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兰州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创建于1955年 10月,最初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
  1957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图书馆”,属西北分院领导;1959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图书馆”;“文革”期间曾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甘肃省图书馆”, 实行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科技局的双重领导;此后因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撤消,从1973年起,启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名称,直属中国科学院;1978年5月,由研究室(县级)建制改为研究所(地级)建制;1987年8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1997年10月,经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再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名称。
  2002年12月挂牌成为甘肃省科技图书馆。
  中心简介: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又名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成立于1955年10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现已发展成为立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务全国、对外开放的资源环境科学信息收集、开发、研究、传播与交流中心。
  本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专业节点,重点从事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与战略情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西北创新基地和兰州分院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与网络平台,同时也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图书馆。
  主要任务:
  一是针对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所涉及的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等领域,提供相关的文献信息保障和咨询服务;
  二是瞄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求,重点针对西北地区区情向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持续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咨询报告和相关信息分析资料,为重大工程和科研决策开展咨询服务;
  三是建设、维护、运行好中国科学院兰州网络中心。在重点服务于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与“三个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科学传播、社会教育、信息中介和咨询服务的社会功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中心重点建设领域与研究方向是: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咨询服务、自动化与网络建设、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情报学学科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
  本中心人员编制10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4人,其中:研究员(研究馆员)5人,副研究员(副研究馆员)14人,中级职称的33人。2002年批准创新岗位47个。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合作培养情报学硕士。目前中心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生6人。2001年,在院人教局支持下,引进优秀人才2名;同时聘请4名相关领域专家为兼职研究员。
  本中心重点收藏地球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化学化工、核科学及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兼收应用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综合性文献;尤其重视收藏有关寒区、旱区、极区特别是关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工程问题等方面文献资料,初步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馆藏体系。目前,中心馆藏文献163.1万册(件),其中科技图书29.4万册,科技期刊13376种(现刊2579种)120.8万册,其它科技文献12.9万册(件)。引进有关经济、商务、科技成果、科技文献等数据库(光盘)25种,自建“中国地球科学家数据库”等18个专题文献/机构数据库和资源环境科学、全球变化研究等网络信息导航系统。
  本中心在“七五”至“九五”期间,参加或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科院重大重点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研究课题20多个,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出版图书30多种,每年提交研究报告10余种。在以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为重点的资源环境领域的学科情报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本中心重视加强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学术团体、信息机构、数据中心、专业图书馆的联系与合作,是OCLC的成员馆之一,在大力开发利用国外科技信息资源、宣传推介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网长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查新咨询中心、CNC—IGBP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也挂靠于此。中心编辑出版的《地球科学进展》(双月刊)进入国家双效期刊方阵,2001年在全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顺序提升到第127位,在地球科学类期刊中排第9位,荣获院科技期刊三等奖。此外,还有《黄金科学技术》、《遥感技术与应用》、《天然气地球科学》等刊物。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