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阎守邕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阎守邕,男,1939年12月22日生于广西桂林,祖籍山西五台。1956年毕业于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貌专业,留校任地貌教研室助教。1962年9月以来,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遥感应用研究所,从事地貌、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II)以及人地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致力于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开拓遥感数据持续、直接为广大用户服务的路线及其关键技术、探索传统地理学向人地系统科学发展的途径。作为访问学者,他于1981年4月至7月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1981年7月至1983年5月在康奈尔大学进修遥感数据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回国后,他被指派到国家科委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局及其所属国家遥感中心协助进行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国家科技攻关立项及其组织实施、重大科学技术课题研究以及其他重要科技活动和日常工作,前后长达3年之久。此后,尽管他回到了研究所,但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仍然为国家遥感中心做了大量工作。这些经历使他和这些领域的重大活动、宏观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能够从国家、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持续地为推动我国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1986年至1998年,他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主任,并先后被推选为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常务理事及其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在此期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于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再度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展了地理应用模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人地系统以及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调查研究。他于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生导师;1998年任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创新工程学术指导小组成员。自1970年以来,阎守邕率先在国内开展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试验研究、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开拓工作,先后完成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相片引进、航空多光谱照相机及飞行试验、野外光谱仪及地物光谱特性测量、遥感图像相关掩模判读处理技术及应用、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方法与专题制图、数字地形模型研制与应用等任务。1983年回国后,他先后参与、负责和完成了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研究、中国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中一些重要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具及其应用、永定河下游河道防洪数据库系统、唐山遥感试验场信息系统、海南旅游信息系统的研制以及中国遥感技术系统的软科学研究等任务。1994年再次从康奈尔大学回国之后,他主持和完成了中国妇幼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农业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农业状况图集、基于网络的洪涝灾情遥感速报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平台及其应用、遥感图像人机交互判读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地球空间信息共享应用网络的研制,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及全国农业发展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和全国城市体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预研究等任务。在1999-2001年期间,他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主持了以海南岛为例、名为“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研究”的欧共体国际合作项目,通过海南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研制,具体探讨了人地系统科学的学科内涵和技术方法。通过上述科学实践,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开拓了从遥感和统计数据到专题信息、专题信息到决策方案/知识以及这些数据、信息和方案/知识直接、持续地为广大用户服务的完整而有效的技术途径,并在所需关键技术研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一些重要的成果。在“十五”期间,他将继续为扩充和完善以区域发展规划、管理、决策为主要服务对象,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络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技术与应用;探索和推动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人为本、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的人地系统科学的发展而努力。
  阎守邕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共计40余次。他参与、主笔和完成了我国以往四个五年计划有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国家科技攻关立项任务,先后是“八五”、“九五”国家攻关85-724和97-759项目的主要构思、起草、论证人及其项目技术总体组的副组长。在长期、众多科学实践基础上,他先后撰写和主持出版了专、译著及论文集1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余篇,培养了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13名,带出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7名。作为有关课题的负责人,他和他的合作伙伴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多次获奖。其中,“防汛遥感应用试验成果”在1990年、1992年先后获水利部及国家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遥感技术系统的软科学研究”在1991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一些重要软件”、“中国农业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和中国农业状况电子图集”分别在1992年、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网络的洪涝灾情遥感速报系统”在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从1992年开始一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专著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及其应用”(阎守邕等编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7年2月,181页
  [2] 阎守邕、童庆禧编译:“地球资源技术卫星”,科学出版社,1980年3月, 227页
  [3] 龚家龙、阎守邕编:“环境遥感技术简介”,科学出版社,1980年5月, 146页
  [4] 阎守邕、张圣凯、孙建国著:“实用遥感图象光学处理方法:相关掩模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81年10月,120页
  [5] 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编:“空间遥感技术综合应用预测及效益分析”,(论文集,阎守邕、郑立中、詹慈祥、武国祥等编),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年10月,202页
  [6]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研究组:“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研究报告”(阎守邕参与部分章节编写,完成整个报告的编辑、整理及其刊印等工作),国家科委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局,1984年9月,301页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