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纪念馆
赵一曼纪念馆是介绍中国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事迹的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创办于1959年5月,原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事迹陈列室。
【纪念馆概况】
纪念馆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设有展室3个,陈列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宋庆龄、陈毅等人的题词,赵一曼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以及赵一曼在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还收藏了有关赵一曼烈士的实物171件,照片706幅,各类文献资料、题词等200余件,其中一级品10件。
纪念馆内共设有三个展厅和一个宜宾地方党史陈列室。
第一展厅陈列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及赵一曼烈士的大事年表、生平简介;
第二展厅介绍赵一曼从一个大家闺秀演变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
第三展厅介绍赵一曼在东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及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
馆前树有赵一曼的汉白玉雕像,馆内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陈列反映了赵一曼成长经过和她在东北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特别是在抗日联军中英勇战斗的业绩和临难时的英雄气概。
人物简介
姓 名: 赵一曼
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籍 贯: 四川省宜宾
生 卒: 1905—1936
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抗日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郭沫若送诗
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指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烈士的晚辈校友之子杨将军曾题诗纪念:
家母有师姐,宜宾曾入学。
尚志无此妹,神州有斯杰。
黄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临刑告独子,芳华意何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宜宾建立了赵一曼纪念馆。
红枪白马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 白马”的妇女,其实并非超人,而是 当时革命洪流中推出的弄潮儿。
赵一曼在珠河游击区时,伪满的哈尔滨报纸刊登了题为《共匪女头领赵一曼,红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的报道,尽管有很多污蔑不实之辞,却也把她说得神乎其神。其实,赵一曼从外貌看是个消瘦且病弱的女子,只是革命时代赋予她无比坚强的意志。
留给儿子的遗书
对日寇横眉冷对,留给儿子的遗书充满感情、催人泪下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赵一曼牺牲之前,最想念的是自己的儿子赵掖贤。临产的时候,她正在宜昌做地下工作,把孩子生在一个陌生好心妇女的半间砖房中。在往上海找党组织的途中,她身无分文,背着孩子一路讨饭,受尽了千辛万苦,几乎在上海街头把孩子卖掉。赵一曼临刑前一天,给“宁儿”写了一封遗书,读来催人泪下——“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滨江述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纪念馆概况】
纪念馆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设有展室3个,陈列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宋庆龄、陈毅等人的题词,赵一曼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以及赵一曼在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还收藏了有关赵一曼烈士的实物171件,照片706幅,各类文献资料、题词等200余件,其中一级品10件。
纪念馆内共设有三个展厅和一个宜宾地方党史陈列室。
第一展厅陈列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及赵一曼烈士的大事年表、生平简介;
第二展厅介绍赵一曼从一个大家闺秀演变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
第三展厅介绍赵一曼在东北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光辉业绩及被俘后英勇就义的悲壮情景。
馆前树有赵一曼的汉白玉雕像,馆内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陈列反映了赵一曼成长经过和她在东北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特别是在抗日联军中英勇战斗的业绩和临难时的英雄气概。
人物简介
姓 名: 赵一曼
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籍 贯: 四川省宜宾
生 卒: 1905—1936
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抗日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郭沫若送诗
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指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烈士的晚辈校友之子杨将军曾题诗纪念:
家母有师姐,宜宾曾入学。
尚志无此妹,神州有斯杰。
黄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临刑告独子,芳华意何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宜宾建立了赵一曼纪念馆。
红枪白马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 白马”的妇女,其实并非超人,而是 当时革命洪流中推出的弄潮儿。
赵一曼在珠河游击区时,伪满的哈尔滨报纸刊登了题为《共匪女头领赵一曼,红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的报道,尽管有很多污蔑不实之辞,却也把她说得神乎其神。其实,赵一曼从外貌看是个消瘦且病弱的女子,只是革命时代赋予她无比坚强的意志。
留给儿子的遗书
对日寇横眉冷对,留给儿子的遗书充满感情、催人泪下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赵一曼牺牲之前,最想念的是自己的儿子赵掖贤。临产的时候,她正在宜昌做地下工作,把孩子生在一个陌生好心妇女的半间砖房中。在往上海找党组织的途中,她身无分文,背着孩子一路讨饭,受尽了千辛万苦,几乎在上海街头把孩子卖掉。赵一曼临刑前一天,给“宁儿”写了一封遗书,读来催人泪下——“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滨江述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上一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03-18 ]
下一篇: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及纪念馆[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