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中科院长春人卫站概况】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以下简称长春人卫站)始建于1958年2月,1974年迁至长春市净月潭西山。现有职工53人,其中科技人员36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助理研究员21人。博士生1人,在读博士生1人,硕士生1人。
  长春人卫站地处我国东北高纬度地区,主要是以对人造天体的精密观测和精密定轨为主要任务,适当开展卫星动力学基础研究。建站40余年,先后建立起来光学目视观测系统、双频多卜勒卫星测速系统、时间/频率监测系统、激光卫星测距系统、GPS定位系统。
  到目前为止,长春人卫站卫星激光测距系统(SLR)为“七五”、“八五”、“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中国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质量较高的观测数据。1995年以来,长春人卫站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工作成绩一直位于中国激光测距网第一名,1996年以来,在国际激光测距网中(43个台站),长春人卫站SLR系统的工作成绩一直位于前10名,已是一个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卫星测距站。
  GPS系统和SLR系统也是中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的25个基准站之一。
  长春人卫站光学目视观测系统的工作集体是“中科院人卫应用研究中心”的一支技术过硬的观测队伍。19年来,长春人卫站的工作受到中科院基础局、“中科院人卫应用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关注,观测成绩一直位于中科院人卫系统的第一名。1999年,“我国失控卫星的捕获、长期跟踪和陨落期预报”研究项目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春人卫站排名第三。
  现在,长春人卫站已经被中科院国家天文中心定位为我国北方天文口的重要观测基地。1999年,有3人进入中科院国家天文中心创新工程“卫星激光测距及应用”研究团组。
  为了扩大我站与国际上的影响,学习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1999年度长春人卫站先后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科学分院、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关于激光卫星测距技术、GPS定位技术方面的研讨与交流。
  为支援地方经济与资源环境建设,长春人卫站利用GPS技术和设备与长春地区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汽车导航定位”、“长白山火山活动的监测”和“长春旅游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项目,并取得数十万元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长春人卫站长远战略目标,对全站行政科研机构进行调整,机关定岗定编,力争精干高效,科研工作突出重点。结合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抓好跨世纪科技队伍的建设,启用年轻科技人员担任课题组和研究室负责人,为他们提供各种国际、国内间学术交流机会。在天文系统内定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等,加快培养速度。同时,根据站内科技人力不足实际情况,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长春人卫站共有2个公司,从事科研开发工作的一共有7人。中科院长春人卫站从1992年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天文科普活动,目前已为20余万人开展了各种科普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999年1月与共青团长春市委等单位联合,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暨吉林省第六届天文科技冬令营,接待了来自黑龙江和吉林省的3000余名师生。1999年7月成功举办了吉林省暨长春市第八届天文科技夏令营,接待营员2000多人次。开展了科普讲座、图片展览、天体观测等各种天文科普活动。长春人卫站1999年12月由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12月由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国家教育部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并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9年10月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的《天文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与研究》荣获中科院长春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1999年通过中科院长春分院成果鉴定,申报中科院院级科研成果。
  经过几年来的大量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均年营业额达到近60万元,年平均纯收入达20万元,为科研一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解决了多年来站经费紧张的部分难题,也免除了部分剩余人员分流的后顾之忧,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科普专业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为我站今后科普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注: 2001年撤销,并入国家天文台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