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蒋宋别墅。
1936年的“豪华别墅”,在三十年后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1968年的3月底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因受林彪集团迫害,被秘密关押在香山寺。将军和家人在这幢小楼内度过了失去自由的几个春秋。不准出房门,更不准下楼,每天饭菜定量,不够也不准添,夏天蚊叮虫咬,冬天手脚冻烂,房门均不得关闭。1970年,将军78岁的母亲因病去世,临终想吃一个鸡蛋也没能如愿。直到1971年1月离开,杨成武将军被羁押于此两年多,没有下过一次楼,监牢之苦在尽尝之中。
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如今经过第五次修复后的香山寺整个建筑新旧一体,气势磅礴,与龙门西山石窟隔河相望,与龙门东山石窟,白园并立,香山寺自4月11日开光以来截止到11月底接待中外游客达五万余人,今年10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参观香山寺,给予高度评价,香山寺已成为龙门石窟景区又一处亮丽壮美,光彩夺目的景观!
白 园
白园,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青谷区位于两山之间,有白池、听伊亭、石板桥、松竹和白莲。进入青谷区瀑布飞泻,池水荡漾,竹林清风,白莲飘香,使人心旷神怡;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塑像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回百余步”的内涵;诗廊立石38块,由国内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于2000年3月建对外开放。墓体区位于琵琶峰顶,从牡丹坛拾级而上即可到达。这里有白居易墓、卧石碑、乌头门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白园为纪念性园林,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是游览的好去处。
龙门今日
今天的龙门石窟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但由于龙门石窟自开始营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以说是损毁严重。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具有头像以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没有面目,难以见得其面部神韵。而卢舍那大佛的双臂也被人砸去,难以见其整体造型,但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其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以后更要加大保护力度,为后世子孙留下这难得的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龙门石窟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
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三十五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在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的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公元493年,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正是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年。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以南。窟内所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南北两壁上下各有三列佛龛,每列分别为四个相互对称而又富于变化的大龛。
南壁的大龛有释迦多宝并坐佛,在佛教中又称“二佛并坐”。释迦多宝龛的龛楣上雕刻着一套完整的佛传故事,表现了悉达多王子成道的过程。
古阳洞中大小列龛多达数以百计,不但佛教故事最多,龛上图案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华丽,严谨完整,丰富多彩。
石窟中的佛像都是信徒们所奉献的,每尊佛像上都记载着敬奉者的祈愿经过。从这些造像铭中可以看出,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宾阳三洞。
宾阳中洞所供奉的是三世佛。主佛两边各有两个弟子和菩萨侍立,左边是迦叶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和普贤菩萨。佛和胁侍面相都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规整而稠密,体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特点。
宾阳中洞顶上雕莲花宝盖和十个迎风飘拂的伎乐供养天人。洞口的内壁两侧是大型浮雕,分为《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十神王像》四层。龙门石窟不少洞窟中都有礼佛图,以宾阳中洞的为最佳,但是已经被盗往国外。
在北魏晚期还开凿过一些很有特点的洞窟,如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洞、魏字洞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大量古代的药方而得名。洞中雕刻的一些药方,还能治疗现代人所说的疑难杂症,比如治疗消渴,也就是糖尿病。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还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是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的。
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开凿趋于衰落,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按时代先后大体自南而北,集中在龙门的西山,到了武则天时期,一部分才转移到了东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龙门唐代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
唐代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的潜溪寺。这时正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建立的时期。
唐代开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鼎盛。虽然石窟造像属于佛教艺术,但它跟政治紧密相连。从龙门许多唐代石刻造像中,还可以窥见武则天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的踪迹。
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是专为唐高宗、武则天及太子诸王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也是以唐朝宫廷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等为首的一批御用僧尼,奉命集体为唐高宗及武则天发愿雕造的。
在武则天当皇后期间,特别迷信弥勒。为此,她在龙门广造弥勒佛。千佛洞、惠暕洞、大万五佛洞、极南洞和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尊的洞窟。
龙门石窟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要数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了。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个南北宽近四十米的露天大龛。这里共有九尊大型雕像,都是依山凿石而成。
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
1936年的“豪华别墅”,在三十年后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1968年的3月底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因受林彪集团迫害,被秘密关押在香山寺。将军和家人在这幢小楼内度过了失去自由的几个春秋。不准出房门,更不准下楼,每天饭菜定量,不够也不准添,夏天蚊叮虫咬,冬天手脚冻烂,房门均不得关闭。1970年,将军78岁的母亲因病去世,临终想吃一个鸡蛋也没能如愿。直到1971年1月离开,杨成武将军被羁押于此两年多,没有下过一次楼,监牢之苦在尽尝之中。
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如今经过第五次修复后的香山寺整个建筑新旧一体,气势磅礴,与龙门西山石窟隔河相望,与龙门东山石窟,白园并立,香山寺自4月11日开光以来截止到11月底接待中外游客达五万余人,今年10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参观香山寺,给予高度评价,香山寺已成为龙门石窟景区又一处亮丽壮美,光彩夺目的景观!
白 园
白园,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青谷区位于两山之间,有白池、听伊亭、石板桥、松竹和白莲。进入青谷区瀑布飞泻,池水荡漾,竹林清风,白莲飘香,使人心旷神怡;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塑像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回百余步”的内涵;诗廊立石38块,由国内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于2000年3月建对外开放。墓体区位于琵琶峰顶,从牡丹坛拾级而上即可到达。这里有白居易墓、卧石碑、乌头门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白园为纪念性园林,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是游览的好去处。
龙门今日
今天的龙门石窟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的一张名片。但由于龙门石窟自开始营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可以说是损毁严重。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具有头像以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没有面目,难以见得其面部神韵。而卢舍那大佛的双臂也被人砸去,难以见其整体造型,但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其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以后更要加大保护力度,为后世子孙留下这难得的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龙门石窟的形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
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龙门石窟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窟龛两千多个,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万多尊,碑刻题记两千八百多块。龙门石窟是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
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三十五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在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的就是古阳洞,它开凿于公元493年,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年是北魏太和十七年,正是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年。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以南。窟内所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南北两壁上下各有三列佛龛,每列分别为四个相互对称而又富于变化的大龛。
南壁的大龛有释迦多宝并坐佛,在佛教中又称“二佛并坐”。释迦多宝龛的龛楣上雕刻着一套完整的佛传故事,表现了悉达多王子成道的过程。
古阳洞中大小列龛多达数以百计,不但佛教故事最多,龛上图案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华丽,严谨完整,丰富多彩。
石窟中的佛像都是信徒们所奉献的,每尊佛像上都记载着敬奉者的祈愿经过。从这些造像铭中可以看出,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宾阳三洞。
宾阳中洞所供奉的是三世佛。主佛两边各有两个弟子和菩萨侍立,左边是迦叶和文殊菩萨,右边是阿难和普贤菩萨。佛和胁侍面相都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规整而稠密,体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特点。
宾阳中洞顶上雕莲花宝盖和十个迎风飘拂的伎乐供养天人。洞口的内壁两侧是大型浮雕,分为《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十神王像》四层。龙门石窟不少洞窟中都有礼佛图,以宾阳中洞的为最佳,但是已经被盗往国外。
在北魏晚期还开凿过一些很有特点的洞窟,如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洞、魏字洞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大量古代的药方而得名。洞中雕刻的一些药方,还能治疗现代人所说的疑难杂症,比如治疗消渴,也就是糖尿病。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还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是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的。
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开凿趋于衰落,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按时代先后大体自南而北,集中在龙门的西山,到了武则天时期,一部分才转移到了东山,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二。龙门唐代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
唐代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是位于龙门西山北端的潜溪寺。这时正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建立的时期。
唐代开窟造像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鼎盛。虽然石窟造像属于佛教艺术,但它跟政治紧密相连。从龙门许多唐代石刻造像中,还可以窥见武则天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的踪迹。
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十一月,是专为唐高宗、武则天及太子诸王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也是以唐朝宫廷大监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等为首的一批御用僧尼,奉命集体为唐高宗及武则天发愿雕造的。
在武则天当皇后期间,特别迷信弥勒。为此,她在龙门广造弥勒佛。千佛洞、惠暕洞、大万五佛洞、极南洞和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尊的洞窟。
龙门石窟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要数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了。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个南北宽近四十米的露天大龛。这里共有九尊大型雕像,都是依山凿石而成。
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