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名人录

尚永亮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出版社1998。   37、《柳宗元刘禹锡两被贬迁三度经行路途考》,《唐代文学研究》第7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8。   38、《现代化进程与自我失落》,《日本学刊》1999(3)。

2000年作品

  39、《文学庄子二十年》(合撰),《中州学刊》2000(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6)。   40、《东汉对〈楚辞〉的解读和关于屈原的论争》,《天府新论》2000(3)。   41、《寓意山水的个体忧怨和美学追求》,《文学遗产》2000(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9)。收入《贬谪文学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42、《刘禹锡咏史怀古诗的类型和特点》,《东南大学学报》2000(3)。   43、《论王叔文集团的革新困境及其失败原因》,《淮阴师院学报》2000(4)。   44、《论柳宗元的生命悲感和性格变异》,《文史哲》2000(4)。   45、《蝉意象的生命体验》(合撰),《江海学刊》2000(6)。

2001年作品

  46、《魏晋名士绍庄之作述论》,《社会科学辑刊》2001(1)。   47、《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文学前沿》,第3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8、《矛盾的庄子与庄子的悖论》,《苏州大学学报》2001(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逻辑学》2001(4)。   49、《〈庄子〉在两汉之传播与接受》,《文学评论》2001(3)。   50、《人生困境中的执著与超越》,《社会科学战线》2001(4)。   51、《唐代诗学走势简论》,《光明日报》2001年7月25日。   52、《专制政治压力下的生命体验和心性变化》,《武汉大学学报》,2001(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 4)。   53、《庄子与名士风流》,《古典文学知识》,2001(6)。

2002年作品

  54、《论庄子的个体关怀和人生思考》,《东南大学学报》2002(2)。   55、《从对屈贾陶的接受态度看中唐贬谪诗人心态》,《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   56、《评陈友冰先生〈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史〉》,《文学评论》2002(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 9 )。   57、《唐代诗学论纲》,《长江学术》第一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 8 )。   58、《魏晋名士的注《庄》解《庄》及其误读》,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收入《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中华书局,2006。   59、《魏晋玄学与庄学新变》,《中州学刊》2002(4)。   60、《魏晋时期人物特称现象的文化分析》(合撰),《社会科学战线》2002(6)。

2003年作品

  61、《圆外方中: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性设计与主客观矛盾——以与杨诲之“说车”诸书为中心》,《江海学刊》2003(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5)。   62、《孤鸿情结:观照苏轼其人其词的一个新视点》(合撰),《词曲研究的新拓展——中国首届词曲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收入《中国苏轼研究》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5。   63、《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五个层面》,《光明日报》2003年7月30日。   64、《论钱钟书对韩愈李贺诗的艺术发微》,《中国诗学》第八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004年作品

  65、《柳宗元及其诗文简说》,《古典文学知识》2004(1)。   66、《唐知名诗人之层级分布与代群发展的定量分析》(合撰),《文学遗产》2003(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2)。   67、《八代诗歌分布情形与发展态势的定量分析》(合撰),《东南大学学报》2003(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3)。   68、《文情诗画间的营构与追求——苏雪林〈灯前诗草〉艺术略论》(合撰),《武汉大学学报》2004(1)。   69、《从接受学角度看钱钟书的韩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9)。收入《古典文献研究丛刊》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3。   70、《王维孟浩然隐逸之辨》(合撰),《江汉论坛》2004(8)。   71、《唐人的后院——从唐诗中的“药”看唐人生活与创作》(合撰),《华中师大学报》2004(5)。   72、《柳宗元研究百年回顾》(合撰),《文学评论》2004(5)。   73、《论“以意逆志”说之内涵、价值及其对接受主体的遮蔽》(合撰),《文艺研究》2004(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1)。收入《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中华书局,2006。   74、《柳宗元诗歌接受主流及其嬗变——从另一角度看苏轼“第一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合撰),《人文杂志》2004(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3)。   75、《皎然诗论及其新变》,《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76、《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两个二十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中华书局,2004。

2005年作品

  77、《“长河”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几个问题》,《长江学术》第7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1)。   78、《开天、元和两大诗人群交往诗创作及其变化的定量分析》,《江海学刊》2005(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7)。   79、《欧梅对韩孟的群体接受及其深层原因》(合撰),《四川大学学报》2005(4)。   80、《日本汉学研究的几个特点及其启示意义》,《中州学刊》2005(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12)。   81、《〈楚辞〉在西汉的传播地域与接受群体》,《中国诗歌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2005。

2006年后作品

  82、《“元和体”原初内涵考论》(合撰),《文学评论》2006(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7)。收入《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2007。   83、《壶天境界与中晚唐士风的嬗变》,《东南大学学报》2006(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8)。   84、《义堂周信の杜甫受容について》,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七十册,平成十七年十月。   85、《论“元和体”之形成与接受学的关联》(合撰),《福建论坛》2006(6)。收入《古典文献的考证与诠释》,台湾学生书局2006。   86、《选题与视角:古代文学研究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ISSUES OF TAR EASTERN LITERATURES》,Saint Petersburg 2006.   87、《唐代逐臣别诗中的回归情结、艺术表现及成因探析》(合撰),《文学评论丛刊》第9卷(1)   88、《论前期五山文学对杜诗的接受与嬗变》,《中华文史论丛》2006(4)。收入《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2007。   89、《自然与时空——漫议中国古代时空观及其文学表现》,《珞珈讲坛》2,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90、《唐宋贬谪诗的发展嬗变与特点》,《山西大学学报》2007(3)。   91、《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陕西师大学报》2007(5)。   92、《白居易和陶渊明》(译文),《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7。   93、《民间故事的形态学与变形论》(译文),《结构主义神话学》, 陕西师大出版社1988。   94、《中国古典诗中的春和秋》(译文),《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5),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95、《〈史记〉中所表现的司马迁的因果报应思想和命运论》(译文),《司马迁与史记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96、《读〈刺客列传〉——主题与变奏》(译文),《司马迁与史记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97、《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