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第十二届委员。永安市舞蹈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福建基地高级顾问。国家健美操一级裁判。国家一级社会体操指导员。从2000至今获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1-9级教师资格证。
荣誉:
1.获2004年中国国际舞蹈分级大赛十佳编导奖,编舞蹈《雨林花》获大赛金奖.
2.获中国幼儿体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获2005年永安市十佳市民称号。
4.获2006年永安市十佳文化先进个人称号。
5.获永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6.获永安市文联先进工作者称号。
7.获永安市政协委员积极分子称号。
男,1965年1月出生,四川省武胜县人。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格与认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加联合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7月,毕业于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因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原西南师范大学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6月,晋升教授,并担任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2000年领衔申报学前教育学硕士点获得成功;2001年11月,担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2001年12月,作为方向负责人申报基础心理学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获得成功;2002年,被重庆市选拔为“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参与申报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得成功。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七部委确定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高等学校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长期从事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过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900046 、 30370488 )、 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99czx009 、 02CSH002 ), 1 项教育部远程教育重大项目( A1009 ), 2 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和规划项目,还主持或主研过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8 项,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4 项,中科院项目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1 个,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项目 1 个,国际合作课题 1 个,课题经费近 200 万元。从 2002 年起,开始与加拿大发展神经科学首席科学家、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P.D. Zelazo 密切合作,共同从事执行功能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现已和美国布朗大学 Sloman 教授、加利弗利亚大学 Heit 教授、华盛顿大学 Carlson 教授、德国萨尔斯堡大学 Perner 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陈欣银 教授、 Morten 教授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在《 Cognitive Development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和《心理科学》等著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10 余篇,个人或合作出版著作 18 部, 10 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和《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提出了 “ 智能的认知结构模型理论假说 ” ( 1992 ), “ 道德价值观的四重结构理论 ” ( 1994 ), “ 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枢纽项比较模型理论 ” ( 1996 )和 “ 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复合模型理论 ” ( 2001 )等理论假说。其科研成果曾荣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 5 项,重庆市人民政府二等奖、三等奖 4 项。
1965年1月出生,性别:女,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职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在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或方向: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
学术及科研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编写教材4部,先后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加科研项目5项,在研项目2项。
李红作品年表:
1997:《回到凤凰桥》
获奖记录:199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
李红,女,1967年生于北京。1991年开始拍摄电视短片。1994年开始拍摄纪录片。
她们四个人住的小屋不到六平方米。然而,住在破烂小屋里的这段时间却是她们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候。过去在家乡,她们是女儿,属于父母,将来回到凤凰桥,她们是妻子,属于丈夫。只有在北京,她们才可能有一丝企图改变命运的“非份之想”。导演用三年的时间拍摄了四个到北京打工的姑娘,对于这些来自乡村的女孩子,作为一个城里人,有许多想当然的理解。几乎所有这些理解都在真实面前变得哑口无言。《回到凤凰桥》实际上是在记录一个“哑口无言”的过程。
女,1972年生,汉族,山西平陆人,哲学博士,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曾任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
1994年7月山西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97年7月山西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同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博士后,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学术访问。
目前已出版的专著《当代西方分析哲学与诠释学的融合》1部,获得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哲学研究》、《
荣誉:
1.获2004年中国国际舞蹈分级大赛十佳编导奖,编舞蹈《雨林花》获大赛金奖.
2.获中国幼儿体操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获2005年永安市十佳市民称号。
4.获2006年永安市十佳文化先进个人称号。
5.获永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6.获永安市文联先进工作者称号。
7.获永安市政协委员积极分子称号。
1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
男,1965年1月出生,四川省武胜县人。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格与认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加联合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7月,毕业于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原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因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原西南师范大学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6月,晋升教授,并担任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2000年领衔申报学前教育学硕士点获得成功;2001年11月,担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2001年12月,作为方向负责人申报基础心理学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获得成功;2002年,被重庆市选拔为“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参与申报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得成功。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七部委确定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高等学校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长期从事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过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900046 、 30370488 )、 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99czx009 、 02CSH002 ), 1 项教育部远程教育重大项目( A1009 ), 2 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和规划项目,还主持或主研过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8 项,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4 项,中科院项目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1 个,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项目 1 个,国际合作课题 1 个,课题经费近 200 万元。从 2002 年起,开始与加拿大发展神经科学首席科学家、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P.D. Zelazo 密切合作,共同从事执行功能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现已和美国布朗大学 Sloman 教授、加利弗利亚大学 Heit 教授、华盛顿大学 Carlson 教授、德国萨尔斯堡大学 Perner 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陈欣银 教授、 Morten 教授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在《 Cognitive Development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和《心理科学》等著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10 余篇,个人或合作出版著作 18 部, 10 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和《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提出了 “ 智能的认知结构模型理论假说 ” ( 1992 ), “ 道德价值观的四重结构理论 ” ( 1994 ), “ 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枢纽项比较模型理论 ” ( 1996 )和 “ 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复合模型理论 ” ( 2001 )等理论假说。其科研成果曾荣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 5 项,重庆市人民政府二等奖、三等奖 4 项。
12.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硕导
1965年1月出生,性别:女,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职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在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任教。研究领域或方向: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
学术及科研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编写教材4部,先后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加科研项目5项,在研项目2项。
13、纪录片导演
李红作品年表: 1997:《回到凤凰桥》
获奖记录:1997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
李红,女,1967年生于北京。1991年开始拍摄电视短片。1994年开始拍摄纪录片。
她们四个人住的小屋不到六平方米。然而,住在破烂小屋里的这段时间却是她们一生中最自由的时候。过去在家乡,她们是女儿,属于父母,将来回到凤凰桥,她们是妻子,属于丈夫。只有在北京,她们才可能有一丝企图改变命运的“非份之想”。导演用三年的时间拍摄了四个到北京打工的姑娘,对于这些来自乡村的女孩子,作为一个城里人,有许多想当然的理解。几乎所有这些理解都在真实面前变得哑口无言。《回到凤凰桥》实际上是在记录一个“哑口无言”的过程。
14.山西大学教授
女,1972年生,汉族,山西平陆人,哲学博士,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曾任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 1994年7月山西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97年7月山西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同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博士后,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学术访问。
目前已出版的专著《当代西方分析哲学与诠释学的融合》1部,获得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