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搜维尔虚拟现实超市! ,新用户?[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40 次 字号:
  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汉中市 宁强县,是2009年由国务院批准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基本信息

  

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的自然保护区,坐落在秦岭与岷山山脉之间,陕西汉中市 青木川镇。保护区南北宽15.5公里,东西长28公里,面积为10200公顷。[2]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与众不同的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3℃,属典型的凉亚热带山地气候。保护区孕育了丰实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在海拔1500m以上,大面积的箭竹、木竹与落叶阔叶树种混生,是构成竹林的主要成分,金竹、刺竹、黑竹等种类繁多的竹类资源,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稳定而丰富的食物来源。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西北大学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科研人员,对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考察表明,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73科、732属、1598种,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的有8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有14种。有野生动物24目、78科、24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金钱豹、金雕等6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猕猴、红腹锦鸡、大灵猫、斑羚等17种。特别是金丝猴与猕猴在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的同域分布现象,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成为野生动物界的一个不解之谜,给这里更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2]


发展历史

  2004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科研人员在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考察。[1]
  2002年8月26日陕西省政府第16次常委会批准,成立青木川马家山自然保护区。[1]
  2007年4月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并通过了初审。[1]
  2009年9月18日批准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