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
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多年来,他在繁重教学工作的同时,致力于开展教学研究,把自已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研究撰写成论文,供同行们交流探讨。在CN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有《不等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置换反应及其配平》、《电荷平衡的应用》、《制订学习规范,培养优良学风》、《反应物用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合成材料单元复习》等。参与编写了《高中课程学案精编》(高二化学)一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获信阳地区高中生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1996年9月获信阳地区高中生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4]
鲁山县公安交警大队长李保国。他先后40多次荣获省、市、县及政法部门的各项殊荣;2004年8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先进个人”荣誉;2005年1月25日,他又被河南省公安交通警察总队评为“2004年度全省交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从而使他成为该县公安交警史上第一个荣誉最多、级别也最高的人。[5]
李保国,1963年1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已是农二师年轻的总农艺师。他没有让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浪费,他用12年的时间完成了“学以致用”到成果累累的锐变。先后获自治区、兵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获师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四次。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了《库尔勒香梨丰产栽培》一书。2003年3月,又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2002年度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先后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兵团团委、科委等部门授予“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全国造林先进工作者”和“兵团第二届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1]
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被陕西省科协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培养人才,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
陕西周至人,生于1961年12月。1982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1985年在西北大学生物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学校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和2006年4-6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任客座教授,曾多次赴美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现任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灵长类专家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Current Zoology》编委、《动物学报》和《兽类学报》编委、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理事、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40余项,如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日本Pro Natura基金、日本Life Insurance基金、日本Daiko基金、美国Primate Conservation Inc. 基金、国家林业部GEF项目、美国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项目、日本COSMO石油环境卡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 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分别在Conservation 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Folia Primatologica、Primates、Behavioral Processes、Primate Research、Biosphere Conservation、《科学通报》、《动物学报》、《兽类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出版著作7本。获得陕西省科技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奖励5项。
研究方向:灵长类生态与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动物生态
1. 秦岭川金丝猴互惠利他行为的研究及对生物市场理论的验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970444)(2010-2012年)(主持)35万元
2. 雌性川金丝猴繁殖偏斜与性行为策略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770375) (2008-2010年) (主持)33万元
3. 生境破碎化对金丝猴生存、繁衍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30630016) (2007-2010年) (参加)50万元
4. 秦岭川金丝猴孤立种群近交现象和近亲交配避免策略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570312) (2006-2008年) (主持)30万元
5. 秦岭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组织和结构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0370202) (2004-2006年)(主持)23万元
鲁山县公安交警大队长
鲁山县公安交警大队长李保国。他先后40多次荣获省、市、县及政法部门的各项殊荣;2004年8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先进个人”荣誉;2005年1月25日,他又被河南省公安交通警察总队评为“2004年度全省交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从而使他成为该县公安交警史上第一个荣誉最多、级别也最高的人。[5]
农艺师
李保国,1963年1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塔里木农垦大学,已是农二师年轻的总农艺师。他没有让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浪费,他用12年的时间完成了“学以致用”到成果累累的锐变。先后获自治区、兵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获师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四次。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并出版了《库尔勒香梨丰产栽培》一书。2003年3月,又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2002年度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先后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兵团团委、科委等部门授予“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全国造林先进工作者”和“兵团第二届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1]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李保国
简介
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被陕西省科协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培养人才,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
简历
陕西周至人,生于1961年12月。1982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1985年在西北大学生物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学校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和2006年4-6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任客座教授,曾多次赴美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现任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灵长类专家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Current Zoology》编委、《动物学报》和《兽类学报》编委、西北五省(区)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理事、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遗传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40余项,如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日本Pro Natura基金、日本Life Insurance基金、日本Daiko基金、美国Primate Conservation Inc. 基金、国家林业部GEF项目、美国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项目、日本COSMO石油环境卡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 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分别在Conservation 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Folia Primatologica、Primates、Behavioral Processes、Primate Research、Biosphere Conservation、《科学通报》、《动物学报》、《兽类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出版著作7本。获得陕西省科技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奖励5项。
研究方向:灵长类生态与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动物生态
承担科研项目
1. 秦岭川金丝猴互惠利他行为的研究及对生物市场理论的验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970444)(2010-2012年)(主持)35万元
2. 雌性川金丝猴繁殖偏斜与性行为策略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770375) (2008-2010年) (主持)33万元
3. 生境破碎化对金丝猴生存、繁衍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30630016) (2007-2010年) (参加)50万元
4. 秦岭川金丝猴孤立种群近交现象和近亲交配避免策略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570312) (2006-2008年) (主持)30万元
5. 秦岭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组织和结构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0370202) (2004-2006年)(主持)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