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医院
5个医技科室。其中肾内科、普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和耳鼻咽喉科等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8个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广东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中心、广东省ICU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血管外科科研中心和国际体外反博研究中心等社会医疗组织都设在医院。
科研成果累累,学术成就喜人。
近10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委以上科研成果奖90多项;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8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处于全国医院的前列;每年发表论文、论文被引用和SCI收录数量也位居全国医院前列。主办和承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现代临床护理》7份国内有影响的医学专业杂志。
2000年梁秀龄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余学清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医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典等 20 多个国家的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坐落在“小桥、流水”的姑苏古城区内,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其前身是苏州博习医院,创建于1883年,1954年6月易名为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57年成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被确定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12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诊疗条件优良、学术水平较高、医德医风良好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防保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为江苏省省级重点医院及首批通过卫生部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87张。2004年门急诊量110.55万人次,出院人数3.39万人次,择期手术例数1.46万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09.3%。医院注重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医疗设备的更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科技内涵与层次。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有1464台,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402台,拥有多排CT、多排高速螺旋CT、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1.5兆MRI、DSA、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影像系统等国内一流的诊疗和科研设备。
医院科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有临床科室30个,医技科室7个,临床医学教研室19个,脑神经、心血管疾病等研究室15个。附设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HLA配型实验室、器官移植中心等。血液病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感染病科、麻醉科、放射科、核医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血液病学、骨外科学、颅脑神经外科学和心血管病学为江苏省“135”工程的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免疫实验室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临床医学一系、影像医学系、护理系、口腔系设在医院内,承担着培养博士、硕士生及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医院设有博士点14个,硕士点23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7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60余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名。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生导师123名,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人才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名。医院现有90余人分别担任全国、省、市医学科技学术团体正副主任委员、委员、正副理事长、理事和医学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已编著(译)出版医学专著68部。
近年来,医院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特长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医院在异体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及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肝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试管婴儿、腔内斑块旋切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锥体后凸成形、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技术、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脑血管动脉瘤夹闭术、心脏不停跳心旁路移植术、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等新技术、新疗法分别达到省内、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在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发病机理临床分型的研究、人类白血病耐药特征、机理和逆转及其应用的研究、对造血干、祖细胞转基因的实验研究、脑神经生化、脑肿瘤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血小板生理功能、血栓与止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心肌细胞电生理、膜离子通道和受体相关性研究、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实验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自1978年以来,共获科研成果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部省级200余项,市厅级300余项。陈子兴教授等的单篇论文经SCI检索自1995年起连续三年国际引用次数名列全国第一;2002年SCI排序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30位,列江苏省首位;2004年由骨科唐天驷教授、杨惠林教授等主持研究的科研成果“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阮长耿院士所带博士生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奖,实现了苏州大学零的突破;血研所成功培育出世界罕有白血病细胞系株,为白血病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科研成果累累,学术成就喜人。
近10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委以上科研成果奖90多项;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8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处于全国医院的前列;每年发表论文、论文被引用和SCI收录数量也位居全国医院前列。主办和承办《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现代临床护理》7份国内有影响的医学专业杂志。
2000年梁秀龄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余学清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医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瑞典等 20 多个国家的医院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坐落在“小桥、流水”的姑苏古城区内,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其前身是苏州博习医院,创建于1883年,1954年6月易名为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57年成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被确定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12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诊疗条件优良、学术水平较高、医德医风良好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防保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为江苏省省级重点医院及首批通过卫生部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087张。2004年门急诊量110.55万人次,出院人数3.39万人次,择期手术例数1.46万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09.3%。医院注重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医疗设备的更新,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的科技内涵与层次。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有1464台,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402台,拥有多排CT、多排高速螺旋CT、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1.5兆MRI、DSA、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影像系统等国内一流的诊疗和科研设备。
医院科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有临床科室30个,医技科室7个,临床医学教研室19个,脑神经、心血管疾病等研究室15个。附设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HLA配型实验室、器官移植中心等。血液病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骨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感染病科、麻醉科、放射科、核医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血液病学、骨外科学、颅脑神经外科学和心血管病学为江苏省“135”工程的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免疫实验室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临床医学一系、影像医学系、护理系、口腔系设在医院内,承担着培养博士、硕士生及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医院设有博士点14个,硕士点23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7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60余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名。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生导师123名,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人才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名。医院现有90余人分别担任全国、省、市医学科技学术团体正副主任委员、委员、正副理事长、理事和医学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等职;已编著(译)出版医学专著68部。
近年来,医院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特长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医院在异体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及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肝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试管婴儿、腔内斑块旋切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锥体后凸成形、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技术、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脑血管动脉瘤夹闭术、心脏不停跳心旁路移植术、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等新技术、新疗法分别达到省内、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在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发病机理临床分型的研究、人类白血病耐药特征、机理和逆转及其应用的研究、对造血干、祖细胞转基因的实验研究、脑神经生化、脑肿瘤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与治疗研究、血小板生理功能、血栓与止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心肌细胞电生理、膜离子通道和受体相关性研究、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实验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自1978年以来,共获科研成果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部省级200余项,市厅级300余项。陈子兴教授等的单篇论文经SCI检索自1995年起连续三年国际引用次数名列全国第一;2002年SCI排序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30位,列江苏省首位;2004年由骨科唐天驷教授、杨惠林教授等主持研究的科研成果“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阮长耿院士所带博士生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奖,实现了苏州大学零的突破;血研所成功培育出世界罕有白血病细胞系株,为白血病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