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型超高真空、以及多种先进诊断测量等系统支撑。学科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许多关键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经验借鉴。特别是EAST运行需要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等极限环境,从芯部上亿度高温到线圈中零下269度低温,给装置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材料方面提出了超乎寻常的要求。
EAST的建造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而且具有会改善等离子体约束状况的大拉长非圆截面的等离子体位形,它的建成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这种类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使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在装置建成后的10-15年期间,能在装置上对建造稳态先进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堆的前沿性物理问题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并使中国在人类开发清洁而又无限的核聚变能的领域内做出自己应有的重大贡献。
EAST的大小半径虽然只有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即ITER)的1/3和1/4(右图为ITER示意图),但位形与ITER相似且更加灵活 ,而且将比ITER早10-15年投入运行。EAST是一个近堆芯高参数和稳态先进等离子体运行科学问题的重要实验平台,它将是在ITER之前国际上最重要的稳态偏滤器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基地。
建设目标 EAST 是基于上世纪末托卡马克最新成果而设计的,它的目标就是针对近堆芯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的科学和工程问题。作为HT-7的下一代升级装置,EAST装置不仅规模更大,其独有的非圆截面、全超导及主动冷却内部结构三大特性,将更有利于探索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其工程建设和物理研究可为ITER项目的建设提供直接经验。EAST将是未来十年唯一能为ITER提供长脉冲稳态先进运行高参数非圆等离子体平台的实验装置,将会在发展稳态高性能等离子体物理的科学研究计划中处于世界前沿地位,进而为支持ITER和聚变能发展作出贡献。
基本情况 wpe4E.jpg (69764 字节)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来源于环形、真空室、磁、线圈。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通电时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建成超导托卡马克,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超导托卡马克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1994年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研制出HT-7超导托卡马克,这是一个可产生长脉冲高温等离子体的中型聚变研究装置。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俄、日、法之后第四个拥有该类装置的国家,从此为中国的聚变事业全面走向国际舞台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经过十多年来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取得许多创新成果。
装置总目标 建立一种自洽的、可行的、具体的先进托卡马克运行模式的科学基础为主要目标,研究等离子体在稳态、高参数、高约束条件下稳定性、输运、壁的平衡等方面的物理问题,探索适合先进核聚变反应堆的运行模式,为建成的大型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探索先进的运行模式和物理基础,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超导托卡马克稳态运行能力的磁约束聚变的年轻队伍。
所长:李建刚(兼任)
李建刚,男,1961年11月生,汉族,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负责人,“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专业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主持和领导HT-6M托卡马克、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科研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40多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跨世纪杰出人才”称号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种奖励和荣誉。2001年12月担任等离子体所所长;2005年3月兼任等离子体所所长。
副所长:张晓东(兼任) 万宝年 傅鹏 吴宜灿 吴新潮
EAST超导托卡马克大事记
1997年 项目被中央科技领导小组批准;
1998年7月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项目建议书;
1998年12月 受国家计委委托科学院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9年10月 受国家计委委托科学院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
2000年10月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1-2005年 R&D,加工,测试,组装,05年底完成第一阶段总装;
2006年 工程调试和实验运行(总共三次);
u2-3月: 成功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
u4-7月: 完成内部部件安装和真空室最后封焊;
u8-10月:成功进行第二次工程调试和首轮正式放电实验;
其中,9月22日第二次工程调试成功,所有参数达到和超过预期值;
9月26日获得首次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9月28日项目通过工艺参数测试和专家鉴定;
u10月13-14日:第二次国际顾问委员会召开,项目获很高评价;
u10月15日:第一轮物理实验运行顺利结束;
2006年12月21日: 第二轮物理实验开始;
2007年1月23日: 获得首次大拉长偏滤器位型放电;
2007年1月23日: 通过专业组(财务、建安、设备和档案)预验收;
2007年2月10日: 第二轮物理实验运行顺利结束;
2007年2月28日: 项目通过科学院竣工预验收;
2007年3月01日: 项目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现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俞昌旋
副主任:余增亮 罗家融
学术秘书:赵君煜
业务秘书:罗丽明
成员:俞昌旋、余增亮、杜世俊、刘小宁、毕延芳、胡纯栋、肖炳甲、单家芳、赵君煜、胡立群、王孔嘉、黄群英、宋云涛、罗广南、吴杰峰、孟月东、罗家融、庄 革、石秉仁、郭文康、舒炎泰、王少杰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历届所领导组成人员
2005年-2009年期间的所领导:(2005年3月16日-2009年8月18日)
所长:李建刚
副所长:万宝年、武松涛、傅 鹏
党委书记:匡光力 张晓东
2000-2005年期间的所领导:(2000年5月26日-2005年3月16日)
所长:王绍虎
副所长:虞清泉、李建刚、匡光力、孙世洪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匡光力
1995-2000年期间的所领导:(1995年12月29日起任期四年)
所 长:万元熙
副所长:翁佩德、谢纪康、任兆杏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孙世洪
1991年-199
EAST的建造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而且具有会改善等离子体约束状况的大拉长非圆截面的等离子体位形,它的建成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这种类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使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在装置建成后的10-15年期间,能在装置上对建造稳态先进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堆的前沿性物理问题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并使中国在人类开发清洁而又无限的核聚变能的领域内做出自己应有的重大贡献。
EAST的大小半径虽然只有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即ITER)的1/3和1/4(右图为ITER示意图),但位形与ITER相似且更加灵活 ,而且将比ITER早10-15年投入运行。EAST是一个近堆芯高参数和稳态先进等离子体运行科学问题的重要实验平台,它将是在ITER之前国际上最重要的稳态偏滤器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基地。
建设目标 EAST 是基于上世纪末托卡马克最新成果而设计的,它的目标就是针对近堆芯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的科学和工程问题。作为HT-7的下一代升级装置,EAST装置不仅规模更大,其独有的非圆截面、全超导及主动冷却内部结构三大特性,将更有利于探索等离子体稳态先进运行模式,其工程建设和物理研究可为ITER项目的建设提供直接经验。EAST将是未来十年唯一能为ITER提供长脉冲稳态先进运行高参数非圆等离子体平台的实验装置,将会在发展稳态高性能等离子体物理的科学研究计划中处于世界前沿地位,进而为支持ITER和聚变能发展作出贡献。
HT-7项目
基本情况 wpe4E.jpg (69764 字节)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来源于环形、真空室、磁、线圈。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通电时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建成超导托卡马克,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超导托卡马克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1994年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研制出HT-7超导托卡马克,这是一个可产生长脉冲高温等离子体的中型聚变研究装置。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俄、日、法之后第四个拥有该类装置的国家,从此为中国的聚变事业全面走向国际舞台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经过十多年来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取得许多创新成果。
装置总目标 建立一种自洽的、可行的、具体的先进托卡马克运行模式的科学基础为主要目标,研究等离子体在稳态、高参数、高约束条件下稳定性、输运、壁的平衡等方面的物理问题,探索适合先进核聚变反应堆的运行模式,为建成的大型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探索先进的运行模式和物理基础,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超导托卡马克稳态运行能力的磁约束聚变的年轻队伍。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现任领导
所长:李建刚(兼任)李建刚,男,1961年11月生,汉族,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负责人,“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国际专业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主持和领导HT-6M托卡马克、HT-7超导托卡马克实验中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科研成果。近年来发表论文40多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跨世纪杰出人才”称号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多种奖励和荣誉。2001年12月担任等离子体所所长;2005年3月兼任等离子体所所长。
副所长:张晓东(兼任) 万宝年 傅鹏 吴宜灿 吴新潮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大事记
EAST超导托卡马克大事记1997年 项目被中央科技领导小组批准;
1998年7月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项目建议书;
1998年12月 受国家计委委托科学院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9年10月 受国家计委委托科学院批准初步设计及概算;
2000年10月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1-2005年 R&D,加工,测试,组装,05年底完成第一阶段总装;
2006年 工程调试和实验运行(总共三次);
u2-3月: 成功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
u4-7月: 完成内部部件安装和真空室最后封焊;
u8-10月:成功进行第二次工程调试和首轮正式放电实验;
其中,9月22日第二次工程调试成功,所有参数达到和超过预期值;
9月26日获得首次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9月28日项目通过工艺参数测试和专家鉴定;
u10月13-14日:第二次国际顾问委员会召开,项目获很高评价;
u10月15日:第一轮物理实验运行顺利结束;
2006年12月21日: 第二轮物理实验开始;
2007年1月23日: 获得首次大拉长偏滤器位型放电;
2007年1月23日: 通过专业组(财务、建安、设备和档案)预验收;
2007年2月10日: 第二轮物理实验运行顺利结束;
2007年2月28日: 项目通过科学院竣工预验收;
2007年3月01日: 项目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现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主任:俞昌旋
副主任:余增亮 罗家融
学术秘书:赵君煜
业务秘书:罗丽明
成员:俞昌旋、余增亮、杜世俊、刘小宁、毕延芳、胡纯栋、肖炳甲、单家芳、赵君煜、胡立群、王孔嘉、黄群英、宋云涛、罗广南、吴杰峰、孟月东、罗家融、庄 革、石秉仁、郭文康、舒炎泰、王少杰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历任领导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历届所领导组成人员2005年-2009年期间的所领导:(2005年3月16日-2009年8月18日)
所长:李建刚
副所长:万宝年、武松涛、傅 鹏
党委书记:匡光力 张晓东
2000-2005年期间的所领导:(2000年5月26日-2005年3月16日)
所长:王绍虎
副所长:虞清泉、李建刚、匡光力、孙世洪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匡光力
1995-2000年期间的所领导:(1995年12月29日起任期四年)
所 长:万元熙
副所长:翁佩德、谢纪康、任兆杏
党委书记:王绍虎
党委副书记:孙世洪
1991年-199
上一篇: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 03-18 ]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