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民俗博物馆
位于定襄县河边镇,现为河边民俗馆。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曾执政山西近四十年,出任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旧居,始建于1913年前后。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建成现在的规模。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又各昌春接)、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花园、西花园、子明慈幼院,大小共27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700余间,总占地面积 3.3万余平方米。走进阎锡山旧居,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东西花园,所谓东西花园,并非真正花草遍地树木郁葱的去处,而是一套连一套的深府大院。进了大门,是东花园一院。这是阎居里最大的一个院子。四面均建厅堂,中间是花坛、假山和喷水池,周围则是用条石、鹅卵石和青砖铺墁的雕砌成的带有装饰图案的车马环行便道。
穿过一院东厅中间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二院。这个院子比一院面积要小一些,但建筑上较豪华考究。栩栩如生的石雕、透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均为典型的晚清宫殿式建筑风格。在东花园三院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旁小院,也是阎锡山经常居住、办公的地方。三十年代,蒋介石曾来此拜会了阎老太爷。
在三院的们东南方向,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大窑洞。并有一条上楼的石阶通道。上面两层则由青砖砌成,楼顶是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严重。所谓二老太爷府,即是阎锡山的二叔爷阎书典居住的府第。这里亦是个大四合院,出厦明柱,雕刻及绘画很精致。在东花园以南紧贴二老太爷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后两院相通相连的瓦房建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后院的东北角,还有一处小院,院中耸立着阎府第二个高层建筑--得一楼。此楼前可通都督府,后部以地道与东花园二院相连。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飞,祥云朵朵,簇拥着“行得通”三个大字,均为石雕。此外,在二老太爷府的正南,还有一处院落。即上将军府,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东花园的正北隔一条道,便是颇有名气的子明慈幼院。
河边民俗馆是依靠阎锡山故居,创立于80年代,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
西河头地道 位于定襄县西河头村,于1947年动员五百余人经40昼夜挖成,在打击阎锡山军队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已开辟为旅游景点。地道全长10里,三条大干线由东向西,五十多条支线纵横交错。地道分三层,二层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地道有出入口、出击口、卡口、翻口、迷魂阵、迂回枪眼、暗枪眼、陷阱、翻板、地堡及高房工事等装置设施,能防水、防烟、防毒。
定襄关帝庙 关帝庙大殿,俗称无梁殿,亦曰关王庙。位于定襄县北关南。关帝庙大殿为金代原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脊饰。前檐明间特宽,平柱约与后檐次间中线相对,柱头栏额肥大,次间栏额伸至明间砍成雀替,犹如门楣形制。该殿斗拱特殊,其结构形制达八种之多,前椽补间三垛,两山及后檐各设一攒,用材较厚,出挑偏长,为别处所未见。据专家鉴定,此庙为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关帝庙,具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及科学价值。[1]
穿过一院东厅中间的过道,便是东花园的二院。这个院子比一院面积要小一些,但建筑上较豪华考究。栩栩如生的石雕、透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均为典型的晚清宫殿式建筑风格。在东花园三院正厅的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偏旁小院,也是阎锡山经常居住、办公的地方。三十年代,蒋介石曾来此拜会了阎老太爷。
在三院的们东南方向,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大窑洞。并有一条上楼的石阶通道。上面两层则由青砖砌成,楼顶是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
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严重。所谓二老太爷府,即是阎锡山的二叔爷阎书典居住的府第。这里亦是个大四合院,出厦明柱,雕刻及绘画很精致。在东花园以南紧贴二老太爷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后两院相通相连的瓦房建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后院的东北角,还有一处小院,院中耸立着阎府第二个高层建筑--得一楼。此楼前可通都督府,后部以地道与东花园二院相连。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飞,祥云朵朵,簇拥着“行得通”三个大字,均为石雕。此外,在二老太爷府的正南,还有一处院落。即上将军府,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东花园的正北隔一条道,便是颇有名气的子明慈幼院。
河边民俗馆是依靠阎锡山故居,创立于80年代,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共58个陈列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
西河头地道 位于定襄县西河头村,于1947年动员五百余人经40昼夜挖成,在打击阎锡山军队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已开辟为旅游景点。地道全长10里,三条大干线由东向西,五十多条支线纵横交错。地道分三层,二层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地道有出入口、出击口、卡口、翻口、迷魂阵、迂回枪眼、暗枪眼、陷阱、翻板、地堡及高房工事等装置设施,能防水、防烟、防毒。
定襄关帝庙 关帝庙大殿,俗称无梁殿,亦曰关王庙。位于定襄县北关南。关帝庙大殿为金代原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歇山顶琉璃脊饰。前檐明间特宽,平柱约与后檐次间中线相对,柱头栏额肥大,次间栏额伸至明间砍成雀替,犹如门楣形制。该殿斗拱特殊,其结构形制达八种之多,前椽补间三垛,两山及后檐各设一攒,用材较厚,出挑偏长,为别处所未见。据专家鉴定,此庙为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关帝庙,具有较长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及科学价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