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博物馆

郑州市博物馆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生态景观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化石、石器等文物,重点展示了郑州远古生态环境和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状况。
  新石器时代陈列
  郑州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独具特点。以裴李岗遗址、秦王寨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古城遗址、王城岗遗址为代表,遍布郑州各地,达数百处之多。人文始祖黄帝也曾在这一带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和文化故迹。
  新石器时代展厅通过展出大量的文物,从原始人群农耕、制陶、渔猎、建筑等场景,较完整地反映了郑州新石器时代的历史进程。
  
  夏都阳城陈列

  夏代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众多文献记载,“禹都阳城”、“禹居阳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证明,古代的“阳城”在今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即夏禹建都的地方。同时在嵩山周围,保留有不少夏代文化遗存和大禹活动史迹。
  郑州商都陈列
  郑州是商代前期的都城,郑州商都陈列以郑州商城遗址和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为主。展示商都城垣、宫殿、祭祀、手工业生产等状况。反映了商代前期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程度。
  郑韩古都陈列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余年,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故迹。
  郑韩故都陈列主要展出了郑国和韩国出土的大型礼品、乐器、兵器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郑州地区的社会生产、文化生活、意识形态状况。
  
  古代陶瓷艺术陈列

  陶瓷艺术是火与土的艺术。
  该展厅共陈列陶瓷佳作百余件,主要包括汉代釉陶、隋唐青白瓷和唐三彩、宋代单色瓷、元明青花瓷、明清彩瓷等。有的原始朴拙,有的青白单纯,有的绚丽多姿,有的深沉高雅,还有的精致艳俗,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审美观点。
  古代石刻艺术陈列
  石刻艺术是雕与琢的艺术。古代石刻艺术陈列厅展出文物50余件,包括佛教造像和法书刻石两项基本内容。佛教造像或比例协调,或详尽写真,或极度夸张。法书刻石包括苏轼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和清“瘗鹤铭并序”两套近50块,其刻文或行云流水,或古拙苍劲,绝妙全在凸凹间。


郑州市博物馆-历史意义

  郑州市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置有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以及多功能报告厅等,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郑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有铜器、陶瓷器、石造像、碑刻、货币、画像砖、书画等多门类数万件藏品。其中以原始社会时期至唐宋时代的文物数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商周青铜器、唐宋石刻等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郑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由“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古代文化神韵”三大部分八个展厅组成。陈列沿着郑州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郑州出土的珍贵文物为基础,突出展现郑州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精华。长期以来,
  徐悲鸿的画展
  郑州博物馆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根据馆藏文物特征,发挥优势,先后举办过“古代石刻艺术陈列”、“画坛巨匠——“徐悲鸿绘画艺术展”、“郑州改革开放以来配合基本建设考古成果展”、“红旗渠精神展”等200多个陈列展览。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以及数百万观众,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成为展示郑州地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2004年7月1日起,郑州博物馆基本陈列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
  郑州博物馆出版过《苏轼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清瘗鹤铭石刻》、《馆藏碑刻选》、《郑州青铜器》、《郑州古代石刻艺术》、《郑州览胜》、《郑州博物馆馆藏书画选集》、《郑州市博物馆馆志》、《辉煌的历史记忆》等图书,为研究郑州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工具。郑州博物馆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漫步其中,接受深厚凝重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将给参观者美的艺术享受。


馆藏精品

  青釉瓷尊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高27厘米,口径27厘米
  郑州铭功路商代墓葬出土
  大敞口,圆唇,束颈,折肩,深腹,腹下部内收,平底内凹。肩部饰席纹,腹部饰篮纹,内外施青黄色釉,釉色光亮晶莹。青釉瓷尊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其质地坚硬细腻,叩之声音清脆,胎骨渗水性弱,以高岭土为胎烧制而成。郑州商代墓葬出土的原始青瓷把中国烧造瓷器的历史提前到3600年前,说明中国瓷器生产源远流长。
  清代(公元1616——1911年)
  高44.3厘米,口径22.3厘米
  觚口呈喇叭形,长颈,鼓腹,下腹亦呈喇叭形,圈足,平底,造型挺拔。内外施白釉,绘青花图案,釉色葱翠素雅。颈部绘树石、栏杆、人物,腹部绘婴戏图案,着墨不多,但情趣盎然;下腹部绘翠竹、人物,构图严谨,疏密有致。足底部有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款识。
  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高81厘米,口长55厘米,口宽53厘米,重75公斤
  1982年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
  铜鼎口近正方形,平折沿,方唇,口沿上有圆拱形外槽式双耳,两耳略向外张,内侧素面,外侧耳槽内有一道圆拱形凸棱纹;斗形方腹,平底,下附四个圆柱形空足。腹部饰带状饕餮纹和乳钉纹,饕餮纹用宽线条构成,目鼻凸起,类似浮雕;乳钉纹呈带状饰于鼎腹四隅和下腹部。鼎腹壁和底、足间有烟熏痕。该鼎造型宏大,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姚进造观音铜像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高31.7厘米
  菩萨赤足立于方形高足座上,体微弯曲,左手持净瓶,右手上举至肩。菩萨面相方圆,头戴冠,宝缯垂至肩下,颈饰联珠项饰,披帔帛,着臂钏、手镯。
  菩萨身后有圆形项光及火焰纹背光,背光上饰飞天,后有阴刻铭文。
  

菩萨

菩萨石造像

  唐代(公元618——907年)
  残高180厘米
  1976年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
  菩萨体态娴雅自然,面庞丰满圆润,双目微闭,神态安祥;菩萨束发戴冠,头上发髻呈宝珠形,着宝缯,垂发披肩;颈饰项链,臂戴臂钏,上身斜披帔帛,腰间系带结花,下着裙。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1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