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
出来的人掌握着日本政治经济命脉”。这些说法从字面上看好像夸张了些,事实也确是如此!仅法学部的4万毕业生中就有2700人在官厅工作过。日本首相总理大臣中从1921年到1945年就有1/3出自东大,而战后到今除了少数几位外,其余均由东大人包揽。他们是:内田原哉、加藤高明、若槻礼次郎、浜口雄幸、广田弘毅、平沼骐一郎、币原喜重郎、后藤文夫、原敬(原外务省管辖的法律学校后合并到东大法学部)、吉田茂、片山哲、芦田均、鸠山一郎、岸信介、佐藤荣作、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宫泽喜一。在野党中有共产党的宫本显治、不破哲三、上田耕一郎,社会党的在田知己,新民连的田英夫、江田五月等均出自东大。在社会活动家中有曾担任过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的向隆坊,“鲁迅通”竹内好等。
在科学家中有长冈半太郎(后为大阪大学首任总长)、高木真治、近藤平三郎、小平邦彦、茅城司等知名学者。还有历史学家井上清,经济学家大内兵卫。
在文艺方面亦是人才辈出,大文豪中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夏目漱石、森鸥外、永井荷风、广津柳浪世界闻名。白桦派有志贺直哉、菊池宽、芥川龙之介,以后者命名的“芥川奖”为日本国内著名的文学奖。短歌俳句方面有权威正冈子规,诗人上田敏,作家坛一雄、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小田实、谷崎润一郎、铃木三重吾等均是国内受人欢迎的艺术家。此外还有演员山村聪、南原宏治、平田昭彦,歌手加藤登纪予,著名歌手&演员竹内礼子,多才多艺者桥木治等。
在日本较大的公司中任董事长、总经理、部长等重职者尤以旧帝大毕业的人居多,据资产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统计,在这些公司中担任上述重职的人,东大毕业生要数第一,所以有“东大人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命脉”的说法。
从仅次于诺贝尔奖“日本学士院奖”的获奖情况亦可看出东大的雄厚学术实力。该奖同诺贝尔奖的不同之处是,它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2个学科,从中更可衡量一个学校的综合学术优势。从获奖者所出身的大学分析,20年代是东大的一统天下,其获奖人数占全国总获奖人数的73.1%;30-50年代尽管有其它几所旧帝大来分享其成果,但东大的获奖人数仍占64.1%;50年代以后,数百所大学与之竞争,但东大获奖率仍有50%左右,稳座“老大”交椅。在12个学科领域中,金牌全部由东大人垄断;除了经济学科外,其余学科东大人获奖率均达50%左右,其中数学、物理、哲学、法学和政治学均超过70%。全国所在获奖人中曾在东大工作过和正在工作的共有205人,占总数的35.8%,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占93.2%)是东大的毕业生,他们为母校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给东大校史上添上光辉的一页;另外,也有不少东大出身的获奖者,他们一毕业之后就进入其它大学工作,也为其他学校赢得了荣誉。
另外,世界许多杰出人物也毕业于东京大学。梁希[中国林业部首任部长,林学家,曾任南京大学校务员会主席(校长)]; 黄现璠(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现代民族学研究奠基人之一1935年曾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 黄昭堂(政治学者;曾任日本“昭和大学”政治学教授 ); 王育德(语言学及历史学者,《台湾青年》的创始人); 王育霖(台湾日治时期的律师,战后曾任新竹地检处检查官,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中被处死); 许世楷(台湾现任的驻日代表); 张炎宪(台湾史研究的著名学者); 郑钦仁(历史学者,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苏远志(应用微生物学家。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微生物及生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有台湾酦酵之父之称); 宋进英(日本高等文官考试合格、日治时期台籍律师、台湾私立延平学院创办人)等等。
东京大学以其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和一流的学术地位为国内和世界所瞩目,现今已成为日本对内对外学术交流中心。国际交流方面,到1992年5月止,已有59个国家和地区1554名留学生来东大学习;东大亦派出了214名留学生分赴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读学位的182人,大部分人是去工业化国家,仅英美德法四国就占70%。同世界18个国家地区36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定,之中有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生相互交流的有8国13所大学。个别学院、部门开展学术交流的有8国14所大学,其中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此外,接受外国的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1019人,大部分来自亚洲的中国、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来、新加坡和欧洲的英、法、德和前苏联等国以及北美的美国、加拿大。
国内交流方面,已接受大学及研究部门的各类进修人员692人,其中读学位的42人;东大派出进修和委托其它单位培养的52人,研究生院中各研究科同其它大学互换培养研究生为:接受37人,派出18人。
东京大学是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它保持着传统大学的特征:多学院、多学科。目前全校的学科差不多全是老学科,办学水平很高,几乎所有学科均能授予硕士 和 博士学位。对新建学科和教学上的改革持慎重的态度,他们认为必须保持学校的一贯传统,不要人云亦云,方能办出高质量和自己的特色。“以质取胜,以质取量”是东大的办学目标,全校教职员工是这样认为的: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学术上的高水平是维系学校尊严和荣誉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他们在培养人才方面着眼于高质量,为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为控制学校规模,不宜把学校办得过大,以维持学校运转的高效率,目前一直把本科学生人数控制在15000人左右;强调大学在搞好教学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多出世界前沿的学术成果;精心选择,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授队伍;教学上强调基础知识教育,规定4年制大学生必须有两年时间在教养学部学习共同必修基础课和一部分专业基础课;建立导师带研究生制度,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同时充满爱心,悉心指导等等。
东大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现正着手酝酿教育的改革。如1992年4月理学部、工学部就准备进行体制上的改革,一改过去那种研究生院在设施、预算、教师等方面依靠学部的倾向,使研究生院拥有人事权、预算权,教师直接归研究生院管理,并改变以前由少数教授、副教授、助手构成的“讲座”为多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大讲座。这项改革对加旨学科间综合、交叉、渗透,加强科学研究方面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另外,“把东大办成研究生院”的设想,建立本科椦芯可 ?/FONT>6-7 年一贯制培养体制的呼声亦得到了全校多数人的响应。以1991年为例,在本科毕业生中,就职的占53.5%;进研究生院的有37.6%。在日本这样高的比例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在日本,学生以在东大学习为幸,教师以在东大任教为荣,这股风已在东大校园传播开来,成为东大的一种无形的凝聚力量。今天,东京大学不仅对国内,而且对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它被作为世界性的一流大学是众望的,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