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纪念馆
王士禛纪念馆坐落在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馆址忠勤祠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为纪念王渔洋 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四百余年。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王士禛纪念馆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九日建馆并对外开放,一九九二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定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一九九八年公布为首批“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00二年十月荣获“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王士禛纪念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分东西主跨两院,设七个展室和石刻室。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刻石一百八十五块。有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虞世南等历代名家的集字刻石,还有明代董其昌、邢侗等著名书法家的真迹刻石。可以说囊括了自汉代至明以来的所有书法大家的作品,可谓“琳琅满目,海内知名”。王渔洋生平展室,展出王渔洋诗文著述、手稿、印章、康熙帝御赐王渔洋的“信古斋”、“湘竹金扇”“圣旨”等珍品的照片。从“家学渊源”、“秋柳结社”、“扬州征集”“蜀道驿程”
“刑部任上”“一代文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王渔洋历仕及诗文的一生,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提供了详实、直观的资料。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中陈列,供游人观赏。
王士禛纪念馆十几年来,成功举办了“桓台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和全国、省、市级王渔洋学术讨论会四次,共收集论文160余篇,先后出版《王渔洋研究论集》、《桓台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王渔洋诗友录》、电视剧本《王渔洋》等10余种著述计150多万字。
王士禛纪念馆所辖忠勤祠、渔洋祠、渔洋墓、四世宫保坊等,每年接待游客约五万人次,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国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
新城王氏一门英才辈出。除王士禛外,他的先人王重光、王象晋、王象乾,他们兄弟王士禄、王士祜等,皆名重一时,都是中国文化历史名人。他们为官清正廉洁,政绩突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重光(1502——1558)自廷宣,号泺川,王麟次子。明嘉靖十六年举人。嘉靖二十一年进士。由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主持九江关税,不贪一钱一物。后守卫大同,不附权贵,平凡宽狱。调守上谷,上奏章《陈述机宜十二条》,都重款要。因忤逆阉党刘瑾,调任贵州左参议,分守贵宁、安平二道,奉命平息叛乱。他单骑入苗寨谕降,归附者3万余众。时值北京重修三殿,遂在贵州一带采办大木。因亲历险危,调查勘采,茹瘴饮岚,劳瘁而死。嘉靖皇帝赠“忠勤可悯”匾额,贵州士民公举入布政司名宦祠,于永宁县立忠勤祠,其后人亦在新城立忠勤祠纪念。
王之垣(1527——1604)字尔式,小字承志,号见峰,嘉靖三十七年戊午举人,壬戌(1562年)进士。重光次子。授推官,仕至户部左侍郎。正色立朝,事上接下,皆以诚相待,有古大臣之风。事详《明史》《新城县志》。
王象乾(1546——1630)字字阔,号霁宇,之垣长子。明隆庆四年亚元举人,连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多年镇守蓟辽,声震九边。因治军有方,83岁时,明廷以特旨起用,行边视师。死后赠太师,《明史》有传。
王象晋(1561——1653)字字进,一字康侯,号康宇,之垣三子。明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考选,升任翰林、御史等职。当时,魏忠贤阉党之祸炽盛。他与兄王象乾(兵部尚书)都是东林党人,阉党丌诗教、韩浚等力图拉拢他俩入伙,许诺可升官发财。王象晋断然拒绝,遂触怒阉党,被迫害辞职归里。数年后,王象晋被起复任职,历授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等职。在河南期间,兰陵王的母亲刘氏仗势诬陷许州50多名儒生,经王象晋慎重调查,确认儒生冤案,驳回兰陵王母的诬告。兰陵王在郡县骄纵跋扈仗势欺人的行为有所收敛。当地百姓称赞王象晋为政公平。
王象晋为人宽厚,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仕途中受阉党迫害,他辞官归里。晚年优游林下,从事园艺和医药的研究和著述。自号“明农隐士”,甘为农圃,有时到田间做些轻微劳动,询问老农种植经验。经常教育子孙不要矜夸门户,努力做好功课,多做好事。他一生著述颇多,有《二如堂群芳谱》28卷,《赐闲堂集》20卷,《清寤斋心赏编》,《剪梧载笔》《秦张诗余合壁》等行世。
王士禄(1625——1673)字子底,号西樵,渔洋伯兄。清顺治十二年进士,初官莱州教谕,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学力深厚,擅长诗文,爱好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与三弟王士祜、四弟王士禛以文名传世,时称“三王”。著有《十笏草堂集》、《王考功集》、《表余堂集》、《辛甲集》、《上浮集》,与王士禛合著《燃脂集》百余卷。载《四库全书存目》。王士禄因丧母过于悲伤,后病逝于新城故里,时年49岁。
王渔洋祠堂
王渔洋祠位于新城西南隅,即西城别墅西南部院落,是王氏家族为纪念王士禛而建的祠堂,俗称“渔洋祠”。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王士禛任刑部尚书时,已是71岁高龄了。此一时期,皇权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康熙得知王士禛于废太子理密亲王酬唱,非常生气,以王五一案失出为由,降王士禛三级调用。九月,左都御史舒辂又因王五一案启奏康熙,司官委咎于堂官,满堂官又委咎于汉唐官,王士禛被革职归田。
王士禛回归新城故里后,专心著述,并致力于诗文集的整理,不以一字通朝贵。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王士禛已病重卧床,康熙又念起他的人品与才学,降旨复王士禛刑部尚书职王士禛因病辞谢。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五月十一日,渔洋先生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八岁。其后其族人便在其居住过的西城别墅的西南部,为其修建了祠堂,即为王渔洋祠。据《重修新城县志》及《桓台名胜古迹》资料载:
渔洋祠主体建筑原为正堂5楹,重梁挂柱,花棂隔扇,堂前有3级台阶。从正堂至大门,南北约30米,中有仪门3间。大门门楣上镌有“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士禛第”十二个大字。两侧为雁翅形“八”字墙。大门正面有宽大迎壁,飞檐起脊。还有一对高约1.8米得透雕石狮,分矗大门两边,颇有气势。
1940年,渔洋祠原抱厦式木结构正堂被拆除,改为水泥砖石结构的锁皮厅式建筑。牡丹祠仍保持原貌。1994年渔洋祠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人民政府又拨款对其正堂进行了翻新维修保护。此外,尚有古槐两株,石狮两尊。
四世宫保坊
四世宫保坊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的城南村。四世宫保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它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威名著九边”,保卫明王朝有功,为万历帝特许建造的。同时,追赠其上三代,父亲王之垣、祖父王重光、曾祖父王麟,均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称“四世宫保”坊。
四世宫保坊,是新城七十二座牌坊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国内唯一的砖坊。该坊为砖石结构,以砖为主。坊高15米,宽9.2米,深3.3米,占地30余平方米。为三门四柱一牌楼式,形式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宫殿样式。它融人文、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体,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该坊自下而上的构造是:最下为方形巨石底座,分三层,每层四周均有精致浮雕。底层雕有莲瓣,中层雕有云朵,上层雕有龙驹、麒麟、松鹿、奔狮、灵芝、浮云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基座上开三拱门,中间大,两边小,对称和谐。门楣上雕有二龙戏珠,活灵活现。尤其是基座上雕刻的八尊石狮,分踞前后,雌雄各4,形态生动。雄狮脚踏绣球,回首张望,雄姿勃发,雌的怀抱幼狮,俯首凝视,极尽母爱之情。大拱门之上,嵌有上下两块石匾,下为功德匾,镌刻着王氏祖孙四代的名讳、职衔、和诰赠。上匾镌刻着“四世宫保坊”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力遒劲,相传为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关于董其昌题写坊名,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一字值千金”的动人故事:王象乾被恩准建造“四世
王士禛纪念馆-简介
王士禛纪念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分东西主跨两院,设七个展室和石刻室。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刻石一百八十五块。有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虞世南等历代名家的集字刻石,还有明代董其昌、邢侗等著名书法家的真迹刻石。可以说囊括了自汉代至明以来的所有书法大家的作品,可谓“琳琅满目,海内知名”。王渔洋生平展室,展出王渔洋诗文著述、手稿、印章、康熙帝御赐王渔洋的“信古斋”、“湘竹金扇”“圣旨”等珍品的照片。从“家学渊源”、“秋柳结社”、“扬州征集”“蜀道驿程”“刑部任上”“一代文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王渔洋历仕及诗文的一生,为人们了解和研究提供了详实、直观的资料。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中陈列,供游人观赏。
王士禛纪念馆十几年来,成功举办了“桓台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和全国、省、市级王渔洋学术讨论会四次,共收集论文160余篇,先后出版《王渔洋研究论集》、《桓台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王渔洋诗友录》、电视剧本《王渔洋》等10余种著述计150多万字。
王士禛纪念馆所辖忠勤祠、渔洋祠、渔洋墓、四世宫保坊等,每年接待游客约五万人次,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国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
王士禛纪念馆-王氏家族
新城王氏一门英才辈出。除王士禛外,他的先人王重光、王象晋、王象乾,他们兄弟王士禄、王士祜等,皆名重一时,都是中国文化历史名人。他们为官清正廉洁,政绩突出,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王重光(1502——1558)自廷宣,号泺川,王麟次子。明嘉靖十六年举人。嘉靖二十一年进士。由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主持九江关税,不贪一钱一物。后守卫大同,不附权贵,平凡宽狱。调守上谷,上奏章《陈述机宜十二条》,都重款要。因忤逆阉党刘瑾,调任贵州左参议,分守贵宁、安平二道,奉命平息叛乱。他单骑入苗寨谕降,归附者3万余众。时值北京重修三殿,遂在贵州一带采办大木。因亲历险危,调查勘采,茹瘴饮岚,劳瘁而死。嘉靖皇帝赠“忠勤可悯”匾额,贵州士民公举入布政司名宦祠,于永宁县立忠勤祠,其后人亦在新城立忠勤祠纪念。
王之垣(1527——1604)字尔式,小字承志,号见峰,嘉靖三十七年戊午举人,壬戌(1562年)进士。重光次子。授推官,仕至户部左侍郎。正色立朝,事上接下,皆以诚相待,有古大臣之风。事详《明史》《新城县志》。
王象乾(1546——1630)字字阔,号霁宇,之垣长子。明隆庆四年亚元举人,连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多年镇守蓟辽,声震九边。因治军有方,83岁时,明廷以特旨起用,行边视师。死后赠太师,《明史》有传。
王象晋(1561——1653)字字进,一字康侯,号康宇,之垣三子。明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考选,升任翰林、御史等职。当时,魏忠贤阉党之祸炽盛。他与兄王象乾(兵部尚书)都是东林党人,阉党丌诗教、韩浚等力图拉拢他俩入伙,许诺可升官发财。王象晋断然拒绝,遂触怒阉党,被迫害辞职归里。数年后,王象晋被起复任职,历授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等职。在河南期间,兰陵王的母亲刘氏仗势诬陷许州50多名儒生,经王象晋慎重调查,确认儒生冤案,驳回兰陵王母的诬告。兰陵王在郡县骄纵跋扈仗势欺人的行为有所收敛。当地百姓称赞王象晋为政公平。
王象晋为人宽厚,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仕途中受阉党迫害,他辞官归里。晚年优游林下,从事园艺和医药的研究和著述。自号“明农隐士”,甘为农圃,有时到田间做些轻微劳动,询问老农种植经验。经常教育子孙不要矜夸门户,努力做好功课,多做好事。他一生著述颇多,有《二如堂群芳谱》28卷,《赐闲堂集》20卷,《清寤斋心赏编》,《剪梧载笔》《秦张诗余合壁》等行世。
王士禄(1625——1673)字子底,号西樵,渔洋伯兄。清顺治十二年进士,初官莱州教谕,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学力深厚,擅长诗文,爱好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与三弟王士祜、四弟王士禛以文名传世,时称“三王”。著有《十笏草堂集》、《王考功集》、《表余堂集》、《辛甲集》、《上浮集》,与王士禛合著《燃脂集》百余卷。载《四库全书存目》。王士禄因丧母过于悲伤,后病逝于新城故里,时年49岁。
王士禛纪念馆-景点介绍
王渔洋祠堂王渔洋祠位于新城西南隅,即西城别墅西南部院落,是王氏家族为纪念王士禛而建的祠堂,俗称“渔洋祠”。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王士禛任刑部尚书时,已是71岁高龄了。此一时期,皇权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康熙得知王士禛于废太子理密亲王酬唱,非常生气,以王五一案失出为由,降王士禛三级调用。九月,左都御史舒辂又因王五一案启奏康熙,司官委咎于堂官,满堂官又委咎于汉唐官,王士禛被革职归田。
王士禛回归新城故里后,专心著述,并致力于诗文集的整理,不以一字通朝贵。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王士禛已病重卧床,康熙又念起他的人品与才学,降旨复王士禛刑部尚书职王士禛因病辞谢。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五月十一日,渔洋先生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八岁。其后其族人便在其居住过的西城别墅的西南部,为其修建了祠堂,即为王渔洋祠。据《重修新城县志》及《桓台名胜古迹》资料载:
渔洋祠主体建筑原为正堂5楹,重梁挂柱,花棂隔扇,堂前有3级台阶。从正堂至大门,南北约30米,中有仪门3间。大门门楣上镌有“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士禛第”十二个大字。两侧为雁翅形“八”字墙。大门正面有宽大迎壁,飞檐起脊。还有一对高约1.8米得透雕石狮,分矗大门两边,颇有气势。
1940年,渔洋祠原抱厦式木结构正堂被拆除,改为水泥砖石结构的锁皮厅式建筑。牡丹祠仍保持原貌。1994年渔洋祠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人民政府又拨款对其正堂进行了翻新维修保护。此外,尚有古槐两株,石狮两尊。
四世宫保坊
四世宫保坊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的城南村。四世宫保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它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威名著九边”,保卫明王朝有功,为万历帝特许建造的。同时,追赠其上三代,父亲王之垣、祖父王重光、曾祖父王麟,均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称“四世宫保”坊。
四世宫保坊,是新城七十二座牌坊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国内唯一的砖坊。该坊为砖石结构,以砖为主。坊高15米,宽9.2米,深3.3米,占地30余平方米。为三门四柱一牌楼式,形式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宫殿样式。它融人文、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体,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该坊自下而上的构造是:最下为方形巨石底座,分三层,每层四周均有精致浮雕。底层雕有莲瓣,中层雕有云朵,上层雕有龙驹、麒麟、松鹿、奔狮、灵芝、浮云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基座上开三拱门,中间大,两边小,对称和谐。门楣上雕有二龙戏珠,活灵活现。尤其是基座上雕刻的八尊石狮,分踞前后,雌雄各4,形态生动。雄狮脚踏绣球,回首张望,雄姿勃发,雌的怀抱幼狮,俯首凝视,极尽母爱之情。大拱门之上,嵌有上下两块石匾,下为功德匾,镌刻着王氏祖孙四代的名讳、职衔、和诰赠。上匾镌刻着“四世宫保坊”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力遒劲,相传为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关于董其昌题写坊名,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一字值千金”的动人故事:王象乾被恩准建造“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