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矿冶研究院
院况简介
长沙矿冶研究院建于1955年,当时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金属研究工作,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便有效利用我国(特别是中南地区)的天然矿产资源,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建成后曾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冶金工业部、国家冶金工业局。1999年6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归属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2000年5月15日,正式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2009年10月,经报国务院批准,长沙矿冶研究院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不再列入中央企业名单,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35户调整为132户。[1]
研究院下设11个职能管理部门、6个直属单位,拥有17家子公司及子公司以下企业。其中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研究院于1999年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2001年1月金瑞科技股票成功上市交易,2006年4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截至2008年底,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9亿元,利润7105万元,总资产达到20亿元。
长沙矿冶院现已逐渐形成并确立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科研、设计、工程)、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两大主营业务体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拥有采矿、选矿、冶金、材料四大主体专业,从建院以来一直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类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复杂多金属共生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贫红铁矿选矿技术攻关、大洋多金属结核综合利用等科技项目中发挥了中坚作用,获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形成的技术优势和特色中,选矿专业尤为突出,业已形成系统的、配套齐全的试验研究体系,具有强有力的综合攻关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奠定了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科研技术
在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方面,长沙矿冶院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逐步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主要产品分布在电子基础材料、电源材料以及超硬材料领域。其中,电子基础材料的产品主要有电解金属锰、四氧化三锰、软磁铁氧体磁芯等;超硬材料的产品主要有触媒、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制品等;电源材料的产品主要有氢氧化镍、钴酸锂等。长沙矿冶院是我国一流的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通过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冶金工业钎具质量检测中心、国家冶金工业辅料矿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全国民用爆破器材产品检测中心的依托单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落户研究院,现有实验室12500平方米,中试车间4个,其中选矿中试车间是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中试基地,管道输送中试车间和公斤级炸药试验用碉堡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专业试验基地。良好的硬件支撑条件和勇于创新的研发能力,构筑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至2008年底,研究院有在岗职工3322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教授级高工57人,有174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现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实力雄厚。
领导班子
朱希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长沙矿冶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王晓梅:长沙矿冶研究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兼任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罗生:长沙矿冶研究院副院长。
杨应亮:长沙矿冶研究院副院长。
谢建国:长沙矿冶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管理部部长。
张保中:长沙矿冶研究院总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