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言人”纷纷亮相虚拟世界
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新闻似乎就在昨天,今天,“网络发言人”亮相地方政府,又成了新闻。
“网络发言人”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新闻发言制度的刷新,更标志着信息公开、网络问政的深入。从政府网站开通,到地方领导留言板设立,各地借助新兴传播手段,关注、回应舆情民意,更为积极,更为规范。与此同时,网络发言人如何调动相关部门,如何确保答复实效,如何保证自身公信,成为新的考验。
网络发言人纷纷亮相各地
10月12日,广东15个省直单位全部设立“网络发言人”,并开始履行职责,“网络发言人”联系方式随之公布。这标志着广东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广东省政府首批设立“网络发言人”的15个机构,以教育厅、公安厅、监察厅等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为主。这是广东继推行“网友意见集中交办会”后推进网络问政的又一举措。今年8月初,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现身虚拟世界,回复网友疑问,被称为广东省政府职能部门首位“网络发言人”。
9月1日,贵阳市政府正式启动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网络舆论监督回复专栏,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采取发帖、跟帖的形式对网络舆论进行回复,旨在通过网络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
而在7月,频频推出网络新政的云南省也曾发布消息称,将在各级政府部门发起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的行动。事实上在上半年,云南就在基层政府和公安部门试点推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准备在制度成熟之后在全省推广。
一时间,多个省份的政府网络发言人闪亮登场,网络问政再开新局。
其实,政府网络发言人并非诞生于一夕之间。借助网络发布政府信息,近年来在全国很多地方多有出现,各级政府类网站设有政府留言板供网民反映问题并给予解答。今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发生的一起化工厂突发事件中,当地政府通过网络论坛对事件进行滚动通报,对消除民众恐慌情绪、杜绝谣言滋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者实际上已经充当了政府网络发言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