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施汝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磁畴、微粉磁性和铁磁共振,以及永磁材料的发展简史、研究现状和进展趋势。当时物理教材中磁学份量最少,中国的大学里尚未设磁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界对磁学和磁性材料了解还不多,因此这些介绍无疑是很重要的。对刚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年轻的科技人员,特别是对于磁学研究、教学和应用的科技人员,更是开阔了眼界。他虽一直从事金属磁学研究,但却时时关注着磁学的全面发展和祖国建设的需要。在刚完成经济恢复、开始进入经济建设的1953年,他看到发展非金属磁性和材料研究对于无线电电子学技术的重要性,因而在磁学研究组(1958年扩大成磁学研究室)原有3个金属磁性研究课题之外,新建铁氧体研究课题,并抽调青年科研人员到新建课题组,放手让他们筹建新的制备铁氧体材料和研究高频磁性的实验室。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时,他虽已是代理所长,主要精力要用于全所科研工作和物理学的全面规划,但仍然殚精竭虑,和周培源一起主持了全国物理学规划的制定,并和叶企孙主持全国磁学发展规划的讨论和编写,制定了全面的包括磁学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特别是计算技术、电子学技术和微波技术等)以及新实验方法(如动态磁性、铁磁共振和中子衍射等)的发展规划。后来物理研究所和全国的磁学研究发展的情况证明,这一磁学发展规划是富有远见、切实可行的。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30年中,他虽忙于处理全所工作,不再直接指导磁学的具体研究课题,但仍然十分关心磁学室的各项研究工作,尽量抽时间到各磁学实验室了解第一线工作情况,经常到图书馆查阅磁学文献,还要求年轻科研人员把定期查阅的文献制成文献卡片供全研究室使用。在1958年“大跃进”中,他还时常在晚上抽时间到磁学实验室参加部分实验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时期他受到“审查”,不能正常主持研究所领导工作,他就为磁学研究室一些青年人员翻译了多篇重要的英文文献。
  重视培养磁学人才
  近代中国磁学人才的培养和磁学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施汝为的亲身参与、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分不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磁学研究和教学骨干的培养以及许多重要的磁学学术活动,施汝为都倾注了全部的精力。
  1952—1953年全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学习苏联,在高等学校各系设置专业,讲授专业课程。当时一些高等学校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吉林大学等都拟在物理专业下设置磁学专门组。但是当时全国从事磁学工作的人很少,高级人才更缺,只有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设有国内唯一的磁学研究组。因此,这些筹办磁学专门组的大学都派青年教师到应用物理研究所磁学组进修。当时领导磁学研究组的施汝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为他们制定了进修计划,安排了业务领导人,还为培养他们和组内的青年科研人员组织了定期的磁学报告讨论会,开设了磁学专业课。他亲自参加讲课和作专题报告,更鼓励年轻人作报告和积极参加讨论,把这作为培养人才的措施之一。经过培训的教师回校后都成为磁学专业教学科研的骨干。那时,所内人员一边翻译一边讲授的《现代磁学》及后来在所内和全国讲习班讲授的《铁氧体物理学》都在他亲自参加或鼓励支持下正式出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磁学译著和第一部铁氧体专著。1953年,施汝为已经50多岁,还以很高的热情参加了全所科研人员的一个月“俄文突击学习”,并以翻译《现代磁学》和用它作为讲课参考教材巩固俄文的学习。不论在学习、翻译和讲课中,他都积极认真,以勤奋弥补记忆力的不足。1956—1959年,他还同磁学研究组(室)的人员到北京大学为磁学专门组的高年级学生讲授《铁磁学》课。1958年中国科学院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指导方针下,他兼任物理系主任,对专业设置、教师来源、实验室建设、所里研究人员去学校讲课和高年级学生到所里作毕业论文等,都作了缜密的考虑和仔细的安排,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办不久就在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成绩等方面居于国内前列奠定了基础。他十分重视青年科学人才的培养,对刚参加磁学研究工作的青年,在带领他们做过几次实验后,就放手让他们在科学实验中经受锻炼,并严格认真地检查他们的实验数据,仔细审阅和修改他们的实验报告和论文,连用错的标点符号也代为改正。他还积极推荐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他除了创办磁学研究室的学术报告讨论会外,还极力倡导和推动全国性的磁学学术活动,如1963年和1964年的第一、二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及1964年的磁学讨论会都是在他和几位磁学前辈的倡议下召开的。他不但热情主持了第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而且还尽力使这个会议成为团结全国磁学界,广泛交流研究、应用和生产经验的经常性学术会议,对发展中国的磁学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1963年左右,中国科学院准备在四川绵阳建立磁学研究所,施汝为亲自率领一些中青年学术骨干去绵阳选定所址,又亲自指导制定建所和筹备实验室的方案,开始基建和订购国内外仪器设备等工作。但不久因“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科学院各项工作陷于瘫痪,筹建磁学研究所的工作改由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国防科委决定将第四机械工业部第11研究所的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室迁到绵阳,接收这个正在建设中的磁学研究所,成为以应用磁学的研究开发为主的研究所,即后来的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在磁学研究上的贡献
  施汝为对于近代中国磁学研究的开创和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成绩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一、对铁磁(性)合金单晶体的磁晶各向异性的研究。
  如果说20年代中后期的铁、镍、钻单晶体的各主晶轴磁化曲线和磁晶各向异性的研究是金属基本磁性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开创性研究,则30年代初、中期施汝为关于铁-钴系和镍-钴系铁磁合金单晶体的各主轴磁化曲线和磁晶各向异性的研究是其重要的发展。施汝为在这些研究中首次指出,铁磁晶体的易磁化方向不仅依赖于晶体结构,而且与晶体所包含的原子种类有关。他在这些铁磁合金中首次发现其易磁化方向随合金成分的改变而变化。
  二、对铁磁合金和磁铁矿单晶体及铁磁多晶体的磁畴观测研究。
  1907年提出磁畴假设(铁磁性理论两大基础之一)后,前人在1932年才用磁粉纹图方法直接观测到磁畴结构。施汝为对多种典型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