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文化艺术高科技畅想
2009文化艺术高科技畅想
这是一个文化艺术与科技日益融合、相互激荡的时代。 文化艺术为科技注入灵魂,科技则为文化艺术插上了翅膀。在当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力量不仅决定着艺术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且还深刻地重塑了整个文化生态。 这是一些怎样的技术?它们能与文化艺术怎样结合?又是如何影响了文化,重塑了艺术? 全息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畅想:我国的文化遗址十分丰富,且分布区域异常广泛,再加上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人力有限,因此任务相当繁重、艰巨,利用全息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采集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址的信息,建立文化保护资源库,不仅便于收集文化遗址的相关信息,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有利于建立人员与科技相结合的动态监控保护体系。另外,全息技术还可用于立体电影、电视、展览、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品等各个方面。 数码影像技术 畅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系统各级部门和有关科研机构通过组织实施文化艺术资源普查、整理,抢救和保存了一大批文化艺术基础资料,包括录音、录像、图片、实物等等。由于技术条件等各方面原因,这些文本、图片损毁严重。利用数码影像技术对这些资料以及其他尚未收集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保护,既有利于提高保护的能力,又便于为以后的利用创造条件。 数据库技术 畅想:当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基础数据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对于基础数据的分析、研究不充分,以至于无法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全国图书馆数据库、文化馆数据库、美术馆数据库、电影院数据库、剧院数据库、音乐舞蹈美术数据库等公共文化资源库,不仅有利于为文化艺术生产提供便捷的条件,为民众分享文化成果提供便捷的条件,也有利于确保文化建设沿着科学的路径来进行。 网络技术 畅想:网络技术,尤其是第二代互联网的到来,为普通公众参与文化生活,进行自我展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普通公众是文化消费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生产的主体。利用第二代网络技术推出文化艺术创作平台,不仅可以使文化艺术创作平民化、大众化,激发普通公众的创作热情,激活整个社会的创作活力,而且能够积极介入新业态的发展,引导博客、播客等等新兴文化形态的健康发展。 数字移动技术 畅想:数字移动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是构建流动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技术支撑,不仅有利于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网络,而且有利于增加消费受众,降低艺术生产的运营成本。尤其是随着该项技术的日益走向成熟,随着该项技术向手机等移动通信领域的渗透,利用数字移动技术来传播经典舞台艺术、美术、文学作品等,将极大推动这些艺术门类的发展。 仿真技术 畅想:仿真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而且可以提高生产质量。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表演要素、表演方式、表演规律等急剧变化,多种表演艺术门类和多种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天衣无缝的融合。 虚拟技术 畅想:丰富的感觉能力与3D显示环境使得虚拟现实技术成为理想的视频游戏工具。作为传输显示信息的媒体,虚拟技术在未来艺术领域所具有的潜在应用能力也不可低估。它所具有的临场参与感与交互能力可以将静态的艺术(如油画、雕刻等)转化为动态的,可以使观赏者更好地欣赏作者的思想艺术。另外,虚拟技术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如一个虚拟的音乐家可以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手足不便的人或远在外地的人可以在他生活的居室中去虚拟的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等等。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技术,还可以将文物的展示、保护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电子地图技术 畅想:利用电子地图技术建立中国文化地图,不仅可以服务于文化建设,还能直接为普通消费者服务。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