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
甘肃省平凉地区泾川县有同时代所建石窟,称南石窟寺,故此石窟称北石窟寺。
时代
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市东南的茹河和浦河交汇处,距市区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于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历经数十个朝代增修扩建,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是泾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介绍
现窟群面积为7500平米,窟院面积为5000多平米,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还有众多的碑刻和题记。石窟开凿在长120米,高20余米的覆钟山崖壁之上,共有大小窟龛295处,石雕造像2126身,窟龛因崖面自然形态分为上下两层,以回廊石阶贯通,布局有制,层次分明。特别是165洞窟高达14米,深15.7米,宽21.7米,规模宏大,全国罕见。文物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其历史、艺术、科学、旅游价值很高。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甘肃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这里背山面水,自然风景典雅秀丽。春天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夏日泉水叮咚,凉风习习;秋季霜叶烂漫,硕果累累;冬至瑞雪纷飞,幽静而壮观,人文景观独特。
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这些绵亘千余年的雕刻艺术,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艺术匠师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时代
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市东南的茹河和浦河交汇处,距市区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于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历经数十个朝代增修扩建,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是泾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
介绍
现窟群面积为7500平米,窟院面积为5000多平米,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还有众多的碑刻和题记。石窟开凿在长120米,高20余米的覆钟山崖壁之上,共有大小窟龛295处,石雕造像2126身,窟龛因崖面自然形态分为上下两层,以回廊石阶贯通,布局有制,层次分明。特别是165洞窟高达14米,深15.7米,宽21.7米,规模宏大,全国罕见。文物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其历史、艺术、科学、旅游价值很高。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甘肃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这里背山面水,自然风景典雅秀丽。春天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夏日泉水叮咚,凉风习习;秋季霜叶烂漫,硕果累累;冬至瑞雪纷飞,幽静而壮观,人文景观独特。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这些绵亘千余年的雕刻艺术,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艺术匠师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