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简介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若尔盖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四川省西北部。距若尔盖县城 5km,距四川省会成都市 596km。重点保护对象是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若尔盖保护区是我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同时也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1、2、3、4、6、7。1994 年建立若尔盖县辖自然保护区,1998 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更名为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动植物资源


  
  若尔盖保护区内保存着完好的沼泽草甸和沼泽植被,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热点地区。该湿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有兽类 15 科 38 种,鸟类 28 科 137 种,两栖类 2 科 3 种,爬行类 3 科 3 种,鱼类 2 科 2 亚科 15 种,昆虫 61 种内。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8 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25 种。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殖场所,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鸟类栖息与繁殖地。保护区内有留鸟 65 种,夏候鸟 19 种,冬候鸟 25 种,旅鸟 28 种。若尔盖保护区是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繁殖地。
  若尔盖湿地植被的主要类型是由嵩草属诸种形成的草甸或沼泽草甸,共有 9 种植物群落:芦苇—水甜茅群落、肥壮苔草群落、毛果苔草—睡菜群落、毛果苔草—狸藻群落、木里苔草—狸藻群落、木里苔草—条叶垂头菊群落、乌拉苔草—眼子菜群落、龙须眼子菜群落和藏嵩草—驴蹄草群落。若尔盖湿地共有植物197种 (包括变种、 变型和亚种) ,分别隶属于 35 科 109 属。其中,伞形科小芹属的紫茎小芹和玄参科细穗玄参属的细穗玄参两种是中国特有种。
  

气候特征


  
  若尔盖保护区属高原寒温带湿润气候,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倒春寒频繁,解冻期长;秋季雨热同期,气温较高,降雨集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日照强,降雪少,昼夜温差大。5~10月温暖湿润, 多雷雨、 冰雹。年平均气温0.7℃,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10.7℃,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10.7℃,气温年较差为 21.4℃,历年极端最高温 24.6℃,极端最低温-33.7℃, 5℃的积温为 1014.6℃, 10℃的积温为 311.8℃;年降水量为 493.6 ~ 836.7mm,相对湿度78%;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年大风日数多达 70 天,最大风速 40m/s。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和大风。
  

地质特征


  
  若尔盖保护区为高原浅丘沼泽地貌。区内丘陵断续分布,丘顶浑圆,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100m;丘间开阔,地势平坦,开阔度 2km以上,一般5~6km,最宽达 20km以上。丘间沟壑纵横,蜿蜒迂回,流水不畅,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和众多的牛轭湖。保护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出露地层主要是三迭系板岩、页岩、千枚岩及第四纪沉积物,成土母质主要有湖相沉积母质、冲积母质、洪积母质、坡积母质、残积母质。这些母岩、母质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发育成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冲积土、风沙土等。
  

水文条件


  
  若尔盖保护区属黄河水系,西面离黄河 30km。主要河流是黑河(墨曲)及其支流达水曲。黑河长 600km 以上,流量约为 33.5m3/s,平均比降约 0.02%,河床宽阔、平坦,河道迂回曲折,河汊发育,泄水能力较差,水流缓慢,流速一般为 0.2 ~ 0.3m/s。黑河河口多年年平均流量 474m3/s。
  区内牛轭湖较多,较大的有哈丘湖、措拉坚湖和拿龙错湖,由于地面平坦低洼,水流不畅,形成大面积沼泽。水环境为碱性,pH8.0 ~ 8.8,最高达 9.0,水质较差,细菌含量不符合中国国家饮用水标准,但地下水水质较好。
  若尔盖保护区总储水量达到19亿m3,为长江、黄河上游源头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区。据测定,若尔盖湿地每年旱季补给黄河上游的水量占总水量的 40%,雨季补给黄河上游的水量占总水量的 30%,被称为“中华水塔”和“中国西部高原之肾” 。泥炭总储量达 70 亿 m3,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原泥炭沼泽,在调节当地气候、保持水土、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