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鉴
不遗余力培养科研人才
裴鉴学识渊博,性格爽朗豁达,对同事诚恳而重情谊,对晚辈教导热心。人称他为“活字典”、“掌握金钥匙的人”。他考虑问题常以发展中国科学事业、急起直追欧美为出发点。他常说:“只要有了人才就会有一切。”自1931—1946年,他在好几所大学任教,哺育了一代代莘莘学子。
在30年代中期,他鼓励并支持他的学生陈邦杰专攻苔藓,以填补中国苔藓研究的空白。他从国外购得世界苔藓专著送给陈邦杰以引导入门,并热心推荐他出国深造,后来陈邦杰成为中国著名的苔藓专家。对裴一直铭感在心,直到陈的晚年还把此事作为美谈,对他的学生说:“在那个时代我能得到裴老的赠书,引我入门真是不容易呀!”40年代中期,他培养了另一弟子单人骅。裴指导他专攻伞形科,在中央研究院为他争取出国名额,单人骅留学美国,后来成为有名的伞形科专家。同时,他还培养周太炎,他和周太炎长期合作研究中国药用植物,周太炎是中国著名的药用植物学家。一大批专业人才都在裴鉴的教导下成长,特别是配合他研究薯蓣属植物得心应手的丁志遵、秦慧贞,现已成为知名的薯蓣科专家,分别被评为中青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中青年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裴鉴对所内外同志一视同仁,只要是国家需要而有求于他的,他无不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50年代中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之初,肖培根带苏联专家季里扬诺夫多次来南京向他请教,他都热心协助他们了解一切,还不辞辛劳地亲自陪同他们专程到四川调查和收集资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较晚,图书资料匮乏。裴鉴除了亲自为前来进修的人员讲课以外,并将本所复份书刊,例如植物分类研究必备的英国皇家植物园编辑出版的世界植物索引(Index Kewensis)一套以及其他有用的书刊赠送给西北高原生物所,为他们开展科研提供条件和方便。该所同志至今传为佳话,感激不已。
开发薯蓣资源为植物分类研究开拓新路
裴鉴最突出的贡献还在他后期对薯蓣的研究。薯蓣科植物富含甾体皂素,它是合成激素类药物,包括避孕药、消炎激素类、性激素类和蛋白同化激素类等四大类50余种药物的原料药。5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科研信息闭塞不通。1955年,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黄鸣龙教授从联邦德国回来,裴鉴从黄先生处得到国外用薯蓣作激素类药物原料的信息和资料。他想,激素类药物需求量大,中国靠进口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国幅员广大,植物种类丰富,为何不去寻找研究利用它呢?他看准了这一方向,便执著地去追求和探索。1956年,他便与黄鸣龙合作,由有机化学所做以薯蓣皂甙元合成双烯醇酮的工作,裴鉴组织了丁志遵等同志寻找含薯蓣皂甙元的原料植物。令人高兴的是,在他们发现较高含量的薯蓣皂甙元资源的同时,有机化学所合成双烯醇酮也成功了。在互报喜讯庆贺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裴鉴等同志又主动地与上海通用制药厂等三个工厂合作,带领工厂技术人员共同赴产地,订合同收购薯蓣皂甙元原料,因此,在1960年很快就开始用本国植物原料投入激素类药物的生产。但是,裴鉴并没有满足于这初步的成功,他对自己所领导的课题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叫做“一箭双雕”,即在植物分类的理论上要有所收获,同时对医药工业生产上有促进。他认为中国得天独厚,薯蓣类资源丰富,种类不下60种,分布很广,南北都有,尤以西南地区种类最多,前景乐观。
关于薯蓣皂甙元的问题,1957年,在云南只找到含甾体皂甙元2%的种类,当时裴鉴很有预见地说:“我相信经过深入调查,一定会有超过2%的种类和单株。”后来确实找到一些含皂甙元5%—6%的种类,更有含16%的单株。从植物的系统学、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来说,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有无和高低,其规律性还有待于探索。他预见到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必然是走向多学科互相渗透的方向。虽然传统的植物分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毕竟局限于形态特征的描述。他指导课题组同志,运用植物化学、细胞学、解剖学、孢粉学等多学科手段对薯蓣属植物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同生产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对薯蓣类资源的探查和利用。他的这种构思得到国家重视。1960年,国家计委将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有关院校、科研和生产部门开展了全国性的薯蓣类资源普查,裴鉴所领导的课题组同志跑遍了大江南北,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西北的秦岭山脉,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以至华南的广西、海南岛,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为了寻找高含量种类,1962年,年过花甲的裴鉴,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症和胃病,爬山涉水,不辞辛劳地带领工作人员到鄂西武当山的深山老林,
普查薯蓣类资源
经过全课题组同志十几年的努力奋战,裴鉴“一箭双雕”的理想实现了,国家激素类药物特别是避孕药物等的生产上去了。生产的厂家由几个扩大到几十个,每年产值十分可观,填补了中国激素类药物的空白,结束了激素类药物靠进口的日子。与此同时,裴鉴、丁志遵、秦慧贞等对薯蓣植物的系统分类从理论上也获得了创见,并探索到薯蓣甾体皂甙元含量的规律性。他们根据薯蓣属的宏观形态、花粉、细胞染色体、化学等多方面性能的考证,对于属下组的划分作了重新调整,证明薯蓣属中具横走的多年生地下根状茎的根状茎组是一个原始的自然类群,而且,这个组普遍含有甾体皂甙元,而其他四个非根状茎组皆不含皂甙元。1964年,中国科学院颁发给裴鉴所领导的课题组成果优秀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江苏省1978年科学成果二等奖。1983年,中国植物学会50周年纪念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在分类学科组,裴鉴所领导的薯蓣分类研究得到表扬,裴鉴被同行公认为中国现代植物综合分类研究的带头人。
主要论著
1、P′ei Chien.Phytogeography of Chinese verbenaceae.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1,ser.65:35—38.
2、P′ei Chien.Aditional notes on Chinese verbenaceous plant.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2,7:205-213.
3、P′ei Chien.The verbenaceae of China.Mm Sci Soc China,1932,1(3):1—193.
4、P′ei Chien.The vascular plants of Nanking Ⅱ-Ⅵ in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3—36,ser.810.
5、P′ei Chien.Notes on anemone from szechuan.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3,ser.9:17
6、P′ei Chien.Notes on the genus gymno the ca of the famnily Sauru-raceae.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4,ser.9:109-112.
7
裴鉴学识渊博,性格爽朗豁达,对同事诚恳而重情谊,对晚辈教导热心。人称他为“活字典”、“掌握金钥匙的人”。他考虑问题常以发展中国科学事业、急起直追欧美为出发点。他常说:“只要有了人才就会有一切。”自1931—1946年,他在好几所大学任教,哺育了一代代莘莘学子。
在30年代中期,他鼓励并支持他的学生陈邦杰专攻苔藓,以填补中国苔藓研究的空白。他从国外购得世界苔藓专著送给陈邦杰以引导入门,并热心推荐他出国深造,后来陈邦杰成为中国著名的苔藓专家。对裴一直铭感在心,直到陈的晚年还把此事作为美谈,对他的学生说:“在那个时代我能得到裴老的赠书,引我入门真是不容易呀!”40年代中期,他培养了另一弟子单人骅。裴指导他专攻伞形科,在中央研究院为他争取出国名额,单人骅留学美国,后来成为有名的伞形科专家。同时,他还培养周太炎,他和周太炎长期合作研究中国药用植物,周太炎是中国著名的药用植物学家。一大批专业人才都在裴鉴的教导下成长,特别是配合他研究薯蓣属植物得心应手的丁志遵、秦慧贞,现已成为知名的薯蓣科专家,分别被评为中青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中青年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裴鉴对所内外同志一视同仁,只要是国家需要而有求于他的,他无不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50年代中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之初,肖培根带苏联专家季里扬诺夫多次来南京向他请教,他都热心协助他们了解一切,还不辞辛劳地亲自陪同他们专程到四川调查和收集资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成立较晚,图书资料匮乏。裴鉴除了亲自为前来进修的人员讲课以外,并将本所复份书刊,例如植物分类研究必备的英国皇家植物园编辑出版的世界植物索引(Index Kewensis)一套以及其他有用的书刊赠送给西北高原生物所,为他们开展科研提供条件和方便。该所同志至今传为佳话,感激不已。
开发薯蓣资源为植物分类研究开拓新路
裴鉴最突出的贡献还在他后期对薯蓣的研究。薯蓣科植物富含甾体皂素,它是合成激素类药物,包括避孕药、消炎激素类、性激素类和蛋白同化激素类等四大类50余种药物的原料药。5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科研信息闭塞不通。1955年,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黄鸣龙教授从联邦德国回来,裴鉴从黄先生处得到国外用薯蓣作激素类药物原料的信息和资料。他想,激素类药物需求量大,中国靠进口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国幅员广大,植物种类丰富,为何不去寻找研究利用它呢?他看准了这一方向,便执著地去追求和探索。1956年,他便与黄鸣龙合作,由有机化学所做以薯蓣皂甙元合成双烯醇酮的工作,裴鉴组织了丁志遵等同志寻找含薯蓣皂甙元的原料植物。令人高兴的是,在他们发现较高含量的薯蓣皂甙元资源的同时,有机化学所合成双烯醇酮也成功了。在互报喜讯庆贺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裴鉴等同志又主动地与上海通用制药厂等三个工厂合作,带领工厂技术人员共同赴产地,订合同收购薯蓣皂甙元原料,因此,在1960年很快就开始用本国植物原料投入激素类药物的生产。但是,裴鉴并没有满足于这初步的成功,他对自己所领导的课题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叫做“一箭双雕”,即在植物分类的理论上要有所收获,同时对医药工业生产上有促进。他认为中国得天独厚,薯蓣类资源丰富,种类不下60种,分布很广,南北都有,尤以西南地区种类最多,前景乐观。
关于薯蓣皂甙元的问题,1957年,在云南只找到含甾体皂甙元2%的种类,当时裴鉴很有预见地说:“我相信经过深入调查,一定会有超过2%的种类和单株。”后来确实找到一些含皂甙元5%—6%的种类,更有含16%的单株。从植物的系统学、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来说,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有无和高低,其规律性还有待于探索。他预见到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必然是走向多学科互相渗透的方向。虽然传统的植物分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毕竟局限于形态特征的描述。他指导课题组同志,运用植物化学、细胞学、解剖学、孢粉学等多学科手段对薯蓣属植物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同生产部门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对薯蓣类资源的探查和利用。他的这种构思得到国家重视。1960年,国家计委将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有关院校、科研和生产部门开展了全国性的薯蓣类资源普查,裴鉴所领导的课题组同志跑遍了大江南北,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西北的秦岭山脉,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以至华南的广西、海南岛,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为了寻找高含量种类,1962年,年过花甲的裴鉴,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症和胃病,爬山涉水,不辞辛劳地带领工作人员到鄂西武当山的深山老林,
普查薯蓣类资源
经过全课题组同志十几年的努力奋战,裴鉴“一箭双雕”的理想实现了,国家激素类药物特别是避孕药物等的生产上去了。生产的厂家由几个扩大到几十个,每年产值十分可观,填补了中国激素类药物的空白,结束了激素类药物靠进口的日子。与此同时,裴鉴、丁志遵、秦慧贞等对薯蓣植物的系统分类从理论上也获得了创见,并探索到薯蓣甾体皂甙元含量的规律性。他们根据薯蓣属的宏观形态、花粉、细胞染色体、化学等多方面性能的考证,对于属下组的划分作了重新调整,证明薯蓣属中具横走的多年生地下根状茎的根状茎组是一个原始的自然类群,而且,这个组普遍含有甾体皂甙元,而其他四个非根状茎组皆不含皂甙元。1964年,中国科学院颁发给裴鉴所领导的课题组成果优秀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江苏省1978年科学成果二等奖。1983年,中国植物学会50周年纪念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在分类学科组,裴鉴所领导的薯蓣分类研究得到表扬,裴鉴被同行公认为中国现代植物综合分类研究的带头人。
主要论著
1、P′ei Chien.Phytogeography of Chinese verbenaceae.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1,ser.65:35—38.
2、P′ei Chien.Aditional notes on Chinese verbenaceous plant.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2,7:205-213.
3、P′ei Chien.The verbenaceae of China.Mm Sci Soc China,1932,1(3):1—193.
4、P′ei Chien.The vascular plants of Nanking Ⅱ-Ⅵ in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3—36,ser.810.
5、P′ei Chien.Notes on anemone from szechuan.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3,ser.9:17
6、P′ei Chien.Notes on the genus gymno the ca of the famnily Sauru-raceae.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Bot,1934,ser.9:109-1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