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
)排名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Webometrics)全球商学院排名 第16位
《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 第4位
哥大被誉为培养政治、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迄今,哥大法学院已培养出了两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兰·菲斯克·斯通和查尔斯·伊万斯·修斯,三位美国总统――美国第15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32届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和第44届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另外,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哥大第13任校长。纽约市有14位市长,纽约州有10位州长是哥大的毕业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哥大金融系教授,《证券分析》的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欧元之父”,哥大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伊萨克·阿西莫夫 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 美国著名演员,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洛·格里格 著名美国棒球运动员,因1925-1939年间连续参加2,130场比赛而创棒球界空前记录。
艾拉·格什温 美国抒情诗人,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兄弟
奥斯卡·哈默斯坦 美国抒情诗人和音乐喜剧作家,在音乐喜剧的发展中具有影响的剧院演出人,中国观众熟悉并喜爱的音乐喜剧《音乐之声》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莉莲·海尔曼 美国女剧作家。
兰斯顿·修斯 为黑人文学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黑人诗人,作家。
玛格丽特·米德 美国女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
托马斯·默顿 美国天主教修士、诗人、多产的著作家。
I·I·拉比 美国物理学家, 因发明用原子束和分子束磁共振法观测原子光谱(1937年),而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 I ·普平 美国著名发明家,近代物理学家先驱。
乔治·西格尔 美国雕塑家。
莱昂内尔·特里林 美国文学评论家、教师,他的评论富于洞察力。
亨利·舒尔兹 美国计量经济学先驱。
沃伦·巴菲特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伯克希尔公司董事局主席,著名股票投资专家(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毕业)
埃德加·斯诺 著名美国记者。
简·考尔 极为成功的美国女剧作家和演员。
宇多田光 著名女歌手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已辞职,曾任苹果全球副总裁,微软全球副总裁),毕业于哥大计算机系,现从事风险投资工作。
吴健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中国的居里夫人”。
徐志摩:著名文学家、散文家,著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脍炙人口名篇。
闻一多:爱国诗人,著有诗歌《死水》、《七子之歌》等名篇。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曾创办重庆育才学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曲者之一的杜鸣心先生就是其学生代表之一。
蒋梦麟:原北京大学校长。
潘光旦: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
吴文藻: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其妻是中国文学大师冰心女士。
梁实秋: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学者,翻译代表作有《莎士比亚全集》。
侯德榜:中国著名化学家,发明“侯氏制碱法”,曾任中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2008年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谭盾:著名作曲家。
杨澜:资深传媒人士。
连胜文: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之子,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龚晓思:四川思博机械有限公司新掌门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
李华梅(Huamei Li):著名教育学者。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一年级英语组高级教师.宁海杯教师评选大赛最高人气奖得主
在哥大的校友中还有中国的名人顾维钧、蒋廷黻、马寅初、宋子文、冯友兰、胡适著名核科学家姜圣阶和著名教育学者、中外文化传播人士李华梅等。

哥大师院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师院创立于1887年,由著名慈善家格雷斯·H·道奇和哲学家尼古拉斯·M·巴特勒共同筹划创立,旨在为当时纽约市贫困学生的教师提供新型的培养方式,学校初名为纽约教师培训学校。至1892年,学院正式改名为师范学院并沿用至今,并于1898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其下的四所附属学院之一。
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院在1890年初便推出了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全美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推及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又开设了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课程研究等多个专业课程项目,至1904年杜威加盟学院时,学院已在美国教育研究与教师培养领域颇具声望。
至创办以来,一大批蜚声海外的大师级学术领袖与知名人士曾在师院任教或求学,不仅造就了多个教育学术流派,还荣获了多个全美教育第一,为师院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与文化底蕴。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教育史学家孟禄,进步主义运动先驱克伯屈,教育生态学创始人劳伦斯·克雷明,艺术教育家亚瑟·道,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比较教育学领军人物康德尔、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与罗格·梅,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著名教育学者、心理学者李华梅等等。在杜威1904年加盟哥大师院至1930年
【哥大著名校友】
哥大被誉为培养政治、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迄今,哥大法学院已培养出了两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兰·菲斯克·斯通和查尔斯·伊万斯·修斯,三位美国总统――美国第15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32届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和第44届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另外,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哥大第13任校长。纽约市有14位市长,纽约州有10位州长是哥大的毕业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哥大金融系教授,《证券分析》的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欧元之父”,哥大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伊萨克·阿西莫夫 美国生物化学家、作家、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 美国著名演员,1974年获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
洛·格里格 著名美国棒球运动员,因1925-1939年间连续参加2,130场比赛而创棒球界空前记录。
艾拉·格什温 美国抒情诗人,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兄弟
奥斯卡·哈默斯坦 美国抒情诗人和音乐喜剧作家,在音乐喜剧的发展中具有影响的剧院演出人,中国观众熟悉并喜爱的音乐喜剧《音乐之声》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莉莲·海尔曼 美国女剧作家。
兰斯顿·修斯 为黑人文学开辟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黑人诗人,作家。
玛格丽特·米德 美国女人类学家,以研究太平洋无文字民族而闻名。
托马斯·默顿 美国天主教修士、诗人、多产的著作家。
I·I·拉比 美国物理学家, 因发明用原子束和分子束磁共振法观测原子光谱(1937年),而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 I ·普平 美国著名发明家,近代物理学家先驱。
乔治·西格尔 美国雕塑家。
莱昂内尔·特里林 美国文学评论家、教师,他的评论富于洞察力。
亨利·舒尔兹 美国计量经济学先驱。
沃伦·巴菲特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伯克希尔公司董事局主席,著名股票投资专家(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毕业)
埃德加·斯诺 著名美国记者。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于一七五六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下称哥大师院)坐落于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毗邻全球闻名的多元文化社区哈林姆区与中央公园。学校附近环境怡人,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晨边高地公园,向西濒临哈德逊河,百老汇与阿姆斯特丹两条大街从南到北横贯校园。师院作为哥大的附属教育研究生院,与哥大主校园仅一街之隔。 作为全球顶级的教育研究生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综合性研究生院,师院在200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中名列第一。目前,学院下设有艺术与人文系、行为科学系、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系、课程与教学系、健康与行为研究系、人类发展系、国际与跨文化研究系、数学科学与技术系、组织与领导系等九大系,共有正式教员180余名,注册学生5000余名,其中35%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13%的学生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与地区,而校友则遍布世界170余个国家与地区。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李华梅(Huamei Li)曾在此深造。
一、 悠久历史与文化积累
哥大师院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师院创立于1887年,由著名慈善家格雷斯·H·道奇和哲学家尼古拉斯·M·巴特勒共同筹划创立,旨在为当时纽约市贫困学生的教师提供新型的培养方式,学校初名为纽约教师培训学校。至1892年,学院正式改名为师范学院并沿用至今,并于1898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其下的四所附属学院之一。
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院在1890年初便推出了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全美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推及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又开设了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课程研究等多个专业课程项目,至1904年杜威加盟学院时,学院已在美国教育研究与教师培养领域颇具声望。
至创办以来,一大批蜚声海外的大师级学术领袖与知名人士曾在师院任教或求学,不仅造就了多个教育学术流派,还荣获了多个全美教育第一,为师院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与文化底蕴。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教育史学家孟禄,进步主义运动先驱克伯屈,教育生态学创始人劳伦斯·克雷明,艺术教育家亚瑟·道,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比较教育学领军人物康德尔、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与罗格·梅,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著名教育学者、心理学者李华梅等等。在杜威1904年加盟哥大师院至1930年
上一篇: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06-03 ]
下一篇:马来西亚亚太科技大学[ 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