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徐光宪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徐光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12月)
  《物质结构》(徐光宪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物质结构简明教程》(徐光宪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65)
  《量子化学 : 基本原理和从头计算法》(徐光宪著/黎乐民著/王德民著) (科学出版社 1980)
  《萃取化学原理》(徐光宪,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New Frontiers in Rare Earth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徐光宪,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1月)
  《物质结构》(徐光宪编/王祥云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稀土的溶剂萃取》(徐光宪著) (科学出版社 1987)
  《物质结构》(徐光宪/王祥云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
  《徐光宪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徐光宪著) (北京大学化学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 1990)
  《徐光宪论文选集》(徐光宪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5)
  《北京大学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学年科学讨论会,化学分会论文》(徐光宪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稀土》(徐光宪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5)
  《神奇之土 : 稀土科学基础研究》(徐光宪, 主编/倪嘉缵, 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徐光宪文集》(徐光宪,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论文方面
  《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1951年)
  《超越化学前沿的探索—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园地》(2005年5月)


所获荣誉

  浙江省数理化竞赛优胜奖
  (中学时代)
  美国Phi Lamda Upsilon荣誉化学会会员,接受金钥匙一枚
  (1949年2月)
  美国Sigma Xi 荣誉科学会会员,接受金钥匙一枚
  (1950年10月)
  "稀土萃取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3月)
  获得国家经委颁发的奖励和荣誉证书;
  (1985年)
  “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在稀土和金川钴镍分离中的应用”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
  “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7年)
  “轻稀土三出口萃取分离工艺理论设计及其工业实践”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
  “色素型胆结石的组成、结构及生成机理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
  《物质结构》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由国务院李鹏总理授奖。
  (1988年1月)
  获冶金部和全国稀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
  《稀土溶剂萃取》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应用量子化学"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串级萃取理论"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0年10月)
  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
  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0年12月)
  "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一步放大"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11月)
  北京大学首届自然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
  (1994年9月)
  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5年1月)
  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06年)
  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
  荣膺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年1月)


徐氏年表

   ●大事、年表
  1920年——11月7日 生于浙江绍兴市,祖籍绍兴上虞市。
  1936年——9月1日 浙江大学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习。
  1944年7月~1946年8月——上海宝华化学厂技师。4月18日 与交大同班同学高小霞在上海结婚。
  1951年——3月15日 博士论文《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完成,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Ph.D.)。 4月15日 与夫人高小霞离开旧金山,乘船回到新中国。 5月5日 受聘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52年9月10日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3年——9月 开始配位化学的研究,开始讲授化学统计力学课。
  1954年——7~9月 受教育部委托,唐敖庆、卢嘉锡、吴征铠、徐光宪在北京主办物质结构进修班,为全国培养第一批物质结构教师。
  1956年——5月 参加全国12年(1957-1972)科学发展规划会议。9月 为落实全民办原子能的号召,高教部通知北大调徐光宪任放射化学教研室主任,开始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的研究。
  1959年2月——开始从事铀-235同位素分离方法的研究
  1959年9月——到湖南长沙参加重铀酸铵的研制和生产。
  1960年8月——受教育部委托办全国物质结构和放射化学教师进修班。
  1961年8月——应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邀请,到该所讲萃取化学一个月。
  1964年8月——参加二机部在青岛燕儿岛召开的极密会议,会议决定摒弃苏联提供的沉淀法,以我国自行研究的、先进的萃取法筹建核燃料后处理厂,制造原子弹原料钚。
  1972年——3月 由江西干校回化学系从事稀土萃取分离的教学和研究,与黄春辉、金天柱等研究用N263-DTPA推拉体系,获得镨钕萃取分离系数大于4,而其他萃取体系的分离系数均小于2。6月 开始研究串级萃取理论。
  1973年——12月包钢稀土三厂派人来北大做N263-DTPA推拉体系萃取分离镨钕的中间试验,获得成功。
  1974年——9月与金天柱等到包钢稀土三厂做N263-DTPA推拉体系萃取分离镨钕的工业试验,获得成功,仅用80级萃取槽,得到纯镧、纯镨、纯钕,并在第三出口得到SM,Eu,Gd的富集物。12月 与黄春辉、金天柱、陈凤祥、李能等研究用环烷酸一步法萃取高纯钇,获得成功,为北京化工厂提供制备荧光粉的合格原料。
  1975年——8月在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徐光宪提出串级萃取理论,受到大家重视,有色研究总院萧祖炽总工程师要求办串级萃取理论讨论班。
  1976年——4月 参加制订全国
共5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64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