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崖石窟
位于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拉梢寺石窟。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捎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山中曲径幽林,百鸟争鸣,空谷回应,与水帘洞隔山相对。《武山县志》载,相传鸠摩罗什运鬼斧神工,拉树梢成山,因有得名拉梢山。
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初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旁有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墨书题记。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它的整个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初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旁有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墨书题记。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它的整个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