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行业>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北京故宫尝试“数字化”展示600年历史

北京故宫尝试“数字化”展示600年历史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clark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31日 点击数: 字号:

不用在炎炎夏日下汗流浃背,只需轻击鼠标,足不出户便能逛遍有近600年历史、面积72万余平方米的紫禁城。

现在,已经有20万人注册访问“虚拟紫禁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美国IT巨头IBM去年10月共同推出的三维在线博物馆。

这仅仅是故宫博物院走向“数字化”的部分尝试。从4月起,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书画展中,游客可通过电子触摸屏来欣赏参展的宫藏书画作品。展厅的每个显示器上,仅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查阅展品的详细介绍,并将高品质的照片放大观看,甚至能看清最细微的笔墨变化。

“真不错,我把头贴在玻璃柜上使劲看都看不清楚,在屏幕上这么简单就看清了。”有点近视的大二学生小陈说,“博物馆就应该提供这样的服务。”

同时,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正在升级。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锤表示,网站有望在10月完成升级。

胡锤说,浏览者可以在线浏览数万张高清图片和丰富的文字介绍;网站还计划通过实名注册的形式,向研究人员开放更为专业的学术研究资料。网站将增加面向青少年的智力游戏,普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为吸引儿童和年轻人,故宫还取材康熙皇帝,设计了身着黄袍的卡通形象大使“小玄子”。

故宫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始建于1406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博物院拥有近150万件馆藏文物。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尽管故宫每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可真正了解故宫的人并不多,许多游客参观这里的目的仅仅是到此一游。

做了30年故宫摄影师的胡锤认为,这么多的宝贝不为人知“真的太可惜了”,而“数字技术是个支点和手段,它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

“这也是我们希望发展数字技术的原因。通过更多新技术,我们希望寓教于乐,让故宫更加有趣,让更多人愿意了解中国文化。”胡锤说。

在他的带领下,一支60余人的团队正致力于故宫的数字展示工程。他们的宗旨是让“没来的知道故宫,到了的了解故宫,了解的品味故宫文化,走了的回味故宫”。

团队正在进行的另一项工作是制作3D数字纪录片,每部二三十分钟的短片运用了现场拍摄和三维动画特技,把最权威的故宫故事用最生动的方法表现出来。

播放3D纪录片的电影院位于太和殿广场西南崇楼,全黑的室内布置着鲜艳的红椅子,目前尚未对游人开放。展示技术科主任徐颖说,影院由可移动的钢结构构建,不会对古建筑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注册量可观,但使用近一年的“虚拟紫禁城”也有缺陷。25岁的使用者杨朔说:“开始确实很有趣,可内容还是少了些,电子导游15分钟就结束,再次登陆也没什么事情做了。”有的使用者则抱怨网站服务器速度较慢。

IBM大中国区公众事业合作部总经理郭维德说:“虚拟紫禁城是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能与故宫博物院进一步合作开发。”

>>相关产品

  • 相关虚拟现实软硬件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