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纪念馆
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也奠定了老舍先生“京味文学大师”的地位,抗战期间,老舍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1944年创作小说《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在北京定居,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8月24日,在太平湖蹈水而亡,系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所致,后被平反昭雪。孙郁在《大爱者——老舍先生逝世四十年祭》中说:“当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的死,像他那样让后人痛心,其悲壮之志,让一切苟活者顿失光泽。”
老舍一生著作丰厚,有《老舍文集》存世。
老舍以笔名行世。于是,有人误认为老舍姓“老”,在济南居住时,房东太太称当时才二十多岁的胡絜青为“老太太”;老舍晚年也曾戏称自己为“老老”。老舍是满族人,除去汉化的姓氏“舒”,还有满族的姓氏,俗称“老姓”。老舍的女儿舒立说:“父亲这‘舒’姓是来源于‘舒穆禄’氏。”自家人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可是,启功先生却说:“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来姓‘舒舒’氏,后来加上‘觉罗’,就叫‘舒舒觉罗’,而老舍又从‘舒舒’中取第一个‘舒’字做自己的姓,又把第二个‘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做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国学大师的解释也是入情入理的。
其实,老舍的“老姓”究竟姓什么已无关宏旨,老舍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关纪新说:“老舍,有如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在我们民族诸多的文学和文化天平上,显示着他的作用与价值。”
老舍是北京人,深深地眷恋着故乡。他在《想北平》中写道:“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像老舍那一代学者、教授大多有坐“洋车”的体会,与“洋车夫”有直接的沟通。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讴歌“洋车夫”纯洁的心灵,胡适和沈尹默也曾作诗叙述“洋车夫”生活的艰辛。然而,以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洋车夫”立传的却只能是老舍。因为,老舍是由穷孩子成长起来的大作家,与“祥子”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
老舍先生说:“穷人是不轻易掉泪的!”所以,《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在家里无端遭到欺负,全院人都为他揪心的时候,也只是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谁让我是个窝囊废呀!”所以,《茶馆》中“王掌柜”在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只是对孙女平静地说:“跟爷爷说,再——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于是之先生悟出了真谛,把这两个人物演绝了!
若干年后,将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搬上话剧舞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焦晃先生出演老舍。在剧中,老舍这一形象串联全剧却没有动作,焦晃为此焦虑不安。于是,焦晃走进了“丹柿小院”,见到小院里始终有张小方桌,桌子上始终摆着一壶茶,供过往的行人歇歇脚。焦晃终于找到了老舍在舞台上的心理动作:“应该是站在台前,弓着身子让演员踩着我的背脊走向观众,让观众踩着我的背脊走上舞台,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主持人。”
剧终的时候,两边谢幕的演员纷纷退去,焦晃饰演的老舍却踏过“太平湖”向观众缓缓走来,说:“朋友们,我爱你们!”
剧场顿时寂静下来,继而爆发出震耳的掌声。观众们没有料到,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舍先生正在向自己走来。
注解:
①小门楼,是墙垣式的一种,与屋宇门相比,等级低得多。
老舍一生著作丰厚,有《老舍文集》存世。
老舍以笔名行世。于是,有人误认为老舍姓“老”,在济南居住时,房东太太称当时才二十多岁的胡絜青为“老太太”;老舍晚年也曾戏称自己为“老老”。老舍是满族人,除去汉化的姓氏“舒”,还有满族的姓氏,俗称“老姓”。老舍的女儿舒立说:“父亲这‘舒’姓是来源于‘舒穆禄’氏。”自家人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可是,启功先生却说:“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来姓‘舒舒’氏,后来加上‘觉罗’,就叫‘舒舒觉罗’,而老舍又从‘舒舒’中取第一个‘舒’字做自己的姓,又把第二个‘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做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国学大师的解释也是入情入理的。
其实,老舍的“老姓”究竟姓什么已无关宏旨,老舍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关纪新说:“老舍,有如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在我们民族诸多的文学和文化天平上,显示着他的作用与价值。”
老舍是北京人,深深地眷恋着故乡。他在《想北平》中写道:“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像老舍那一代学者、教授大多有坐“洋车”的体会,与“洋车夫”有直接的沟通。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讴歌“洋车夫”纯洁的心灵,胡适和沈尹默也曾作诗叙述“洋车夫”生活的艰辛。然而,以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洋车夫”立传的却只能是老舍。因为,老舍是由穷孩子成长起来的大作家,与“祥子”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
老舍先生说:“穷人是不轻易掉泪的!”所以,《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在家里无端遭到欺负,全院人都为他揪心的时候,也只是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谁让我是个窝囊废呀!”所以,《茶馆》中“王掌柜”在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也只是对孙女平静地说:“跟爷爷说,再——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于是之先生悟出了真谛,把这两个人物演绝了!
若干年后,将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搬上话剧舞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焦晃先生出演老舍。在剧中,老舍这一形象串联全剧却没有动作,焦晃为此焦虑不安。于是,焦晃走进了“丹柿小院”,见到小院里始终有张小方桌,桌子上始终摆着一壶茶,供过往的行人歇歇脚。焦晃终于找到了老舍在舞台上的心理动作:“应该是站在台前,弓着身子让演员踩着我的背脊走向观众,让观众踩着我的背脊走上舞台,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主持人。”
剧终的时候,两边谢幕的演员纷纷退去,焦晃饰演的老舍却踏过“太平湖”向观众缓缓走来,说:“朋友们,我爱你们!”
剧场顿时寂静下来,继而爆发出震耳的掌声。观众们没有料到,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舍先生正在向自己走来。
注解:
①小门楼,是墙垣式的一种,与屋宇门相比,等级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