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开心农场 开心悠着点
让都市白领乐此不疲的“种菜游戏”,其实就是“开心网”推出的“开心农场”休闲交友游戏。只要在“开心网”一注册,你立即就变成了虚拟农场主,可以种植各种各样的虚拟蔬菜和水果。经过除草、捉虫、浇水、施肥等虚拟辛勤劳作,你就能收获虚拟果实进而兑换虚拟金币。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开心网”这个虚拟社区,短短几个月内竟拥有了数千万注册用户,每天在线的“农场主”多达数百万。应运而生的“种菜”顺口溜,趁势蹿红网上:种菜种得好,说明有头脑;种菜种得精,说明思路清;半夜种菜忙,定是工作狂;种菜算得细,说明懂经济。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定式中,孩童玩游戏天经地义,成人玩游戏不成体统。其实并不尽然,在西方哲学家的眼里,游戏是人的天性和本能,本无大人小孩之分。席勒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游戏本能说”:“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斯宾塞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了“游戏剩余能量说”:“人的剩余的精力的发泄,就是游戏。”弗洛伊德从生理学角度探讨了“游戏宣泄说”:“游戏是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由此可见,都市白领玩“种菜游戏”并非“咋也长不大”的不可理喻,而是自我调节失衡心态和烦躁情绪的全新通道。
“种菜游戏”之所以广受青睐,皆源于都市白领的三大心理渴求:一是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态势,一些都市白领“春天播种”缓压力,“秋天收获”充空虚;二是为了稀释职场生活的高强度、快节奏,一些都市白领悠闲自在玩“种菜”,自我陶醉乐身心;三是借助“种菜游戏”回归虚拟田园,一些都市白领追忆童年好时光,无拘无束远尘嚣。正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都市白领的心理渴求,“种菜游戏”才得以生成如下正效应:补偿效应,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满足,可以从虚拟游戏中斩获;释压效应,职场生活枯燥、高压,通过虚拟游戏“返璞归真”;交际效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实难应对,虚拟世界里的人际关系简单游刃有余。难怪一些都市白领如此坦言:“我们种的不是菜,是轻松。”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好坏两面,纯而又纯的好和纯而又纯的坏,都是不存在的。“种菜游戏”也不例外。大体来说,“种菜游戏”的负效应有二:一是极易形成新的“心理闭锁”,痴迷“种菜游戏”,不但难以卸下本已沉重的心理包袱,反而会使挫折感日益加深,久而久之心理负重必会层层加码;二是极易加重“虚拟社交依赖症”,沉醉“种菜游戏”,表面上看似乎减少了个体孤独感,但实际上却是,越沉迷于虚拟社交,在现实社交中就越感到压抑。到头来,虽然在虚拟世界里一时半会儿“开心”了,但一回到现实生活中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为了应对“种菜游戏”的负效应,各行各业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一培训学校通报批评3名上班时间“种菜”的教师;某杂志社明文规定,员工上班时间“种菜”,罚款20元-50元,情节严重者开除;为了让员工安心工作,一些公司在内部局域网上封杀“开心网”;一单位领导发现职员上班时间“种菜”,便在全员大会上强调:“再有人上班种菜,我就让他回家种菜!”……“种菜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种种怪象警示我们:一旦把持不住上了瘾,稀里糊涂地沉浸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就会结出玩物丧志的恶果,最终必定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
“种菜游戏”是把双刃剑,“适度”而不“失度”,方能不让游戏的剑气伤身又伤神。现在正玩着或准备玩“种菜游戏”的都市白领,都应思量一番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的“游戏练习说”:“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清醒而理智地把握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中的自我状态,千万别让“种菜游戏”的正效应被负效应所抵消甚或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