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中国经济腾飞的难得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大学生就业、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思考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经济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调结构、上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已成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共识。 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主任鲁君尚,以“三维数字化技术”为主题撰文,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与探讨。 近来热映的好莱坞3D特效电影《冰河世纪3》、《变形金刚2》、《2012》、《阿凡达》,一次又一次向人们展示着3D技术的强烈魅力和汹涌之势;3D显示、3D投影、3D照像、3D打印等新型电子消费产品甚嚣尘上;3D互联网、3D虚拟世界等也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有人将刚刚过去的2009年称为“3D元年”。 统计表明,在现代工业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70%的错误在设计阶段已经产生,而80%的错误往往在生产或是更后续的阶段才被发现并进行修正。三维数字化技术(简称3D)的优势就在于能最大化地对产品进行仿真设计和用户沟通,尽可能早地将错误和需求变更解决在设计阶段,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生产成本降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争夺行业制高点的竞争焦点 在西方发达国家,三维数字化技术已成为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市场、服务、消费等的创新基础和新的竞争高地;掌握最前沿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为这些发达国家把控产业链、获取巨额利润提供了依托。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球近80%的飞机与50%的汽车使用法国达索系统的3D软件设计制造;欧特克在3D数字娱乐等众多领域引领着全球创新走向;优派、三星、LG等在3D数码产品上开辟了消费家电行业新的滩头战场;NVI-DA、AMD等为支持3D图形运算倾力打造的GPU正在终结英特尔的CPU神话时代;IT巨头谷歌不断加大在3D地图、虚拟现实等3D前沿应用的研发投入;微软也正试图利用自己在office上的优势,成为下一代3D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中国需要创新型3D技术人才 中国并不缺乏创新,关键是如何把创新付诸实施并成为工业实践;中国也不缺乏技术,但真正把技术用到工业并发挥作用的却少之又少;中国更不缺乏操作工——中国经济不能永远停留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当前中国产业发展不平衡,差距主要是对技术和人才的认识不足和准备不够: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我们重研究,轻应用;准备不够主要表现在新技术应用推广不够,创新型实用人才不足。 青年学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大学生现在是生力军,很快将成为主力军。但是目前各类高校在培养新一代创新型实用人才上与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存在很大脱节和错位。一些院校拼命往“研究型”里挤,另外不少院校又使劲往“操作工”方向努力;对企业应用了解不够,导致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人才进入企业后难与实际生产迅速对接,难于支撑和引领企业创新的需要。 “全国3D大赛”的有益实践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中,我们的眼睛和身体感知到的世界都是三维立体的,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光泽、材质等外观质感,以及巧妙而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时空动态的运动关系,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到技术的限制,人类只能在羊皮、纸张的二维平面上表达和传递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创造。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快速普及,伴以互联网的飞速延伸,数字化正迅速地改变和还原了这一切——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终于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体验重新回归到原始的直观立体境界。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让所有人、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都有机会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时代给中华民族的一次难得机遇! 创新改变世界,3D创造未来。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