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
机
氮
体
污
染
物
含
量
注: 表中所列方法的具体分析、测定应按GB17378-1998《海洋监测规范》的标准方法进行。
4.4.4 自愿者监测
有条件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可开展自愿者监测,监测系统建立及监测方法可参考附录A。
4.5 质量保证与控制
4.5.1 质量控制方式
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实施单位应具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机制,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4.5.2 仪器设备
所有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计量检测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必须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进行检定。自检的计量检测器、设备和计量器具应按期进行自检。
4.5.3 监测人员素质
进行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的监测人员须经过技术培训,具备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5 监测与评价
5.1 环境质量监测当水深小于10m时只测定表层海水中各项环境要素指标,当水深大于10m时测定表层及底层海水环境要素指标。各项环境要素指标及监测方法见表1。生物介质中污染物含量监测应满足《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的标准方法。
5.2 环境质量评价
5.2.1 质量指数法
本方法适合于评价海水环境悬浮物、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烃等含量评价。评价方法如下。
应用公式Pi=Ci/Csi进行评价,式中Pi为第i种污染物的生物质量指数,Ci为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Csi为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值。
Csi为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中某项目的标准值;评价保护区水质采用一类水质标准,当Pi≤1.0时,表明保护区水质符合标准;当Pi>1.0时,表明保护区水质超出标准。
5.2.2 标准状态评价法
本方法适合于水温、盐度等物理要素的评价。
——标准状态的选择
根据历史资料及专家评分,确定评价因子在特定季节的参考值或标准值。标准由最少5个数据组成,5个数据应分别来自保护区的不同站位。
——评价方法
用成对t检验法确定监测数据(与标准数据站位相同)与标准数据的差异程度,当差异显著时,表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对保护对象不利;否则,适于保护对象生存。
5.3 保护对象监测
各类保护对象监测技术和方法见本规程其它分册。
6 监测资料汇总
6.1 上报资料内容6.1.1 照片
包括所有现场监测的照片及数码信息。
6.1.2 摄像资料
包括所有现场摄像(数码)资料。
6.1.3 实验室分析测试原始数据
包括所有环境要素及保护对象分析的原始记录。
6.2 资料上报格式
照片及摄像资料经编辑、刻成光盘后上报主管部门,光盘中要有详细的记录及说明。实验室分析数据报表格式应满足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海洋调查规范及本规程各分册的格式。
7 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7.1 报告书格式报告书格式应满足《赤潮监测技术规程》中报告书格式的要求。
7.2 报告书内容
7.2.1 前言
——保护区概况
包括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保护区分区情况、保护对象、主要人为活动的影响状况及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监测时间、站位
——监测指标
——监测技术
——评价方法
7.2.2 监测结果与评价
——保护区环境状况
· 水温、盐度
· 溶解氧
· 营养盐
· 重金属
· 油类
· 其它要素
叙述各要素监测结果时要求阐明含量或测定数值、现状评价、趋势分析等内容。
——环境灾害
· 赤潮发生次数及损害
· 污染事件
a 溢油事件
b 化学品泄漏
· 病害
——保护对象监测结果与评价
见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其它分册内容。
7.2.3 保护措施与建议
——现有保护措施及其效果的评价
· 保护技术
· 宣传工作
· 公众参与
· 保护效果
——制定保护规划及措施
· 保护技术的研究方向
· 保护区管理计划
根据环境压力、保护对象的变化趋势、特点对以往保护措施加以修订,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保护及管理措施。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自愿者监测
A.1 志愿者监测
海洋保护区自愿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出现问题的区域,以便做深入的调查与监测;为保护区提供长期的监测数据;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居民的环保热情,鼓励居民参与保护行动。每个保护区在开展常规监测的同时应建立志愿者监
上一篇: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 03-25 ]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03-25 ]