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高等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一辈的著名物理学家张宗燧教授在北师大任教时培养的一批早期的理论物理教师群体,以及80年代初期从欧美留学陆续返校的一批中青年人才。 1980年黄祖洽院士来北师大工作后,进一步形成以他为核心的一支有较强实力的理论物理研究队伍。理论物理学科点1981年获博士点授权,并于2001年被评为全国理论物理重点学科,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的新一轮评估。近年来,在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重点学科建设,物理系理论物理学科在学科水平、学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基础条件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理论物理博士点有19位教授副教授,团队成员中青年带头人所占比例超过90%,学术团队成员年轻化,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年龄结构。近5年来,学科点完成了数十项研究项目,发表了300余篇学术论文,在以下3个研究方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统计物理与非线性科学】该方向以胡岗教授、郑志刚教授和郭文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该方向既注重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又致力于理论与实验、应用的结合。特别在随机共振和时空混沌及其控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了多篇具有开创性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学术界同行的广泛关注,成果多次获国家和教育部奖励。
  【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该方向是本学科传统的、有特色和优势的方向,有着长期的研究工作积累和深厚的基础,尤其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广义相对论、黑洞物理、量子引力、高维引力、宇宙学、中子星与密物质物理等广泛领域作出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国际同行有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该方向已完成了新老交替,现有年轻学术骨干马永革教授、朱建阳教授、高思杰副教授、刘文彪教授和周彬副教授等。
  【极端条件下新物质和形态的研究】该方向以包景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在非线性、尘埃与激光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相干结构,向湍流转变的现象和机制、原子核熔合与裂变动力学、建立描述重离子碰撞机制和原子核多重碎裂的理论模型研究以及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中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等国际前沿方向上做了一系列创新的工作。此外,在弹道反常扩散、激光等离子体尾波、纳原子团簇研究以及重夸克物理等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影响的工作。
  

【凝聚态物理】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的凝聚态物理学科点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辅仁大学物理学系低温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扩充至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理论等凝聚态物理学的传统领域。曾在低温物理、半导体物理、能带理论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贡献。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凝聚态物理学硕士点和博士点,1995年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点,1996年,物理学科被批准为理科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物理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2002年物理学科的凝聚态物理学科点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北京市中期评估。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的凝聚态物理学科点大致形成了三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拥有包含一名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和三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在内的9名教授(均为博士生研究生导师),7名副教授等近20位研究人员(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学术梯队。自2002年以来,本学科点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国家中长期规划中的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关联电子系统的量子调控、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冷原子和玻色凝聚、量子霍尔效应、金属表面与界面、纳米材料物理特性、以及半导体物理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发表了近200余篇学术论文,并有实力在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关联电子系统的量子调控研究】该研究方向以冯世平教授、王甬军教授、宋筠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主要集中于高温超导材料反常物理性质与非常规超导机理、量子相变、分数和整数量子霍耳效应、无序系统物理性质等的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2006年7月应邀在德国德累斯顿市举行的第八届国际超导大会上作分会邀请报告。该方向研究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研究工作中涉及凝聚态物理学中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并且研究内容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于2006年度首批启动的重大研究计划“量子调控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
  【介观物理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该研究方向以张向东教授、寇谡鹏教授、杨师杰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主要集中于研究电子、光和声在固态介观系统(纳米结构)中的输运行为以及相互作用系统的拓扑序和拓扑激发,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物理学界的关注,世界著名的physicsweb (Physics World) 曾以新闻故事的形式专门作了报道。
  【低维量子系统材料的生长及物理性质研究】该研究方向以聂家财教授、田强教授、涂清云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主要集中于研究低维量子系统材料、薄膜生长及其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特别是在氧化物纳米结构薄膜的自组织外延生长和表征,CMR/HTS纳米复合膜和超晶格的自旋极化输运及其自旋电子学应用,纳米异质结构体系的可控生长及其量子效应和半导体量子点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方面,近年来发明并申请了四项国际专利(其中一项已获得授权),并被邀请参加国际会议20余次(其中被邀请作口头报告16次)。
  

【光学】


  本学科于1981年建立硕士点,开始从事激光光谱、信息光学、量子光学和X射线应用和光辐射测量等方向的研究,承担国家863项目、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其中关于X光透镜的研制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开设了光学原理、激光物理、付立叶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现代光学实验等较完整的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成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
  本学科于2000年成立博士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我们在各研究方向上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努力开展实验课题研究和寻求科技开发,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本地区发展服务,在2002年获准成立北京市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为博士点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平台。在光学的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到冷原子物理、纳米材料光谱、光子晶体、量子成像和关联光学、量子信息等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我们的许多成果发表在国际最有影响的刊物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汪凯戈教授领导的小组率先提出热光亚波长干涉并在实验上证实,实现了用普通的实验条件在PRL刊物上发表实验成果。在光学应用研究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刘大禾教授领导的小组将激光布里渊散射方法用于激光雷达水下目标探测等应用,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探索重点项目和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项目。最近,他成为今年立项的国防基础科研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光学产业方面,由严一明教授研制的X光透镜技术已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汇百万美元。此外,我们研制的光谱及光辐射测量设备服务于航天等
共4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4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