年3月去欧美出差。
·1931年试制成功4马力小型汽车发动机。
·1933年9月在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内设立汽车部。
·1934年决定购置举母工厂用地,同年造出第一台A型发动机。
·1935年造出A1型轿车样车,还造出G1型卡车。
·1
丰田喜一郎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缔造了丰田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他父亲的遗愿:生产“日本制造”的汽车。
丰田喜一郎生平简介
丰田喜一郎出生于1895年,其父亲丰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纺织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发明狂”。丰田佐吉为了发展自己的工厂,将长子丰田喜一郎送到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机械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丰田喜一郎来到父亲的“丰田纺织株式会社”当了一名机师。经过10年磨练,丰田喜一郎担任管技术的常务经理。然而,目光远大的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当他发现汽车能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时,预感到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决定将其人作为自己的比重事业,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1929年底,为了将纺织机专利卖给当时势力强大的普拉特公司,丰田佐吉派喜一郎前往英国全权代表自己签订契约。在国外,他除了完成父亲嘱托的任务以外,还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体验了英国的汽车交通,走访了英、美尤其是美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彻底弄清了欧美国家的汽车生产状况。这次国外之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坚定了他发展自己汽车事业的决心。
不久,丰田佐吉去世,临终前,他将儿子叫到眼前,给他留下了作为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我搞织布机,你搞汽车,你要和我一样,通过发明创造为国效力。”他还亲手将转让专利所获得的100万日元专利费交给儿子,作为汽车研究启动经费。当时,美国平均每四人拥有一辆汽车。丰田喜一郎作了这样的构想:如果国内每10人拥有一辆汽车的话,1亿日本人需要1000万辆;按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10年计算,每年需要新100万辆;这是一个十分令人神往的巨大市场。当然,他所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日本已达到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水平,而且还有大量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国。其汽车总产量多年以前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王国。
丰田佐吉去世以后,公司总裁的职位由丰田喜一郎的妹夫(丰田佐吉的上门女婿)丰田利三郎担任。尽管利三郎是一们见识广博的企业家,但却自命清高,脾气暴躁,与丰田喜一郎在许多问题上“政见不同”。1933年,在丰田喜一郎的一再要求下,他免费同意公司设立汽车部,并将一间仓库的一角划作汽车研制的地点。丰田喜一郎以此为基地,于当年4月购回一台美国“雪佛莱”汽车发动机进行反复拆装、研究、分析、测绘。在研究这台发动机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指导日后公司发展战略的认识观点:“贫穷的日本需要更为全家的汽车。生产廉价汽车是我的责任。”1933年9月,他着手试制汽车发动机,拉开了汽车生产的序幕。1934年,他托人从国外购回一辆德国产的DKW前轮驱动汽车,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于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辆“丰田GI”牌汽车。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购买了约180公顷土地,积极准备创建汽车厂。丰田喜一郎这一系列举动使利三郎十分不满,作为上门女婿,他认为能够守住岳父留下的家业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再加上当时许多人认为从事汽车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不支持大舅子哥搞汽车。而丰田喜一郎则不同,他认为厂子是自家的,自己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加之父亲要他搞汽车的遗言不时地回响在耳边,所以他非要从事大规模的汽车生产不可。两人在意见如此对立的情况下,只好分手单干。
于是,利三郎同意丰田喜一郎于1937年8月27日另立门户成立“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地址在爱知县举田町,创业资金为1200万日元,拥有职员300多人。丰田汽车公司刚刚成立,马上就遇上了一场几乎使其倒闭的危机。当时,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尽管总厂的兴建,设备的引进、原材料的采购等急需大量的资金,但市面上银根奇缺,借贷无门,而此时初期的投资已经消耗殆尽,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侵华战争爆发了,丰田公司与其他许多生产厂家一道被纳入了战时军需工业品的生产轨道,陆军将其所有库存货车一次购光,这才使其摆脱了危机。
丰田喜一郎颇有战略家的眼光,他自一开始组织汽车生产就注意到了从基础工业入手着眼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材料工业、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业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为汽车的大批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日本人称他是“日本大批量汽车生产之父”。他十分清楚,汽车生产所涉及到的相关产业较多,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质量,其中以材料和机器制造两个行业的影响最大。这一点,早在试制发动机时,他就有所体会了:利用美国进口的钢生产齿轮,每天可以比较轻松地生产30件;而用日本自己生产的钢生产齿轮,每天则只能生产12件。如果想为提高产量而增加机床转速,又会损坏机器夹具。为增加产量,只有添加设备、多雇职员,但这样又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为解决此矛盾,他一面向日本政府提出发展材料和机器制造两个行业的建议,一面在自己的公司里着手开发炼钢和机器制造。
丰田喜一郎对汽车工业的另一项重大贡献在对生产体现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方面。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生产,他在自己的企业中进行了一系列试点。首先,他将全公司的工厂结构进行了调整:将新川工厂改为爱知钢铁公司;将机床生产部必为丰田机械公司;将新川工厂改为爱新精密机械公司;将车身部改为丰田车身公司;将电气安装部改为日本电气安装公司。经过调整公司实现了自身结构的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改变了大一统的混乱生产格局,使公司的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其次,他将工厂内部的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其适合于专业化生产。他以汽车总装厂为中心,把社会上零散的零部件厂组织起来,有计划地把自己的生产需要同他们的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外部订货的方法,实行零部件生产的扩散。他将组装汽车所用到的所有零部件分为内制品和外购品两大类,其中,内制品又分为内部制造件(技术难度大,进货价格高者)和准内部制造件,外购品分为一般外部订货(一般商务就可生产)、特殊订货(需要给予技术指导或需要使用特殊设备的零部件)、专门订货(只有使用专门设备才能加工的零部件)三种。再次,他创出了后来风靡全球的“丰田生产方式”。按照传统做法,汽车生产从铸件一半成品都要先入库,需要时再取货、加工,加工好的零部件每天也要依工厂生产需要办理入库、出库。按照这一程序动作,无形之中加大了库存。丰田喜一郎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传统的整批生产方式改为弹性生产方式。按照他的模式组织生产,工人和工厂都可得到好处:工人“每天只做必要的工作量”即可,早做完者早下班,做不完者可加班;工厂无需设置存货仓库,无需占用大量周转资金,许多外购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装车卖出了。他为推广这一生产方式而喊出的“恰好赶上”口号,经后来的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进一步发展之后,成为完善的“丰田生产方式”。今天,“丰田生产方式”已超越国别、行业而成为世界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先进经验。
1952年3月27日,丰田喜一郎患脑溢血去世,终年57岁。
丰田喜一郎大事年表
·1894年11月6日生于静冈县敷知郡吉津村。 ·1917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
·1920年毕业,旋即入丰田纺织公司从事纺织机的研究开发。
·1921年7月至1922年5月赴欧美考察。
·1922年与田二十子女士结婚。
·1926年设立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就任常务董事。
·1929年9月至1930年3月去欧美出差。
·1931年试制成功4马力小型汽车发动机。
·1933年9月在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内设立汽车部。
·1934年决定购置举母工厂用地,同年造出第一台A型发动机。
·1935年造出A1型轿车样车,还造出G1型卡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